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长峨 | 致彼岸书:别林斯基侧影——读赫尔岑手记之二十二

总第1322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有一天,彼得保罗要塞司令斯科别列夫在大街上遇见别林斯基,开玩笑地对他说:

“您什么时候到我们那儿去啊?我已经准备好了一间温暖的单人牢房,一直给您留着呢。”

彼得保罗要塞是什么地方?是政治监狱,是关押过十二月党人、民粹派、民意党人、拉吉舍夫等人的地方。

别林斯基是当时俄罗斯出了名的斗士,他毕生精力、所有文章都是反对专制制度的,那位彼得保罗要塞司令能没有耳闻?故他在大街上对别林斯基说的那句玩笑话定然别有含意。

由斗士的形象,我们无法想象别林斯基竟是一个腼腆、沉默之人。平常,他在家待着,只要一听到有人敲门,他的面孔就会陡地变色,不安地东张西望,像受惊的小兔,要立即躲藏起来。倘若在什么场合遇到不认识的人或那里的人太多,他更会六神无主,手足无措或躲进一个角落沉默不语,或趁人不注意,溜之大吉。

别林斯基因为文章名气在外,引来无数仰慕者,都想见他一面。有一位太太想邀请他,就拜托他的好友克彻尔中间穿线。克彻尔千难万难说动了他。可是随着离这位太太家越来越近,他的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阴沉,他问能不能改天再去,他推说头痛。克彻尔知道他的老毛病,对他的任何推托,一概不予理睬。他们走到以后,别林斯基一下雪橇,竟拔腿就跑,克彻尔迅即追上抓住他的大衣,捉住了他,硬把他拉进去向那位太太作了介绍。

这些事儿,如果被现在许多作家遇到了,那真是千载难逢、巴求不得的机会,绝对绝对会激动得彻夜难眠。我遇到一位作家,他的家人告诉我,说他每天都要探身窗外几次,嘴里还念叨着:“今天怎么没人来呢?”有多少人写点文章后,渴盼门庭若市!相比之下,别林斯基真是怪人,人来敲门还害怕,还想躲!还有些作家出了两本不成样的小书,日思夜想如何把自己宣传出去,恨不得让天下人都知道,于是就千方百计往人堆里钻,举凡热闹的场合,都想亮亮相,争得多些出镜率。同中国作家比,别林斯基真是傻子一个,还避而远之,还想溜之大吉!更常见的是不少作家有点小成就喜欢让人恭维,千方百计拉粉丝,尤其是女粉丝。如果是宴会哪怕是几个破文人小聚也要找一个或几个美女陪着,不然吃饭无味喝茶不香。别林斯基同这些货色比,真的是星外来客了。

伟大、崇高、卓越,不都是从惊天动地的大事显现出来的。一滴水就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别林斯基是当时俄国三大评论家之一,而且还是坐头把椅子的。所以全国尤其是莫斯科、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经常免不了举办大型文学活动,总是要请他参加,有时外交界、金融界、政界有活动,也请他参加。对此,他基本都拒绝。实在逃避不了,他参加了也心烦意乱、沉默不语。赫尔岑说:“发生这类事情,常常使他气愤难平,要难过好几天,每当想起这些事,他就充满了恐惧……”“通常在这之后他会病上两三天,诅咒那个劝他去参加晚会的人。”

这在我们现在的作家艺术家群体中真是罕见呀!我们的作家艺术家有几人不是渴盼政府大员接见的,又有几个不是盼着邀请他们参加大型活动和宴会贴子的?我们见到的作家艺术家都是谁官大就跟谁紧,谁钱多就捧谁欢,哪怕人家屁股冷到零度,他们也能笑语盈盈、恬不知耻用热脸去往上贴。还能找到一个拒绝参加大型活动既能露脸又能接触高官和金钱大佬的作家艺术家吗?我们见到的是许多作家艺术家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飞!

