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庐陵老街行走两年记
在庐陵老街行走两年记
刘述涛
足足二年,七百三十天,我都在吉安城南后河边上,一个叫做庐陵老街的地方行走。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我已经不能确定,年过半百的自己是否还有力气折腾,这个叫做庐陵老街的地方,是否将会是我人生的最后一个驿站。
二年前,我曾以为自己这辈子就此成型,再没有尝试新生活的可能,我将在遂川县城里终老。哪知道,一次在一个群里的聊天,却成为了我走向吉安的引子。
“你来吉安,同我们一起在后河边上创造出属于我们的历史与传奇!”
今天,仍对这句充满了文学性的话语怦然心动。
原本以为,自己的心早已经死透透的,不再为他人心动,也不再经受任何诱惑。想发财的日子早已经过去,该吃过的苦头,也已经吃过了不知多少。可谁会知道,当命运之神发出召唤令的时候,仍会不计后果,一跌一爬的向前奔去。
应该说,我更多的还是被说这句话的人所吸引,也许还有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说这句话的人,是一位身家过亿资产的老板。他曾经在后河边上自己营造了一座叫“仁达艺术馆”的楼里,与书法家聊黄庭坚的 《教审贴》,与画家聊齐白石笔下的小虾。有一天,他忽然间同认识的人说,“一瓢之水,一人饮之,他人就没有分润;容足之地,一人占了,他人就没得并立。与其自乐乐,还不如众乐乐。”
于是,他要在后河上营造了一条叫做“庐陵人文谷”的文旅项目。他同我说,庐陵老街是第一期,接下来还有二期,三期,他要在吉安市留下一个文化符号,营造出一座文化地标。要让所有的吉安人走进庐陵人文谷,代表吉安,款待世界!他还说,本来自己可以在上海,舒舒服服的过自己的下半生,做一个寓公。可,一想到吉安大地上曾经如此辉煌的庐陵文化很少有人提起,那么多仁人志士的英雄事迹很少有人传唱,他的心就在流血,就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去营造“庐陵人文谷”,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庐陵文化,知道欧阳修、文天祥的故事。
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语言中充满着一股力量,他还说起当年最艰难的日子的时候,语气里满是伤感的。但当他说到王阳明,说到自己每每心中有过不的坎,就读王阳明的良知心学,读王阳明笔下“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就这样,我被他深深地打动,让我四十八岁的年纪,还忽然生出一种想向奔向新生活的冲动与激情。我来到了吉安,来到了后河边上,来到了庐陵老街。
这时候的庐陵老街开街还不到四个月,一切还让人觉得新鲜与神秘,一切还让人有着想来看一看的冲动与渴望。而庐陵老街就像是一座耸立在后河边的迷宫一样,静静的等待着走进走近它的人们。
来到庐陵老街的第二天,是恭迎关帝圣君进老街关帝庙、安位、开光的日子。一群人,敲锣打鼓,吹吹打打来到城南高速路口,将关帝圣君迎进了庐陵老街。这一天,从吉安大地上消失了几十年的关帝庙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日常的日子里,又有了关帝老爷的护佑。
接下来的日子,我从后河的码头上起步,开始了在吉安的晨跑,我一路跑,一路探索吉安这座城市。从杜鹃岛跑过,进入吉贤园,沿着后河绿廊继续前行,过了“圆融”的雕塑,听到新白鹭洲中学传来的朗朗读书声。转身上桥,从新开的吉祥路往回跑。慢慢的,这成为了我的日常,每跑一回,我对于后河的认知就多了一点,对于吉安这座城市的好感也就多了一点。
同样,了解更多的还有庐陵老街。这条长度只有三百多米的步行街,有状元楼、关帝庙、甜爱楼。状元楼对应的是金榜题名,状元及第,以及从庐陵大地上走出去的十七位状元,十八位宰相,三千多位进士。
一座状元楼,几多科考泪。古今多少事,都付言语中。
在钱市街上,能见到“钱庄”,也能见到代表了吉安最鼎盛时期发行的钱币——至正之宝。一枚厚重的“至正之宝”,显露出吉安当年作为二级地方机构,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条向着长江前行的赣江,富国裕民,让赣江两岸,成为了吉泰富硕之地。
在这块富沃的土地上,走出了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解缙等一大批满腹经纶的大家。也同样是在这块吉泰之地上,走来了颜真卿、苏东坡、王阳明等一大批布经授道,传业解惑的先生。这些,都成为了庐陵老街里的组成元素,在庐陵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传播着这些人的故事。
“心中有良知,满街皆圣人。”是营造这条老街人的憧憬与愿望,就像当年喊出“以仁促达、达善社会”是一样的。唯有喊得多,心里才会有。心里有,行动上才会有。行动上有,就会影响到身边的人有。身边的人有,就会影响到更多的人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慢慢的,我的心也开始相信,作为一位普通的庐陵人,你都不去为庐陵文化摇旗呐喊,你又能够指望着谁来站队摇旗呐喊?
