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论持久战”才是硬道理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制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屈贤明本周做客《中国正在说》,权威解读中国制造业如何突破卡脖子难题,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战略转变。
“厉害了我的国”说
“不堪一击”说
一
“投降论”要不得。中国制造业已形成优势。
根据中国工程院对制造业26个产业的综合分析:
▲ 我国通信设备、轨道交通装备、输变电装备、纺织服装、家用电器五大产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航天装备、发电装备、新能源汽车、钢铁、石化、建材六大产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二
“速胜论”不实际。“卡脖子”短板背后,工业强基迫在眉睫。
知其长,晓其短,才能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这三年被频繁谈论的“卡脖子”领域,除了芯片,你还知道哪些?
《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指出:
▲ 我国大部分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航空发动机、农业装备产业与制造强国差距巨大。
三
“论持久战”才是硬道理。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我们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 屈贤明说,第一步,到2025年,中国从第三方阵进入第二方阵,成为继美国、德国、日本之后的制造强国。
▲ 第二步,到2035年,我们会跑到第二方阵中的德国、日本的前面去。
▲ 第三步,到2045年,我们应该成为制造业的引领者,和排名第一的美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业的引领者。
3大“致命”短板是否能够突破? 工业“5基”又是什么? 我国出台政策扶持800-1000家“小巨人”企业,它们有望成为“中国制造的隐形冠军”,这件事,你听说过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