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十大家训:志高远,厚人伦(转)
范仲淹十大家训:志高远,厚人伦(转)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范仲淹一生对己严格。由于年幼时家境贫寒,范仲淹曾寄居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县西南会仙山,以山中云气长白得名)的佛寺读书。“断齑画粥”的典故记录了当时他的求学生活情形:范仲淹读书心切,把寺内丰富的藏书借了出来,然后把自己关在山洞里,足不出户,潜心阅读,常常看书通宵达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每天晚上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上凝成冻后,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吃两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就这样坚持三年,终于读完了寺院所有的书。
范仲淹不仅对自己如此要求,对子女也同样严格要求。其治家甚严,亲定《六十一字族规》和《义庄规矩》,并且专门写《诫诸子书》教育自家子弟。后代依其训导整理形成了《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教导儿孙后代做人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教导族人要和睦共处、相扶相助。
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一次,范仲淹让次子范纯仁自苏州运麦至四川。范纯仁回来时碰见熟人石曼卿,得知他逢亲之丧,无钱运柩返乡,便将一船的麦子全部送给了他,助其还乡。范纯仁回到家中,没敢提及此事。范仲淹问他在苏州遇到朋友了没有,范纯仁回答说:路过丹阳时,碰到了石曼卿,他因亲人丧事,没钱运柩回乡,而被困在那里。范仲淹立刻说道:“你为什么不把船上的麦子全部送给他呢?”范纯仁回答说:“我已经送给他了。”范仲淹听后,对儿子的做法非常高兴,并夸奖他做的对。
范纯仁后来做到了宰相,《宋史》评价说:“纯仁位过其父,而几有父风”。范纯仁的性格平易宽厚,不以疾言厉色对待别人,但认为是符合道义之处却挺拔特立,一点也不屈从。从布衣到宰相,继承了父亲的品质。曾有亲友来请教为人之道,范纯仁说:“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意思是只有俭朴才能铸成廉洁之风,只有宽恕可以成就好的德性。亲友认为这句话说得很对,便将这两句话当做自己的座右铭。
古语云“富不过三代”,范氏家族却创造了家族传承奇迹,近千年而不衰,人才辈出,这与其纯良的家风、严格的家规家训有莫大的联系。
志高远
1、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要多读圣贤书,尊敬老师要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
2、且温习文字,清心洁行,以自树立平生之称。当见大节,不必窃论曲直,取小名招大悔矣。——范仲淹《诫诸子书》
平时要多读有益的书,清心寡欲,洁身自好,以此树立良好的品德,不要玷污自己的名声。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节操,不要随便讨论别人的是非曲直,虽博得一时小名,却招致日后更多的烦恼和懊悔。
厚人伦
3、家族之中,不论亲疏,当念同宗共祖,一脉相传,务要和睦相处,不许相残、相妒、相争、相夺,凡遇吉凶诸事,皆当相助、相扶,庶几和气致祥,永远吾族家人炽昌般。——范仲淹《六十一字族规》
家族中的所有人,不论关系亲疏远近,都应当念在大家拥有同一祖先、同一血脉传承的份上,和睦相处,不允许相互之间残害、嫉妒、争执、抢夺。无论遇到顺境还是逆境,族中所有人都有义务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希望族人和睦融洽,使我范氏家族永远昌盛!
4、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在家要善事父母,为国要忠诚勇敢。兄弟之间要互相帮助,仁慈悲悯不要伤及他人自尊。
睦四邻
5、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摘自《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做事要礼义为先,不能恃才傲物,要处处谦逊,与邻居搞好关系。要尊老爱幼,怜孤恤寡,帮助穷人。
6、乡里、外姻亲戚,如贫窘中非次急难,或遇年饥不能度日,诸房共同相度诣,即于义田米内量行济助。——范仲淹《义庄规矩》
乡亲和姻戚等外姓人中如果有人身处窘境,遇到极大困难,或是遭遇饥荒,不能果腹度日,家族内各支派人应共同前往核实,根据实际需要,从义田所产的米中拨出一部分来进行救助。
俭养德
7、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要谦虚恭敬,廉洁自律,戒骄戒躁。写过字的纸不要随便乱扔,要对养育我们的五谷粮食怀有感恩之心。
8、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传》
只有节俭可以帮助一个人廉洁清明,只有宽恕可以培养一个人应有的良好品德。
守规矩
9、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做事要顺从自然法则,对生灵万物要有博爱之心。
10、利贞能载物,柔顺以承天。——范家大院享堂楹联
和谐贞正可以容养万物,柔韧顺从来承奉天道,此幅楹联意在告诫范氏后人要遵守规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忆过往,《岳阳楼记》千古绝唱,流芳千古;看今朝,《范氏家规》代代相传,影响深远。家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范氏家风不仅在家族中传承,而且影响了众多后人,其中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弘扬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