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骨刺、骨质增生的思维方法与验方
骨刺,顾名思义,就是正常的骨头上长“刺”了,医学名称叫骨质增生。虽然许多人都听说过骨刺,但真正了解骨刺的发生、发展及生长过程的人并不多。就连部分医务人员,也常常会说疼痛是骨刺引起的,甚至理解为骨刺“扎”痛了患者,其实这样认为是不对的。Hyperosteogeny骨 / 刺大多数骨刺对健康影响不大骨刺的高发人群有哪些?中、老年人经常超负荷、剧烈运动的年轻人久坐、经常步行以及需要保持单一姿势较久的人
它多发生在人的四肢、颈椎、腰椎、膝关节、踝关节及上肢的肘关节、肩关节等处。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力量会下降,就好像老年人会有皱纹、皮肤松弛一样。加上关节软骨及椎间盘等组织的退变、老化、弹性下降、组织的含水量下降,会导致关节间相对松动,出现关节不稳定。这时会有身体不适,如局部疼痛、活动无力、活动时局部有弹响、活动受限等多种不适感。因韧带的反复牵拉作用,在关节周围会产生局部水肿、充血,属于一种炎症(无菌性炎症),在这种炎症持续性反应后,钙离子沉积、钙化,就形成了骨刺。绝大多数骨质增生及骨刺对健康没有多大影响。
只有极少部分骨刺生长在血管、神经经过的部位,对血管、神经产生刺激,导致身体产生不适症状。如颈椎骨刺,会导致上肢麻木、发凉、头晕等。骨刺的产生大致会经过不稳定期、增生代偿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后期局部稳定后大多数也没有明显症状及不适,对生活和工作没有什么影响。Treatment治 / 疗部分情况骨刺需要治疗得了骨刺后,首先,不要紧张、害怕,尽量不做一些太剧烈的活动,不要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低头弯腰等)。其次,要正确加强身体锻炼(包括脊柱和四肢相关肌肉功能活动),可以做耸肩及环肩活动、挺胸、抬头、伸腰。
下肢可做各关节的屈伸运动,尤其是单腿站立,做另一侧的摆腿动作。这样可改变下肢负重力线,同时带动腰部、腹部肌肉的功能活动,既加强了肌肉力量,又增强了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最后,尽量避免双膝过屈深蹲动作。得了骨刺需要到医院治疗吗?没有出现不适,可以正常工作,不必就医,日常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即可。如果骨刺的增生代偿期产生明显症状,要及时治疗,可采取局部理疗、中药外敷及口服治疗。部分老年人得骨刺后经常反复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要注意休息,同时采取中药局部热敷等治疗,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骨刺较多、较大且伴随关节间隙消失、下肢负重力线不正常、反复腰疼伴椎管狭窄等,可考虑手术治疗。1,天花粉治骨刺方(闲在居士)
本方用药再简单不过,天花粉一味。(农村很多,中药店也都有卖,但假的比较多)买回用炒锅小火炒至金黃(炒糊会很苦),待凉后打成粉,每天早餐煎鸡蛋时放药粉一勺在蛋上,蛋熟后出锅。药和鸡蛋一起吃下。2,佛门治骨病秘方(中医乌梅)通治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四肢麻木、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椎间盘突出、腰腿痛等骨科疾病。(献方人:洪真居士,现任某医院院长。)配方:麻黄10克、艾叶10克、乌梢蛇15克、蕲蛇15克、乳香10克、白芷10克、威灵仙50克、千年健10克、钻地风10克、伸筋草30克、鸡血藤3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牛夕15克、当归12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木瓜12克、葛根15克、穿山甲15克、蚂蚁5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一口钟80克、金樱子15克、甘草15克。共26味药,药店加工成粉。服法:每天服3次,按各人病情轻重每次5到10克(一小汤勺或两小汤勺)三餐前半小时服用。一到三副药可以根治。3,味道不错的高效方剂(适合坐骨神经酸痛、骨质增生)配方:桑枝50克,乌豆50克,松节5克,猪尾椎骨2~3节。煮好后加点碱喝,效果确实不错。(喝起来的味道也好香呀)本人用过坐骨神经痛应用。骨质增生是我朋友的妈妈用过,当时她己酸的无法下床了,后来得知此方,现在活动自如了。