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文明

易中天曾著文指出:“文明的趋向是'求同',因为文明的背后是核心价值,而只有人类的共同价值才最有价值。”前不久与一个朋友聊天,说起如何理解“道”的问题。其实“道”就是自然界万事万物变化的内在的必然规律,即自然本源,如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人的生老病死等。“道”是事物的根本,“道”是变化的法则,“道”是把握世界整体性的工具。而“道”只有一个,只是由于每个人对它“悟”,即理解得不同,认知的层次与程度不同,造成你按照“道”,也就是依据客观规律办事的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

一个“道”字,其实可以通达儒释道三家,可以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最高范畴,标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巅峰理念。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荀子说,“千举万变,其道一也”。“道”有“天道”,“道”有“人道”。儒释道三家,就这样通过一个“道”字联通起来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主干。

中华文明从产生之初就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这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中的三个----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早已在地球上消失,而中华文明能够得以传承与光大的原因之一。组成中华文明主体的三枝奇葩----儒释道,我认为就像是相生相长在一起的一株根深叶茂、鲜艳盛开的荷花,“道学”是莲藕,“儒学”是荷叶,而“佛学”则是荷花。又犹如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三字经》所谓:“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家犹如三才离不开三光。历史的实践证明,儒道释之三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儒释道三大文化体系的中心思想虽说各异,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有着共同的核心价值取向。自伏羲氏画“八卦”,开始有儒教;自老子著《道德经》,始有道教经典,自张道陵修道青城山,开始有道教;自汉哀帝元寿元年,大月氏使者伊存来汉向博士弟子景卢授佛经,开始有佛教。儒家以“正”设教,道家以“尊”设教,佛家以“大”设教。人间社会的道理,概括起来,不外乎善恶二字。儒道释三家的意旨,无非是教人舍恶从善而已。如果分别来说,古来大抵说法是: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

道家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研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佛家是研究的是人与神的关系,研究对象互为补充。理论上,道家崇尚“无为”,却无所不为,守雌贵柔,却能做逍遥游,不认同社会,却认同人生。儒家崇尚“有为”,但有所不为,刚健进取,重视中庸,认同社会,认同人生。道家要我们做一个“自然人”,儒家要我们做一个最好的“社会人”。直到佛教思想的引进,中国的哲学思想才趋于完整,佛教要我们先做个好人,再求不要再做人,脱离六道轮回。与儒家的入世及道家的出世截然不同,佛家要做到在入世中完成出世的大业。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认可不认可,其实我们每个中国人在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熏陶下,都有着相同的价值观,思想里都涌动着儒释道理论的精华,并已经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