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黄河六次大改道

历史上黄河六次大改道

最早黄河河道,被称为“禹河故道”。春秋战国是文字记载,自今武陟东北流经河南北部,折北穿过河北中部,折东入海。

第一次大改道,是在春秋中叶(公元前602年)。自今河南浚县南改道折向东,又东北经山东西北部,入河北境,循今卫河河道,北汇合故道入海。这条河道稳定了约470年。

第二次大改道,是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主流东决,从今山东入海,分支溢流在今鲁西豫东一带,又60年至东汉明帝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在水利工程师王景规划主持下,才把河决流,疏导成为固定的河道。

第三次改道,是北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在今濮阳东决口,北流循今卫河入海。王景固定河道后,自今濮阳以西别故道,往东行,经流今黄河以北,至利津入海。

第四次改道,在金章宗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决口于阳武(今原阳)东注梁山泊,分为二派,其十分之二、三的水由北清河(今黄河)入海,其十分之七、八的水由南清河(泗水)入淮。

第五次改道,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刘大夏筑太行堤以断北流,全河入淮。

第六次改道,是1855年(清咸丰五年)。在铜瓦厢(今河南兰考县东坝头村西)决口,这次改道后,黄河改为流入渤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