如何才能提高太极拳下肢的稳定性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分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在“其根在脚”的论述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要说明,即踝关节的问题。踝关节是由胫腓骨的下端内外踝和距骨形成的。它是人体负重量最大的关节,由于踝关节位于人体的最下端,决定了它必须要承受整个身体压力,对人体起着支撑和维持平衡以及缓冲作用。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到踝关节上,行走时的负荷值约为体重的五倍,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活动,主要依靠踝关节的伸屈运动来完成,必须有一个既稳固又灵活的强有力的脚踝。而踝关节的稳定是由它周围的韧带来维系的,如果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有良好的弹性和伸展性,就会加大踝关节的活动范围,活动时支撑有力。踝关节没有肌肉,关节囊较为松弛。踝关节内侧有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它分为深浅两层,比较坚韧强大不易损伤。其外侧有外侧副韧带,分别由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组成,它较内侧副韧带薄弱,再加上足部内翻肌群较外翻肌群力量强,当快速行走或跑跳等运动时,踝部来不及协调位置极易发生足的内翻位损伤而造成外侧副韧带扭伤或撕裂。
踝关节的屈伸及足跟的离地和蹬地是屈拇趾长肌的伸缩作用,而踝关节的活动灵活及足弓的弹性功能是小腿前及外侧的胫前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起主要作用。
在肢体运动时,一定要知道“固定点”在哪里和哪里是“运动点”,以便不要浪费不必要的能量,足部运动其“固定点”是足拇趾,而踝关节运动则是“运动点”,是由屈拇趾长肌和小腿前和外侧肌肉作用。
另外裆的作用对踝关节的运动也有作用,在不同的姿式,有不同的裆的姿式,对踝关节能否起到支撑、平衡和缓冲作用有关。
脚跟的跟骨(距骨),我们意念将其比作一个球形,其球心部即是阴跷脉与阳跷脉的源点根中穴,在足跟运动时(如扣脚,足跟着地),要有球的运转意动,如足跟的转动要有像球的转动的感觉,使踝关节保持垂直,而使体重的负荷也是垂直向下,所谓“立木支千斤”。内踝是胫骨与距骨形成的踝关节,内踝关节是支撑体重的主要部位,所以我们练拳时的蹬足、转足跟、下蹲、马步、弓步、坐步、扣步等其重心都要落在内踝。脚趾动作也是以拇趾为主,即大敦穴,也是在足的内侧。足的拇趾的肌肉主要是屈拇趾长肌,是与足跟相联的,也就是足跟的抬起和落地是屈拇趾长肌的作用,由拇趾的大敦穴向足跟的跟中穴划一直线,其切线正是由内踝部通过,可以看出足跟和拇趾的运动也是与内踝部有关。我们要求任何运动必须姿式正确,姿式正确首先就是要有一个“支撑点”。踝关节的重要已在前面谈过,而全身的重力也都落在踝关节上,而踝关节的吃力主要在内踝,这是运动的支撑点。然后再是脚下有三个支撑点,一是足跟,二是脚掌部(涌泉穴),三是脚的拇趾,当脚放平时,脚掌吃力,涌泉穴有向四周扩散的意动,有了扩散的意动就有了面的感觉,而使脚稳定。裆的动作不论是圆裆、开裆、掩裆、提裆等也都是在内侧,也就是使内踝关节吃力,成为全身重力的支撑点。这就不难看出“其根在脚”和“功夫全在脚下”的说法的生理基础,也是我们练习太极拳应该注意到的问题。俗话说“老人先老腿”,我们练习太极拳就训练了腿部肌肉的正确的支撑点,使人体不受损伤,也不做无谓的动作,因而也就保护了腿。还有一个问题是值得说的,就是人的运动肌肉在功能上可分“趋性肌”和“紧张肌”,紧张肌分布在下肢为主,是平衡稳定时下肢紧张肌起作用,同时会促进脑的血循环的作用,因而就对大脑保健起到作用。而“趋性肌”是由大脑来支配的,它没有上述作用,是人体动作的支配作用,所以多用你的紧张肌是有利于脑的保健的。
上面论述了以踝关节为主的一些问题,重点是内踝关节是全身的支撑点。踝关节没有肌肉,而是由踝关节内侧的三角韧带和外踝的几组韧带来维系的,而内侧的韧带比较坚韧不易受损,踝关节的活动是由屈拇趾长肌和小腿的前侧和外侧的肌肉的作用,使踝关节屈伸和活动及足弓保持弹性力,同时因为有了支撑点的正确和应用,而使肌肉的协调一致,发出同一个力量,其相关的肌肉就能达到正确的效果。这在太极拳的练习和太极椎手运动,尤其是在一定的慢动作时更明显。所以研究太极拳运动的每一姿式,每一个动作都要注意到踝关节的问题,但往往这一问题常被人们忽略。这仅是个人的看法,望方家指正。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