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 小学生不会表达小事新意,日记成为写作难点,家长该如何指导
快乐学拼音,轻松学语文。
作为语文老师,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我比较看重的是启发学生去从生活小事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对于小学生而言,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应该成为一个语文学习习惯。日常的写作训练从三年级开始,我就注重对孩子进行日记的练习。对于写日记,一开始孩子们是痛苦的。不知道写什么,大道理讲不清楚,小事情也写不出立意和新意来。往往学生们把日记写成了流水账,的确,想从小事中发现闪光点很难。而生活中的很多题材一写就是流水账,“道理”似乎真难挖掘。
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写不出优秀的作文,是因为语文的基础不好。字词掌握不熟,于是大量让孩子阅读,背词语、记范文,甚至去模仿优秀作文。功夫花了很多,能力却不见提高。其实,小学生写不出作业,或者写不出有道理的作文,其实是因为在生活中,小学生缺乏分析意义的能力。也就是不知道怎么去挖掘所谓的小事道理,那么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指导学生们去挖掘生活中的小事,写出好的习作呢?这可不是靠一两节作文课能够达到的,而是将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
1、 感同身受的事,往往最亲切最有意义
我们很多语文老师在指导作文的时候,往往会按照考试的要求,来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满分作文从立意到结构都有它的格式,也就是套路。包括记叙文写什么故事也有归类和划分,甚至有范文直接修改主人公名字就可以了。优秀作文为了迎合考试的要求,往往写得非常高大上,不接地气。学生看了以后,没有共情和体验,纯靠记忆来模仿。这样的写作练习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短期内为了考试可以赢得分数,从小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发展上,是不会有任何的帮助与提高。
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日记等生活记录习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启发学生的观察力。也就是从身边小事感受起来,同学之间相互起外号,你有什么感受?开学后,看到同学都背着新书包,你有什么感受?甚至帮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你有什么感受?具体到生活的细节,这些事是小学生们每天可能做的事,孩子们感同身受就能去挖掘出一些小道理。所以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来写日记,告诉学生们怎么写,如何选材。而不是把日记布置下去后,就只负责收作业了。一段时期内,班上的同学日记质量不高,老师就应该来帮孩子给日记命题,锻炼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2、 如何学会从小事中发现不平凡?学会思考很重要
让学生们从小事中发现不平凡,其实一开始是很难得,因为学生们没有这些意识。在家长的教导下,或者老师陈旧的教学模式渲染下,孩子写的从小事中发现不平凡,比如扶老奶奶过马路、在公交车上让座、学习做好人好事不留名,留名只留红领巾等等。但是这些小事,其实并不是小学生日常中真的能碰到的,现在的孩子,多是父母接送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的机会很少。做了好事,我们的教育也从不留名,逐渐过渡到可以写个表扬稿。时代在变化,我们生活中的小事也在变化。
那么怎样从生活中的小事发现不平凡呢?学会思考很重要。也就是当我们老师启发学生们去挖掘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时,孩子们是可以侃侃而谈的。能找到事,但是写不好,这就是没有思考的原因。如何学会从小事中去思考小道理、小哲学,需要老师的引导。不断根据小事去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发现。
3、 捕捉生活的闪光点,可以从阅读中练习
当学生学会了从小事中发现小道理的写作技能后,如何运用好这个小技能,就需要大量的练习了。怎么练习呢?就是从日常的阅读中去实现,学会捕捉生活的闪光点,在每一篇故事中去发现找寻立意。阅读可以从课文、文学著作、漫画书等一切文学读物中选取,很多学生直到阅读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阅读到底是怎么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席位的。在老师日常讲课的时候,我们根据作者、老师讲的知识点去发现和提炼课文的闪光点。这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具备了这个能力,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小事不再平凡,每一件小事能有很多小立意。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是小字当头,老师要擅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小事、透视小事、思考与提炼小事,不为了升华所谓的主题和新意,去故意拔高。关于小学生的习作练习,各位老师和家长还有什么困惑?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