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音清响,越韵绵长——竺韵戏友会成立散记

竺韵戏友会戏迷祝福全国各地竺迷于竺韵戏友会成立之际的祝福竺 成立典礼 南

银装素裹,琼瑶匝地,天与云与山与水共一白。2018年1月27日,南京大雪,江浙封路,积雪厚至尺许。竺韵戏友会成立典礼如约进行。——这恰恰就是越剧竺派的生命力。流派创始人死于最恶劣最寒冷的年代,数十年来冰积雪封,一步一困,生存环境严苛艰难,然而,竺派不死。抖却一身积雪,英姿焕发,秀色夺人。

竺派在南京生根,经营,发展,南京越迷偏爱竺派,竺韵戏友会的成立,金陵越迷苦心孤诣,出力甚巨,同时也得到了南京市越剧团和竺派艺术传承工作室的鼎力支持。当日,嘉宾满堂,越音呛呛。

此次竺韵戏友会与会嘉宾有:竺派艺术非遗传承人竺小招先生及其爱人吴尧东老师,南京市越剧团副团长朱蔺老师,竺派弟子殷瑞芬、孙静、杨旭梅、裘赛琳及李萍等,跻跻一室,鲜花芬芳,香远益清。

南京市文联秘书长史进先生、南越副团长朱蔺和小招老师相继发言。其中史进先生的发言令人感慨万千,回味深长。

五十年代中期,竺水招先生带领云华剧团来到这里,自此,将越剧带到了江苏,带到南京,让越剧这个美丽的剧种、美丽的艺术在我们江苏大地繁荣发展。没有竺水招先生,就没有南京越剧团,就没有这一方厚土,在南京我们就能享受到这么美好的艺术,所以我说我们应当感恩。竺水招先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一面大旗,这面大旗必须在我们南京、在江苏高高飘扬,我们必须把这面大旗在越剧的高峰上,永远的飘扬下去,这也是我们政府部门、专业演员以及业余的艺术爱好者们,共同的责任和担当。第一个词是感恩,第二个词是感谢。感谢竺小招先生,在江苏、在南京、在越剧舞台上的坚守,没有她的坚守,南京越剧团也不会有今天的影响力,竺派艺术也没有今天的辉煌。她完全有理由不爱越剧,完全有理由去恨越剧,因为大时代把她妈妈过早的摧残,她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不要再唱戏了,但是,十姐妹当中,她是唯一一个第二代坚守在越剧舞台上的,而且,也让越剧竺派艺术在越剧舞台上独树一帜。

南冠草剧照竺水招饰夏完淳 筱水招饰钱秦篆竺  节目表演  南嵊州城南小学因《越韵古诗》项目与竺小招、与竺派结缘,越剧走入校园,走入课堂。在这个大日子里,城南小学由田老师带队学生专程赶来,与南青越小花班的小朋友们,一起为竺韵戏友会献上了开场节目“越韵古诗”,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一声声真诚欢乐的“竺外婆”,童声越唱,展示了这一段不可多得的越剧缘份。

两届竺派艺术传授班票友学员相继汇报演出,表演了《柳毅传书》、《汉宫怨》、《碧玉簪》、《秀才遇仙记》等片断。这些戏码,有些是小招老师亲授的,有些是票友自习的,水平很高。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戏曲小状元王媛小朋友和俞凯馨小朋友表演的《湖滨惜别》,一板一眼,基础扎实。而竺派培训班的美女李宁和毛小燕进行了彩唱《湖滨惜别》。

票友之后,专业演员亲自上场,殷瑞芬、孙静、杨旭梅、裘赛琳和李萍相继表演了拿手的竺派唱段。

萧雅粉丝团的戏迷朋友送来祝贺花蓝,上面很好玩地写道:尹竺一家亲。小招老师笑眯眯唱了一段《沙漠王子·算命》王子和公主一赶二,身体力行的表示了:“尹竺一家亲”:-)

李萍老师的出现令人惊喜。她应该算是竺派“私淑弟子”了。当年曾以演竺派戏为拿手,《汉宫怨》、《莫愁女》、《侯门之女》等。电影《莫愁女》里那个可爱漂亮的小书僮徐康,就是她演的。她和小招老师长相极似,有一次演《庵堂认母》,演志贞的花旦演员急病入院,无人可替,竺小招救场反串志贞,她的学生李萍演徐元宰。这场戏是小招老师的拿手好戏,一直是以徐元宰应工,对元宰的戏份熟极而流,唱完志贞以后,觉得底下相当顺口,就把元宰一起唱了。知道错了,淡定一转身,竟然没有观众能发现。留着李萍在那儿发傻:先生,你一个人唱完了,叫我唱啥?时过二十年,我再次见到《庵堂认母》剧照,竟已忘记此花絮,只以为元宰和志贞都是竺小招,对发这剧照的女孩子说:PS功力不错。——二人相似,一至于斯。

