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妨用小课题研究成长自己
周建国
中小学教师要既好又快地成长,课题研究不乏为重要抓手。可是当下不少教师对课题研究都望而却步。其实,我们可以另辟蹊径,直面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因为小课题具有“研究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研究形式单一,操作容易,教师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决定是否立项,成果形式多样化”等特点,每个教师都可以从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出发,选做不同的小课题。当然,为了提高研究质量,教育各方应作以下努力。
各级教科研机构要大胆创新中小学校课题管理机制,对小课题研究要“一路绿灯”,破除立项申报、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到期结题、评奖准备等程序的束缚,鼓励教师围绕教育教学热点话题,一事一研、信马由缰地开展小课题研究,对有推广价值和创新亮点的诸如教例、课例、班队活动实录、调查报告、音像作品、教学微视频、短视频等,与正规课题“平起平坐”参与评奖,使这些“土特产”和“小儿科”也能走进评名师与职称晋升的“大雅之堂”;或者容许教师“先上车后卖票”,先做起来再立项申报,边做边申报,等等,激活教师做小课题的内驱力,鼓励他们将教科研融为一体。
专家要走进课堂挖掘闪光点,去看见共性化的棘手问题,帮助教师把疑点、难点、痛点和堵点等提炼成小课题,提供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指导。
学校要重视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其实,各种有价值且棘手的问题是小课题研究的最佳资源。可是当下不少教师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以考代学、以“育分”代替育人等问题,不但麻木不仁,还“自我感觉良好”,致使教育教学“涛声依旧”。
所以,学校要淡化应试,保障教师有思考的闲暇时间,提高他们的反思力,引导他们从反思中发现问题,促使小课题研究有抓手。
教师要直面问题,不断提高破解实际问题的能力。譬如,当下中小学生对课外作业不堪重负,校外培训恶性竞争等问题,社会反响很强烈。就此,教师要以“减少教的时间、编选和研制以一当十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作业,提高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度”等为主题,大胆开展小课题研究,提炼生成诸如优秀教案、精选的习题和典型课例、教学视频等多样化的研究成果,上传网上,给同行启发和借鉴,请他们批判、质疑和跟进,大家一起边教边研,以教促研,以研促教,实现教科研“多赢”。
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除了“不停地实践”,还需“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
为了避免重复研究,改变低水平研究,教师必须学会搜索和阅读文献,用理论指导实践;用思考研判研究方向,考量小课题的研究价值,澄清研究中的问题;用写作厘清研究思路,记录和积累原始资料,包括记录稍纵即逝的思考火花、研究感悟和心得等,梳理和补充相关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倾诉研究思想,增值研究智慧,表述研究成果。让小课题研究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级走向高级,从粗放走向规范,从被动走向主动,促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