活动中要喊,不活动的时候,也要喊!我们就是要让人知道,我们就是庐陵文化守护者,传播者,布道者。
小学生来了,他们穿上了状元服,站在状元楼上进行“开蒙礼”,到国学堂听一堂国学课。年轻人来了,他们在月老面前挂上“连心锁”,在爱神面前许下愿。老年人来了,他们来了一场旗袍秀,又来一场健身舞赛。省内的,省外的,香港的、台湾的、德国的、美国的客人全都来了,他们朝庐陵老街竖起了大拇指。但老街人知道,庐陵老街还是太小了,还是让很多游客望街兴叹,游兴未尽。终于,二期、三期的土地尘埃落定,历史就要掀开新的篇章。我也在庐陵老街走过去了一年多了,这一年多,经历过许多许多的事,也见过许多许多的人。有些人来到公司了,也有些人离开公司了。
一家公司,就像是一家兵营,永远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喜欢觉得舒服的,就会留下。不喜欢,找不到安全感的,就会离开。
古人说,心安之处是故乡,心安之处是吾家,永远没有错的。唯有心安,才会留下。
在离开的人中,有我才认识没有多久的,也有喝过几回酒,感觉到还投缘的。他们的离开,都像是一阵风,轻轻的来了,悄悄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某一天,在某个地方一见面,才忽然间想起,曾经的某一段日子里,我们在同一个屋檐底下吃过饭的。
有时候,站在后河边上,我会想,某一天,我也会像离开的人那样离开庐陵老街吗?
估计不会,因为在庐陵人文谷第三期的庐陵院子里,有属于我的一套房子,我要在里面重新安家,重新让我灵魂找到栖息的地方。半百了,应该是折腾不起了!
两年,足足两年了,我们跳起开街舞迎接省领导,捧起美酒迎接外国客人,用“打铁花”迎送新年。我熟悉了庐陵老街的每一个出口,也熟悉庐陵老街的每一条巷子。我曾在吉州窑火与朋友把酒言欢,也在后河码头上静坐苦思。但任何时候的苦思冥想也不会知道,一场疫情,会让热闹繁华的老街上空无一人。一场疫情,也让我们的餐饮,民宿、文化旅游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好在,再寒冷的冬天也会过去, 再迟到的春天也终将到来。当我站在四楼望向三期庐陵院子,望向二期三街七坊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刚来庐陵老街的时候。我们老街的人真的像摸着石头过河的人一样,在探索中前进。全国哪个文旅项目不错,那条复古街不错,就奔向哪里,有样学样,从复制到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文化个性。他们从庐陵文化、状元文化中提取精华,形成一系列研学游的课程。从夜市码头,到美食广场到市经济的推进,这一点一滴皆是老街人凭着自己的一腔勇气与激情,凭着肩膀上的责任与担当,做起来的。
现在,我们总是只看见成功者迎面走来的风采,却看不到他背后的艰辛付出。多少个夜晚,我见证了老街办公室亮到凌晨的灯火。多少回,我看到他们悄悄擦试过的泪眶,仍有泪珠滑落。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一家在红土地上深耕了二十八年的公司,自然有着它所独到的韧劲与方法来渡过自己的严冬,真正在后河边上创造历史,诞生传奇。而我,也会因为自己身在其中,而倍感欣慰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