4,增生百消散(绝技秘方)配方:三棱12g,桃仁、炒枣仁、柏子仁、乳香、郁金、补骨脂、益母草各10g,炒内金9g,红花6g,酒制大黄3g。破气通痹,活血通塞,滋阴补肾。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先武火烧开后文火煎40分钟,每剂煎2汁,温服为佳,每2小时服半杯,每剂分5~8次服完。临床应用:数年来笔者以增生百消散为基本方治愈骨质增生1300多例。随访208例。其中男性127例,女性81例,最高年龄80岁,最低年龄16年,平均年龄40岁以上。增生部位有颈椎增生,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颈椎、胸椎及诸关节综合骨质增生。治疗结果:临床治愈率为95%,总有效率为98%。案例:吴×,男,36岁。1997年10月27日诊。腰腿痛3年,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1999年7月浙江某医院CT扫描报告显示,腰椎4~5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硬膜囊及左侧神经根受压,腰3~4椎间盘组织向四周膨出。3年来很少参加体力劳动,数月来起卧需人扶持,医院建议手术治疗。现左腰腿足麻木胀痛难忍,腿足肌肉明显萎缩,行走艰难,脉弱,舌肥而裂。脉症合参,乃气血不足,心肾俱虚,腰肌长期劳损,瘀血内停,伴风湿寒邪所致。处方:三棱15g,酸枣仁、桃仁、柏子仁各12g,乳香、郁金、益母草各15g,补骨脂20g,炒内金10g,红花6g,制大黄4g,党参、白术、当归、黄芪各15g,百合、知母各12g,枸杞30g,杜仲15g,牛膝、川断各10g,甘草6g。10剂。二诊:腰腿麻木胀痛大减,唯胃肠道欠适,上方减三棱、桃仁,加肉桂、山楂、神曲、陈皮、木香、厚朴各10g,10剂。三诊:患者已能参加轻度体力劳动,但痛感有时尚明显,原方加元胡、薄荷、羌活,10剂。患者共服药30剂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再予基本方加减30余剂巩固疗效。随访3年未见复发。5,民间骨质增生药方(秘境探索)配方:白芍60g、土元36g、血竭36g、 防风36g、九牛滕36g、 杜仲36g、海风滕36g、当归36g、威灵仙100g、金钱白花蛇四条。上方为一个疗程,共研细粉分成三十包,每天一包分三次服用,饮酒者可用黄酒送服,基本上都是一副药既愈。此方在我们当地流传甚广,以至于凡是有腰痛患者上医院拍了片示有骨质增生就自已上药房捡这副药吃,本人多年来统计其治愈率在六成以上。(一个配方不辩证不分型也不遵医嘱,有这效果算不错了。)而且多年都不复发。本人在临床中有针对性的用其效果非常显著,包括一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只要属于气滞血瘀型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此方缺点是难口服,特点是治愈后不易复发,约有三十多名患者长的有十余年了至今都很好,而且都是农村做体力劳动的,这也许就是中医中药的神奇所在吧!骨质增生俗称“骨刺”,可见于人体任何部位的负重关节,以颈椎、跟骨、腰椎、膝骨关节最为常见,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患处疼痛,伴酸胀麻木,患者颇以为苦。如跟骨骨刺每在初立、初走时剧痛难忍;颈椎骨刺可引起颈、肩、臂、背部放射性疼痛,头痛、恶心、眩晕、猝倒。我治疗骨刺,是受20世纪70年代长春刘柏龄先生骨刺增生丸的启发,他认为骨刺是由于肾虚,不能生髓充骨而致骨的退变。骨刺增生丸(熟地、肉苁蓉、骨碎补、鸡血藤、淫羊藿、莱菔子)有抗增生和镇痛作用,既使骨质得到物质的填充而修复,又能使经络畅通而改善症状。很明白刘先生是在中医学“肾主骨”的理论指导下拟定此方的。此方不仅对骨刺有效,对其他痹症也有效。80年代中期我去江西讲学,万兰清教授说她用骨质增生丸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也不错。我师刘氏方之意而变通之。例如我常用的补肾壮骨药是鹿角片、鹿角胶、山甲珠,取以骨补骨之意;余如山萸肉、补骨脂、淫羊藿、骨碎补、续断、狗脊、牛膝、杜仲、桑寄生等,取其既能补肝肾,又能强筋骨。如续断,《本草汇言》说它“所断之血脉非此不续,所伤之筋骨非此不养,所滞之关节非此不利”;狗脊,《名医别录》说它“坚脊,利俯仰”,《本草求真》说它“凡一切骨节诸疾,有此药则关节自强。”对骨剌单补不行,还必须补中有通。骨刺的疼痛有一个特点,即初立、初行即疼痛甚剧,活动一会儿就会好一些,活动后则气血流通,说明其病乃是瘀滞,所以要因势利导地使用活血行气药(反之,活动久了,如久行久立而致酸痛加剧,则是虚的表现)。其中用于活血最有效的药是地鳖虫(蜇虫)。黄宫绣说它“去血积,搜剔至周,主折伤,补接至妙”,余则三七、红花、赤芍、当归、乳香、没药、丹参。