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庞贝城”重现可期

  60多年前,武夷山城村并不显山露水。这座始建于隋唐时期的古村落又名“古粤”,城村与“古越”有何联系?村名何以带“城”字?让人不解。

  1958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村庄东南部发现的城村汉城遗址,揭开了谜底。城址枕山抱水,跨越3座连绵小丘,依山峦起伏之势而筑,西倚山势挺拔的武夷群峰,南北两侧岗阜山丘左右围护,崇阳溪由群山峻岭中迤逦而来,在城址东面和北面是冲积平原,有良田万顷。闽越人巧借天然地形,以河为壕堑、山为墙屏重重合护,打造出固若金汤的城池。

  作为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主要项目,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考察团在城村汉城遗址实地考察、验收后,赞其为“中国的庞贝城”,认为这一遗址是“环太平洋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王城遗址,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历史文献记载,闽越国在西汉前期至中期,由军事实力较弱的越族诸侯王国,逐步发展成一个军事较强的割据政权。在城村汉城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许多闽越国兵器和铠甲碎片,以铁质为主,种类有剑、矛、戟、刀、匕首、箭镞等,这些都是当时十分先进的武器装备,适应当地水斗、山地等作战条件。从考古发现来看,专家认定闽越国主要兵器中,铁兵器基本取代青铜兵器,军队武器装备较为精良,与中原内陆相比毫不逊色。

  秦汉时期,汉族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由于密切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闽越文化不断与汉族文化融合。在距离王城500米处的元宝山东坡,曾出土了许多汉代铁器、陶器、石器,其中上到兵器,下到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大量使用了铁铸。根据当地建筑遗迹和地表残渣,可初步认定当时冶铁作坊的存在。在先后出土的数百件铁器中,不少铁兵器和工具已是锻钢产品,反映出闽越国的冶铁和锻钢技术高度发达。

  2002年,在城村汉城遗址北面3公里处的牛山顶部,考古人员发现一座大型闽越国时期的贵族墓,定名为“牛山一号汉墓”。该墓独占一个山头,距山脚有一定高度,远眺汉城遗址,墓室平面形状为“甲”字形,椁室为“人”字形结构,是迄今我省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汉墓。

  这一墓葬形制与浙江绍兴印山越王陵相同,都为“人”字形墓葬,从而证实了《史记》中记载闽越王是东周越王勾践后裔的历史事实。从墓内出土的随葬器物看,与汉城遗址出土文物风格类同,且在周边方圆3公里,密集分布蛇子山、亭子后、斧头山、牛栏后等中型贵族陪葬墓群。研究者认为,“牛山一号汉墓”为闽越国时期的王室墓葬,墓主人有可能是汉城的最高统治者。

  2001年,福建省政府专门批复成立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承担城村汉城遗址的考古、研究、保护、管理等工作。“目前,城村汉城遗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立项名单,文旅融合将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负责人卢绳恩说,遗址在保护前提下,积极融入武夷山全域旅游发展大局,已推出研学、体验、休闲等旅游项目。

  作为武夷山文旅融合发展的标志,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即将动工,未来将通过改善城村汉城遗址和博物馆区域的周边环境、景观,再现“东方庞贝古城”的历史风韵。

(文章来源:《福建日报》电子版  原文发表于:《福建日报》2020年3月23日第12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