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不愿意朗读课文,硬核家长做了一件事,老师知道后直接点赞……

作为语文老师,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的就是朗读课文。很多学生和家长不太理解,认为老师一布置朗读作文的作业,就是想省事,给家长添麻烦。殊不知,朗读才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好方法。小学阶段,有不少学生会有读课文看错行、读串字的行为,这不是孩子没有做好预习,而是没有通过朗读,建立好语言表达机制。有这类语文学习问题的孩子,通常表达能力也不好。说话颠三倒四,逻辑不清。

有的家长说,孩子性格胆小,大声朗读强人所难。预习课文可以选择小声朗读或者默读的方式。殊不知大声朗读对记忆课文是很有帮助的,提升孩子的学习自信。在反复朗读中可以更好地体会语言规律,发音规则。虽然没有正式开学,我仍然会把朗读作为语文重点作业。经过和家长的不断沟通,我们班上同学的家长也都能认识到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可是不在学校,老师没有办法进行朗读督促,需要家长耐心指导。有的孩子在家会找各种理由,逃避朗读课文,或者只有在交录音作业的时候,才大声朗读。似乎朗读就是做给家长和老师看的学习行为,这样的学习态度,很让家长恼火。我的班上有一位硬核家长,为了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他每天早上起来读孩子的课文,用朗读声把孩子叫醒。读了一段时间,家长去考了一个普通话一级甲等的证书。作为语文老师直接给这位家长点赞,并鼓励他和其他家长分享了在督促孩子朗读时的经验。

1、         强迫学习没有用,语文重在培养兴趣

我们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有一种体会:你越是着急,越是催促孩子去学习、写作业,孩子就是不做,等到你压抑不住情绪,爆发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边哭边写。明明30分钟就能解决的作业,非要写成了2个小时,再加上阅读和朗读、背诵,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能够每天学习3-4个小时。不光是孩子,家长也是疲惫不堪。我们都知道,强迫学习没有用。硬核家长就是通过敢于冒险和放手,让孩子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孩子不愿意朗读,是因为觉得朗读不是学习任务,是麻烦,在朗读这件事上没有得到学习自信,可能我在家朗读得声情并茂,到了学校老师也不会点我起来读课文。那朗读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让孩子先明白和体会到朗读带来的快乐。比如和家长一起分角色来朗读,通过角色扮演,体会朗读的趣味。而且朗读不能挑一篇长文,而是要有韵律的童谣、诗歌等。

2、         朗读不光是读课文,还有更多好的内容值得朗读

我们一说朗读,就是课文,白天学了课文,晚上再继续读与学,孩子自然觉得没意思。所以,我们要为朗读找更多值得诵读的内容。在朗读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作者、内容、主题,这也就是文学常识的积累。在一开始的朗读过程中,我们家长不要求急求快,在坚持朗读了一周以后,就需要看到孩子的进步。朗读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当发现孩子不喜欢朗读的内容时,我们要及时更换朗读内容,找到孩子喜欢的朗读内容。

3、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这位硬核家长的做法,其实就是言传身教。比起打骂、说教、强迫学习,家长通过自身的朗读练习,让孩子看到朗读的结果,这便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们着急孩子作文不会写、不爱看书、不喜欢说话,其实都是因为在孩子日常的生活学习环境中,这类练习做的太少了。家长没有专注朗读训练,也没有做好陪练的角色,所以等到真正产生学习问题后,再来着急就晚了。

当然,也不是老师鼓励家长都去当朗诵专家、作家、读书人,而是想要在日常辅导孩子的过程中省点力,我们就得当一个硬核家长。让孩子看到家长的努力和进步,他们自然就会建立起学习兴趣,甚至是模仿。关于语文学习,大家对朗读都有怎样的看法?欢迎分享你的学习经验,可以留言或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