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战歌,李世民《破阵乐》: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在“文治武功”上都非常富有成就的人,后世之人常常把“唐宗宋祖”并称,然而总觉得“唐宗”要更为强势一些,更为英明许多;其雄才大略,其锦绣胸怀,一般帝皇都是难以企及的。

李世民出身陇西李氏豪族,家世良好,从小就受到极其高明的教育。通过其流传下来的众多诗歌作品,可以发现其在叙事、写景、咏物等方面上,在逐渐摆脱“齐梁”靡丽无力的风气,开始构建属于唐朝自身的堂皇大气。

《破阵乐》

【唐】李世民

秋风四面足风沙,塞外征人暂别家。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诗歌题目《破阵乐》,似乎可以视之为乐府类,却又可以看成与打仗有关的曲子。或与战前鼓励士气相关,又或者庆贺战争取得胜利之后的欢愉。

首句“秋风四面足风沙”,起先就开始描写边塞非同一般的风光景观:秋风四起,不停鼓吹,黄沙随风而动,漫天飞舞;既交代人类生存地球环境的恶劣,从而又营造出一种泛着悲苦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

在这里,秋之季节本就暗含凄清之恶意趣,尤其需要注意到“四面”二字,它不仅提醒着如”秋风“般势力所织造着的层层网罩之下无法脱逃的脆弱感,更昭示着命运注定下的某些宿命性。

这句诗里连续用了两个“风”字,如果放在近体诗中当然是不算符合准则的,但是在唐朝初期唐诗尚未形成严谨的“律条”,当时仍然处于正在发展的趋势中,一切都更为宽容,特别是对于“绝句”。

次句“塞外征人暂别家”,则由景物过度到人物,涉及到人类自身活动上面。开头的“塞外”,清楚点明着整个事件发生的地点所在地,也照应着首句所描写风光的独特性,它的地理性特征并非平常的而是有着其唯一。

在如此困境之下生活着的,也不是寻常人家而是“征人”,远征之人,在战斗中不停迁移之人。秋风弥漫着黄沙的季节,本就是如此辛苦与酸楚,如今更是突出其中的“征”之一事,愈加显得悲愁和哀痛。

悲上加痛的,既有秋风之厉,还有征人之远,更有着最后的“暂别家”。这种种情绪,一环扣着一环,最终相互堆砌,层层叠加一起,内中滋味,百般复杂,无法言喻。

末尾两句“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完全承接上面所写的“征人暂别家”而来。无论路程有多远,即使千万里,也不会放弃前往,因为在不断地追寻过程之中,总有一天,目的地会来到眼前。

在这里,“千里”不仅是现实之中的里程所在,更是指向着人在追寻过程中所遇到的全部困难。“时光”也不光代表着永恒的时间,更多的则象征着人自身所具有的耐心与毅力。“天涯”所喻的是遥远的期望,是人所到达的目的地。

这两句原本平淡的诗句,随着岁月风尘的飘落,开始着从对现实状况的真实描写,逐渐转向着更为广阔的象征性上的蜕变,为自身笼罩上一层警醒鞭策意味丰富的光环。这种喻意深刻的内涵并非诗人刻意为之,而是文字经过延伸之后的自我加强和敷衍成为。

本诗算不上名作,一切都显得通俗,文字更是简陋得很。然而正是这种朴素恰好与“齐梁”遗留下来的浮丽是相对,也是一种纠正和建立,为打开通向唐诗辉煌的大门做好铺路。诗人也算不上开拓者,更不是创造者,只是维护人。

曾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遗恨之情,至此则有“时光早晚到天涯”的不甘所牵引出来的奋进之意,人生本就是在路途,一直求索不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