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能达V2:被时代淘汰了的高速王者
有次和朋友出去玩,我们带了好几台相机,有徕卡CL、Leidolf Lordomat还有就是今天的主角美能达V2。这都一年多了,我才开始做美能达V2的测评。
在我码字的时候,V2就在我手边放着,我也一直在反思,这么有意思的一台相机我怎么现在才发现。美能达是我最喜欢的品牌之一,V2是它较早期的产品,产量不高,但不失为一台很出色的相机,而且造型也很好看,很适合那些喜欢拍照但又不是太专业的人。
美能达V2是一款135胶片相机,45mm f/2固定镜头。这是一款全机械相机,光圈和快门全手动控制。通过镜头上的对焦环手动对焦,对焦方式为黄斑对焦,取景器里还有视差矫正框线。过片和倒片也是全手动操作。
机身很重,这也是那个时代所有相机的共同特点,全金属机身相当坠手,重达780克,快赶上装50mm镜头的徕卡M3了。它的尺寸为137mm x 85mm x 77mm,高度和厚度都比M3要多出个10毫米左右。
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太多别的东西值得介绍了。定焦镜头,镀膜先进;全金属机身,纯手动操作,这些听起来就是上世纪50年代典型的旁轴相机的配置,要是在深入了解一点你就会发现,V2还是有很多亮点的。
美能达V2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那是个“疯狂”的年代,相机界各路神仙打架,稍有不慎就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几乎每家相机厂商都对新技术非常重视。得益于这种竞争,相机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远非现在这种“挤牙膏”的局面。美能达V2发布四年前,徕卡早已凭借M3牢牢坐住了旁轴相机的第一把交椅;而V2发布后不到一年,尼康就依靠大F当仁不让地当上了单反相机的龙头老大。这就导致V2相当处境相当尴尬。
厂商之间激烈的竞争使得众多日本厂商都逐渐的意识到,要想在相机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自家的产品就必须至少有一项别的厂商都比不了的特点。而V2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快门,它采用的是Citizen的镜间快门,最大快门速度达到了惊人的1/2000秒,让当时其他旁轴相机望尘莫及。
但在当时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单单一个高速快门的优势远远不够,美能达很快就觉得有必要发布一款新的相机。于是,美能达V3就此诞生了。这款相机延续了V2的核心理念,但用的是一颗光圈更大的45mm F/1.8镜头,更高的最大快门速度(1/3000秒),还加入了一个硒元件测光表。就这样,V2发布不到两年就被V3替代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V2是一台很差劲的相机,相反,即使到了今天,V2也绝对是一台相当不错的旁轴相机。可惜生不逢时,但凡它能早几年发布,说不定也能大获成功。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有一件事是明确的,那就是短暂的生产周期使得V2的产量确实不高,也就致使现在市场上V2的保有量很低,品相好点的更是可遇不可求。
V2没有测光表,完全手动控制光圈和快门速度,所以看起来它是为那些专业摄影师设计的,实际上也不尽然,对于那些想要学习摄影知识和摄影技术的人来说V2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练手工具。对于我们这些早在摄影圈摸爬滚打许久的人来说,时不时地用一用V2,也能让我们再体验一下纯粹的摄影。
相机的各个操控元件布局都很合理,快门按钮、过片扳手等都是下陷的设计,这样一来顶部面板和上面的各个部件都能保持在一个平面,没有突出部,看起来很和谐,操作起来也很顺手。
过片扳手是最常见的那种拇指扳手式的设计,过片行程略长,有220º,过片的同时完成快门上弦。光圈环和快门速度环都在镜头上,在快门速度和光圈值之间还有一圈曝光值参数(EV值,之前好多老式的测光表测量的都是EV值),然后简单地调整快门速度和光圈,调节至正确的EV值。这种方法在今天仍然适用,不过很多人可能都不太懂这一圈数字是干嘛的。
