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网站留言 | 相关文章 |
董其昌(1555-1636)
董其昌《行楷书千字文》纸本, 每页 29.4×10.4cm 南京博物院藏
董其昌《行楷书千字文》纸本, 每页 29.4×10.4cm 南京博物院藏
南京博物院藏此卷《行楷书千字文》为董其昌晚年所书,充分体现出董其昌在小楷书、行楷书方面的成就。他说:“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亦多非作意书,第率尔酬应耳。若使当其合处,便不能追踪晋、魏,断不在唐人后乘也。”(《容台别集》卷二)“(吾书)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赵书无弗作意,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第作意者少耳。”(同上)“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按照董其昌的自述,“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尤其小楷书,董其昌自认为最为得意,力追晋魏,超越赵孟頫,“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吾书因生得秀色”,从而形成了率意自然、生拙古淡的特色。董其昌创造性地将晋、唐、宋的书法审美价值观念和风格特征进行大范畴、主观性地融合、转化,写出了自己的面貌和特色。此卷小行楷千字文,确实从中反映出董其昌楷书的主张、观点和看法。
董其昌《行楷书千字文》在结体、布局、用笔方面都能体现出其小楷书所提倡的价值观、审美观,呈现出飘逸秀雅、生秀古淡的审美意象。其在分行布局时有意拉大行距,使行间空隙增大,给人以灵动、秀美、疏朗的视觉感受。同时字与字之间布局亦疏朗匀称,随意而行,又给人以不温不火之感。董其昌《行楷书千字文》在结体、造型上汲取了米芾的侧欹造型特点,笔势或扩张、或收敛,突破了行楷书过于注重端庄、平稳而带来的僵硬、古板之感,深得流变、飞动的体势。此外,在造型布局上又吸取杨凝式舒展、敛放的结体特色,深得萧散自然、闲适舒朗的笔致。而用笔上,亦颇为精到,多正锋、中锋笔法的运用,圆劲秀逸,精力遒劲弥漫。该作用墨也非常讲究,注重用水,尽力将枯湿浓淡的墨韵在笔下表现出来,给人以苍嫩清润、古淡秀逸之感,显然是将从绘画中领悟到的墨法、水法引入到书法中来,为书法增添了不少的墨色变化。
董其昌在此《行楷书千字文》中,通过用笔、用墨精湛技法的掌握,营造出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儒雅、幽寂、清和的精神气息,不愧为一代书画巨擘心象的自然流露与映显。
【资料来源】南京博物院《风神超逸——明代晚期书法作品展》(2019.1.20-201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