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掌故」张兆麟押衣办报
《醒时报》是沈阳最早的报纸之一,创刊于1909年2月21日,原名《醒时白话报》。民国时才改为《醒时报》。这家有三十余年历史的报纸,发行于沈阳、营口、铁岭、开原、大连等地,后来扩展到东北三省,以至远销北京。前期,它对开创东北新闻事业,宣传民主思想,传播社会文化,提倡教育事业以及抵制外来侵略,都有过一定的贡献和影响。
《醒时报》的创办者张兆麟,回族,是河北省通县人。他是1908年夏天背着行李卷来到奉天省城的。当时省城中,除了日本人办的中文《盛京时报》外,仅有一份《东三省日报》。为了灵通消息,唤醒民众,他决心要开办报馆。经过四五个月的东奔西跑,巡警衙门批准了他的要求,但需交500元保证金。当时,他连每天吃饭都成问题,哪能拿得出这么多钱呢!经清真南寺的三掌教铁萃恒出面做保。免强办理了手续。
张兆麟被批准办报后,立即会同从营口请来的主笔孙普笙筹备一切,先在太清宫西院租了3间房子作为报社,进去时只是两铺行李和两张桌子(没有其它任何设备),随后又与在小南门里的《奉天习艺报》印厂商妥,代为印报纸。一张四开小报终于与读者见面了。由于文章用的是白话文,雅俗共赏,内容又较为丰富,还能反映一些实际情况,原受一般市民和商家的欢迎。不久改办成一大张。仍然畅销,又有人建议增刊半张,多登些新闻和广告。这一来,报价随之提高,销量反而下降,收入日趋减少,连印费也支付不了,房主又索要房租,催促搬家。张兆麟只好到营口的朋友处借些钱来解除燃眉之急。
民国初年,沈阳的经济很不景气,人民生活困难,一般群众识字又很少,报差每天跑大街、串茶馆去叫卖,报纸的销路仍然不佳。从前报纸印刷费是按月结算的,印刷厂见他们积欠太多,改为每天结算,最后要每天拿钱取报,不然印刷厂不付报。
有一天下午,已到取报时间,印报费只凑上半数,张兆麟急得浑身冒汗,求借无门,只好率两名报差硬着头皮去印刷厂,请求先交一半印报费待报卖出后再还清欠款,但印刷厂经理仍是摇头不允。张麟兆一咬牙,便将身上穿的长衫脱下,押在账房,把报纸取出,及时送到读者手中。有人劝他:“不要办下去了,做个小买卖也能养家口啊。张兆麟正色答道:“我岂是为赚钱?这是公共舆论的利益,失去它,百姓就更没说话的地方了。”他依然惨淡地经营着。
作者:王永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