庵堂认母剧照竺小招饰志贞 李萍饰徐元宰竺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南这次竺韵戏友会的成立,大冬天的,小编并没有亲身前往,所以,与会具体情况我真说不上啥具体的,但听了史秘书长的一些话,很感动,又有所感,也就想聊几句。

竺水招把越剧带到南京,扎根于此并成为南京人喜闻乐见的剧种,这是事实。在她之前,实际已经有好几个民营越剧团在南京了,如张玉琴所在的大众越剧团、徐霞英所在的联友越剧团,但直到云华来到,南京才有了自己第一个国营越剧团。1958年前后,南越进行过一次规模甚大的扩建,形成了一团、二团的建制,二团团长即张玉琴,后来转入一团与竺水招搭档。同时,江苏其他地区的越剧团也多有入南越者,例如郑传鉴老先生的女儿郑嘉琴,本在镇江,还有无锡越剧团几位出挑的人才如张少栋、鲁燕青等。因此,可以说,南越在全盛时期,其所形成的规模,是比较可观的了。竺水招曾经有过一个想法,就是把南京市越剧团改组为江苏省越剧团,与上海、浙江三足而鼎立,用竺水招的话来讲,是“三颗钉子”,惜乎种种建制上的问题未能解决,她没有能完成这个愿望,但在当年,还是留下了一个江苏省青年越剧团。——就为了这个原因,南京市越剧团的官方介绍上,雷打不动会写:“南京市越剧团是中国主要的越剧演出团体之一,是与上海越剧院、浙江越剧院齐名的全国三大越剧团之一,成立于1956年2月。”然而,倒底这种说法,是何由来,南越很少解释,我就越俎代庖一下子了,这话是有历史依据的,不是凭空而来。当然了,我们看着南越现状,后人亟需努力。

竺水招对南越、对越剧,以及对丰富繁荣南京和江苏地方文艺所做出的贡献,历史并没有遗忘,也没有忘记南越巨大的影响力,《南京百年城市史1912-2012》百年人物卷,艺术大师竺水招和筱水招赫然在列(戏剧界只有她俩和南派相声名家张永熙)。

竺水招的去世是南越不能忘怀之恸,这是南越的一棵参天大树,她的过早凋零,使得南越在几经沉沦,也使得竺派艺术几乎在一夜之间衰败枯萎,生机断绝。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竺小招回到南越,竺派早就没有了,南越的特点与声名,大抵也早就泯然于众人。

她的坚持和坚守,态度非常温和,但也非常坚决。重回越剧团,重回艺术界,三十多年,多少崎岖,多少风波,我想只有她自己心里明白。她从不对人诉说,从不向人抱怨,多少年来,只要南京市越剧团有需要,她义无反顾,全身心投入。也因为这样,我一直更倾向于用“温和”这样的字眼,而不是“调皮”(……过生日用珍珠米、西兰花和红绿辣椒做花束的某人……)来形容她。不要说恨越剧了,她从来都深爱越剧,深爱南越,也许甚至比爱竺派更深更执着。她把南越视为自己的根,离不得、抛不得的根。她只有给予,却从未因为南越和她母亲、和她的渊源,索取过什么。多少年来,不离不弃,不争,也绝不退。她为越剧、为竺派、为妈妈,也为她自己,守住这一点根。竺派是越剧一笔珍贵的艺术财富,竺小招是目前越剧界造诣最深的前辈艺术家之一,是南越的瑰宝,这是不争的事实。前天小编翻看南越公众号,看到了一篇关于演出戚毕剧目“传承是最好的纪念”,久久无言,震动已极,难过已极。我并非认为这样说有何大不妥,小招老师希望越剧好,努力传播越剧,对南越付出所有,她教导过团里的后起之秀、照料过下乡演出生病的女孩,引荐过新生代里最优秀的小生,为南越,她能做的差不多都做了,樊建萍老师曾经说:“我们都是她看着长大的。”她是没什么门户之见的,她是不辞冰雪为卿热,一片热忱,艺术家的纯粹,只希望不被辜负。我只望下次南越再说这样话的时候,记得一点出身来处,就非常满足了。

最后,以下面此诗送给竺韵戏友会,同时祝愿竺派传承有序,源远流长,携手姊妹,多出好戏!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大合影二排左起:裘赛琳、吴尧东、杨旭梅、殷瑞芬、朱蔺、竺小招、李萍、孙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