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神农架(15)
从明月潭走过清风桥就正好将整个行程走过一半,到达溪流的对岸就是回程了。如果说前半程是自然风光为主,后半程就是人造景观和购物店相辅相存了。比如那个“巴人部落”就明显是牵强附会。因为查了一下资料,得知神农架共有12个民族,汉族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占总人口的95%,而占总人口4.5%的土家族则主要分布在松柏镇和下谷乡,与木鱼镇没一点关系。但巴人文化很吃香,神农架野人更是世界瞩目,谁都知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妙处。
天生桥的购物店与众不同,以景区的山水美景、舒适气候、良好空气为背景,建一些各式各样有特色的民居,用“曲径通幽处”的小径将游客或引入店中或擦肩而过,就比那种购物一条街不知高明多少倍。更重要的是,一路走来,步步向下,除了能看见那些购物店,还有石屋、土墙、茅顶,土菜、土戏,还有随风摇曳的翠竹、千姿百态的腊梅、栽种的中药材,就营造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氛围。
曲径幽幽,转个弯,下个坡,那里用石壁木架构建出一个规模不大的酒坊,走进去就能闻到熟悉的、很多年都没有闻到过的酒糟味,蒸锅里热气腾腾,就是不知道酿酒的工艺,不敢乱说。倒是知道“杜康造酒醉刘伶”似乎不成立,因为史书记载,会酿酒的杜康是夏朝人,而刘伶是东晋人,他们这个卖酒买酒的故事,就像相声关公战秦琼一样,风马牛不相及。
在神农架都说最早的酒是神农氏酿造的。传说来自随州的炎帝神农除了尝百草,还会植五谷,是中华农业始祖,就有了粮食;不管是不是刀耕火种,起码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原始部落采集的野果和种植的粮食在产生富裕之后,为酿酒提供了最基础的原料。于是就有了酒的创造,加上神农的另一发明“五弦琴”,就构成了后来令人如痴如醉的美妙享受组合——美酒和音乐,当然,王公贵族后来又有了伴着音乐起舞、为饮酒助兴的美女。
土菜馆里有大碗茶可供品尝,据说还可以欣赏到神农架堂戏。堂戏其实是巴东沿渡河一带的地方戏种,不过随着下谷土家族乡(大九湖),被划入神农架而变成了这里的地方戏种,因在老百姓居住的堂屋里表演,由于空间狭小,仅能碎步而踩,亦称之为“踩堂戏”。堂戏的目的是取乐,丑角是主角,没看到唱本,据说其对白通俗,表演滑稽,令人捧腹。又说为了剧情的需要,为了迎合观众的胃口,戏子和观众也要相互开玩笑,说荤段子,因而在信息极度闭塞、文化生活极度落后的偏僻乡村,这种戏剧却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就和东北二人转一样,存在就是硬道理。
那个咿呀呀转动的大水车旁是一个豆腐作坊。号称原料来自神农架这个没有污染的环境,并采用中国传统的原始动力系统——水车磨浆,用柴火灶煮浆,用石膏点浆,并且不揭豆腐皮、豆油筋,味道天然纯正,故命名为天生豆腐。国人对吃的很重视,岁月荏苒,不知湮灭了多少能工巧匠的创造,可这种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的豆腐之法却能完整地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就是最好的见证。
站在天生桥2.5公里小径上最后一座小桥上,才发现这里是两水和一之处,才明白把这座桥命名为“七夕桥”的妙处。设计之人就是借此之意祝愿各位游客有情人终成眷属,祝大家心想事成、幸福美满、一生平安。就是李贺的那种“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境,就是天生桥能使绝大多数游客回味留恋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