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基民持有富国天惠12年的背后,是基民忽略的投资常识
巴菲特说,投资这件事,简单却不容易。
就像我们都知道买基金,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可能是选择一只好基金并长期持有,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投资者却少之又少。
最近就有这样一位基民“火”了,这位季姓投资者在2008年首次出现于富国天惠年报的前十大持有人中,买入了183万份基金,之后12年一份未卖,可以说是真正地大赚了一笔。那我们如何像这位“最牛基民”一样找出富国天惠这样的长牛基金?从他身上又能吸取哪些经验教训?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一、如何找出像富国天惠这样的基金?
2009年初至今,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表现怎么样?
据wind统计,2009年前成立的所有主动权益类基金在此区间均取得了正收益,期间年化收益超过20%的只有3只,分别是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焦巍管理的银华富裕主题以及李晓西管理的华泰柏瑞价值增长。不过除了张坤的管理时间较长,其他两位都是最近两年刚接手的这些牛基。
此外,292只主动管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集中在10%~15%的区间,数量占比超过70%,这个表现已经远好于同期其他大类资产的表现。不过由于期间不少表现差、规模小的基金不断清盘退出而没有纳入统计,实际占比应该会比表格中的数据低一些。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09.1.1至2021.4.14
而这位季姓投资者持有的富国天惠,12年的年化收益达到了近19%,排在所有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第9位,优秀的长期业绩也是使他能够做到长期持有的重要原因。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09.1.1至2021.4.14
那我们怎么找到富国天惠这样的好基金?
首先,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的稳定性很重要,从长期看,好基金持续更好比坏基金翻身的概率要高的多!举个例子,傅鹏博在管理兴全社会责任期间的表现一直处于前列,9年多的业绩更是排在同类产品第一名,但在更换基金经理以后,基金最近三年的收益率就滑落到了同类产品的中部位置。
其次,注意基金的最大回撤,记住一个简单的常识:基金跌50%以后要涨100%才能回来。榜单中长期收益前三名的基金自2009年以来的最大回撤甚至不到40%,而期间年化排名最后的10只基金,它们的平均最大回撤达到了惊人的60%,
最后,选股为王,关注基金经理的能力圈。榜单中的基金经理多数是选股型选手,不管是在访谈中还是定期报告中都非常强调选择优秀公司并长期持有的重要性,而且有接近一半的基金经理长期偏爱牛股辈出的消费板块,比如张坤、焦巍、刘彦春以及雷鸣,他们长期对于食品饮料板块的配置比较高,最近几年也是乘了食品饮料板块的东风,业绩靠前。
二、别让择时损耗我们的长期收益
其实买到好基金的人很多,但是拿到最后的人很少。
中基协的调查问卷显示,从个人投资者持有单只基金的时间来看,45%的投资者持有单只基金的平均时间不超过一年,而能够持有3—5年和5年以上的投资者比例分别为 12.2%和7.7%,合计占比只有20%。
这些耐不住寂寞的投资者往往会有这样一个错觉:我可以通过高买低卖来增加基金收益。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们之前在《偏股基金指数长期年化超15%,基民为什么没有赚到那么多?》的问答中提到过一组有意思的数据,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到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睿远基金曾根据基金规模的季度变化数据来模拟基民们整体的申赎情况:他们把所有偏股混合型基金的份额加总作为整体,将季度报告之间的基金份额变化均摊到每日,并计算收益。
从2004年初至2019年6月30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化收益率为12.81%,而同期投资者实际获得的年化收益率仅为4.65%,真实收益率远远低于基金本身的年化收益率,而期间超8%的年化收益率被投资者不理性的交易行为所损耗了。
当然,从事后看,这位最牛基民身上也有一些值得我们吸取的经验教训。
第一,2015年的高点,是否可以适当减仓,等到估值回落时在买入?我们并不提倡择时,但是就像霍华德·马克斯在《周期》中所言,我们无法去判断短期的涨跌,但是我们可以大致判断钟摆正处在运动中的哪个位置。
马克斯这段话正是对“模糊的正确好于精准的错误”的精彩解读。2007、2015年的A股估值已经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泡沫,这时候适度减仓或做好股债再平衡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第二,投资者如果不是对现金流有特殊的要求,分红方式尽量选择红利再投资。这位最牛基民可能选择的是现金分红,短期收益率的差异可能并不明显,但是拉长到12年的维度,我们就会发现复利的可怕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