取景器也是又大又亮,还有视差矫正框线。黄斑也比较亮,但和M3相比还是有点差距,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对焦有点吃力。对焦环很顺滑,上面的刻度也很详细,数字又大又清晰,便于利用超焦距快速对焦。
F/2的光圈也足够用了,而且还是镜间快门,快门页片开合非常丝滑,机震非常小,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快门速度1/4秒甚至更慢也不是问题,就看你自己的手稳不稳了。
即使不算它那1/2000秒的快门速度,以上的这些就已经很能说明美能达V2真的是一台相当不错的旁轴相机。至于高速快门速度真的不是很重要,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那我为什么前面还要提它呢?我只是想找个噱头吸引你们罢了。不过关于这个快门还是得详细说一说。
美能达V2的镜头配备了超快的镜间快门,最高快门速度可以达到1/2000秒。而其他相机的镜间快门一般最高快门速度只有1/500秒。当时美能达也在宣传手册中宣称V2是最适合拍快速移动场景的相机。这样的快门速度在那个年代确实是绝无仅有,但在今天早已是稀松平常。而且为了达到1/2000秒的速度,美能达的工程师们还耍了一些小聪明。
其实1/1000秒和1/2000秒的快门速度下,快门是不会完全打开的。这样一来高速快门下光圈也就有限制了,在1/1000秒的情况下只能使用F/4到F/22之间的光圈,而在1/2000秒的情况下,只有F/8到F/22之间的光圈可用。这些限制在镜头上也有被标记出来。
这样的限制在现在看来真的是难以接受,因为现在就是大光圈为王,就要追求背景虚化。其实站在那个时代的角度也不难理解美能达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取舍。20世纪50年代,人们主要关注的是照片的清晰度,很少会全开光圈使用,除非是光线实在是太暗,才不得不开大光圈。用小光圈的话慢速快门就足够用了。虽然现在1/2000秒的快门速度仍有用武之地,但不会真的有人会用这么一台六七十岁的老式胶片相机去拍赛车啥的吧?
当时的背景和技术的限制造就了这样一台V2,时至今日,当时大肆宣扬的高速快门也早就失去了优势,更何况使用还有限制,没人会专门为了这点去买V2的。七十年过去了,这点噱头早已没了吸引力,只能是沦为老相机爱好者的谈资,他们就喜欢“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怎样怎样的相机”,我也不例外。我用V2的时候一般就只把光圈开到F/8左右,快门速度一般都是1/500到1/30之间,根本用不到那么高的速度。
在战后的日本,美能达曾一度是唯一一家自己生产玻璃镜头的日本相机厂商。当时美能达也一直宣称自己家的镜头,用的都是自己设计生产的玻璃元件,和其他厂商的镜头相比会更优秀。听起来有点道理,但我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这样。因为毕竟1958年的时候,我既不在日本,也不是一个光学工程师,甚至当时我还没出生。但有一件事我很确定,那就是V2用的这颗45mm F/2 Rokkor – PF镜头真的是非常不错。镜头6片5组,多层镀膜,成像相当锐利,而且色彩还原和对比度也很出色。
美能达V2对于那些喜欢旧相机的人来说的确一台有意思的相机,因为它有一些独一无二的功能。对美能达的粉丝来说也很有吸引力,因为V2可以说是美能达最少见的机型之一了。而且它的人机交互很舒服,取景器又大又亮,镜头素质优秀,即使忽略高速快门的优势,V2也不失为一台优秀的旁轴相机。
可是到了今天,高速快门早就不是什么卖点了,V2也的确没什么太吸引人的地方。你要是确实需要一台快门速度够快的相机,那建议你入手稍晚期的V3;要是你只是想要一台功能强大的135旁轴相机,相信我,除了V2,还是有很多其他更便宜更好的选择的。
原文:Minolta V2 Review – the Fastest 35mm Rangefinder Camera of 1958
翻译:是洋芋不是芋头
编辑:是洋芋不是芋头
微信号|TOXICHROME
从胶片重新结识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