用于骨刺的行气药最好是威灵仙,《本草正义》说它“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风寒湿三气之留凝隧络,关节不利诸病,”《药品化义》说它“性猛急,走而不守。”我家乡草药医说它的别名叫“九十九条根”,又有“铁脚”之称,可知其性通利善行。以上用药,综合起来,我称作补肾化瘀法。疼痛较剧,夜甚,胃寒肢冷,舌质不红者,加制川乌、炮南星、细辛、桂枝、附子,则为补肾活血温阳散寒法。病案举例病例1:袁某,女,50岁。1998年12月19日初诊。髌骨软化,骨刺,上下楼时痛。舌淡,脉沉细。用补肾化瘀法:熟地15g,骨碎补15g,赤、白芍各20g,木瓜10g,续断12g,淫羊藿15g,红花10g,威灵仙12g,山甲珠3g(研粉二次冲),川芎10g,当归10g,怀牛膝10g,炙甘草6g。7付。1月9日复诊,膝已不痛,腰酸,食后腹胀。易方调理而安。病例2:孙某,女,51岁。2000年2月28日初诊。颈椎、腰椎、胸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轻度脱出。疼痛,麻木不能蹲下、弯腰。补肾化瘀何疑。淫羊藿18g,骨碎补12g,熟地12g,山萸肉10g,续断12g,当归15g,丹参15g,没药6g,制川乌10g,桂枝12g,肉苁蓉12g,巴戟天10g,赤、白芍15g,甘草6g,葛根30g,威灵仙10g。7付。复诊:稍感轻松,心烦,失眠,每晚仅能睡4小时。原方加酸枣仁、知母、川芎、茯苓(合酸枣仁汤)、鹿衔草、鹿角片、木瓜、地鳖虫。三诊:睡眠改善。服药24付,已无腰脊颈痛之苦,可以打乒乓球了。改以补肾壮骨为主。原方去川乌、知母、茯苓、葛根,加杜仲、萆薢。病例3:徐某,女,52岁。2001年11月14日初诊。腰椎2—3、4—5突出伴骨质增生,起坐困难,面色不华,背冷,脉沉细,偶有早搏,乏力,每晚只能睡6小时。拟补肾活血,益气温阳法。淫羊藿15g,狗脊12g,续断12g,山萸肉10g,萆薢15g,威灵仙12g,制附片15g,桂枝10g,党参30g,黄芪30g,麦冬15g,当归12g,地鳖虫10g,丹参15g,赤、白芍各15g,酸枣仁20g,炙甘草6g,玄参15g。6付。复诊:转方时,校医院大夫误将“萆薢”抄成“草乌”,但服后其痛大减,起坐已无困难。易方加骨碎补、怀牛膝、熟地。随访至今。病例4:任某,男,73岁。1992年1月18日初诊。患颈椎病多年,眩晕,卧时只能右侧,不能左侧,否则晕眩加剧。指头发麻,脉弦滑,舌质正常。拟补肾活血法:熟地15g,肉苁蓉12g,当归10g,老鹿角15g(镑),红花10g,葛根15g,赤、白芍各12g,威灵仙10g,巴戟天10g,骨碎补12g,丹参15g,黄芪30g,淫羊藿12g。服药30剂,眩晕已除。跟骨骨刺属祖国医学足跟痛范围,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跟骨刺,走路时疼痛更甚,尤其是初触地时痛不可当,不能开步,忍痛走几步后疼痛缓解。本病不红不肿,皮肤不变,但经X光拍片确诊为跟骨骨刺,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偶尔拾得民间一方经多年临床实践,确有奇效,可称一绝。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消肿。方药:皂荚 老陈醋 白酒各250克制法:先将皂荚置于砂锅内,加水3000毫升,文火煎40分~50分钟,去渣留液约2000毫升,加入老陈醋再煎10分钟后加入白酒即成。用法:首先温水洗足后,将患足泡于已备好的皂荚液中,约30分钟,每日2次,1周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疗效:临床实践一般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10天至半月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只要坚持治疗,便可彻底治愈。体会: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肝肾虚引起,肝主筋,肾主骨,湿痰凝聚,阻于经络,着于筋骨乃成。故取皂荚辛温,温通血脉,白酒助其逐痰搜风,以活血化瘀,醋酸入肝,软坚以行血消肿,此气味相得,散中兼行,故能治疗骨刺。据《中医大辞典》记载:“皂荚亦名皂角,辛温有微毒,作用于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使其分泌增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周围组织的营养供给,从而增强新陈代谢,有助于溶解骨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