别林斯基讨厌公开场合抛头露面,讨厌宴会上和大型活动中人们的张扬,显摆,虚伪做作,装腔作势。但是,到了谈论是非,分真理和谬误的时候,到了有人触犯了他千金不换的宝贵信念的时候,他瘦弱的肉体会立刻爆发出角斗士般的强力,他脸上的肌肉立刻开始抖动,他的声音马上开始发颤,“他会像雪豹一样向他的论敌扑去,他会把他的论敌撕成碎片,把他变成大家的笑柄,把他变成一个可怜虫,而与此同时,他又会以非凡的力量和非凡的诗意,阐明和发挥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争论常常以病人的咯血而告终;他的脸色苍白,气喘吁吁,目光停留在他与之说话的那个人脸上,他用发抖的手拿起手帕去擦嘴唇,停止了讲话,他为自己的体弱多病而感到十分伤心和沮丧。”

别林斯基一生以批判和推翻农奴制、皇权专制制度为己任的。他一再说:“要做一个诗人,需要的不是表露衷肠的琐碎的愿望,不是闲散的想象的幻境,不是刻板的感情,不是无病呻吟的愁伤,他需要的是对于现实问题强烈的兴趣。”“如果我们生活的全部目的仅在于你们个人的幸福,而我们个人的幸福又仅在于一个爱情,那么生活就会变成一片荒芜枯冢和破碎心灵的真正阴暗的荒原,变成一座可怕的地狱……”

他忠实于自己的这一原则无所畏惧,至死不渝。他在金钱上受到文学包工头的克扣,在精神上受到书报审查制度的压制,围绕他的人又很少有志同道合者,他又受到疾病不停折磨,可他始终英勇地挺立着,咬紧牙关,写着一篇又一篇愤怒战栗、惊心动魄的起诉书。揭露皇权专制的罪恶自不待说,那些维护皇权的御前大臣们,那些投机钻营没有良知的上层阶级的作家,那些迂腐古板目光短浅的田园牧歌的制造者,那些在被当局豢养带着国家发的勋章的软骨头患者和走狗……统统受到他的揭露、挖苦和抨击!

一次聚会上,一个莫斯科大学毕业的,还是一个硕士生呢,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大放厥词,骂《书简》作者敢于直抒己见并为此而受难的恰达叶夫,说恰达叶夫“卑劣和可鄙”,破坏民族的统一,国家的团结,“大谈破坏这种团结是犯罪,因为这是不可侵犯的、神圣的”。

听之,别林斯基突然从沙发上跳起来,气得面色苍白得像块白布,拍了拍赫尔岑的肩膀,说:“瞧他们那副嘴脸,宗教法官和书报检查官说话了——”他在大义凛然的词句中又夹杂着致人死命的讽刺和挖苦,“瞧他们那副义愤填膺的德行!……恰达叶夫却在这里触犯了他们的民族荣誉——不许说话;谁说话就是放肆,仆人是从来不许开口的”!

“在文明的国度里,”那位硕士觉得自己是在维护国家,有国家皇帝作靠山,所以,依然以得意扬扬的神情说道,“有监狱,他们可以把侮辱整个民族的疯子关进监狱……他们做得太好了”。

这时,别林斯基两手抱在他有病的胸前,目光炯炯地逼视着那位硕士,用低沉而又凛然的声音说:“而在更文明的国家里还有断头台,他们可以用断头台来处决那些认为这样做太好了的人。”

听罢,那位硕士灰溜溜地走了。

别林斯基的文章之于当时处在专制制度下黑暗俄国的广大青年,是闪电,是号角。从每月25日起,莫斯科和彼得堡的青年就焦急地等待着别林斯基的文章。学生一再跑到咖啡店问《祖国纪事》来了没有;厚厚的一本杂志大家争相传阅。只要有别林斯基的文章,它就被大家狼吞虎咽地读完,然后响起热烈的赞同声、笑声,接着便开始争论……于是几种不同的信仰和理由,顿时冰释。

惜乎!经济的贫困,病体的折磨,精神被压抑的痛苦,让这位天才过早夭折了。赫尔岑痛苦而真实地写道:“贫困和痛苦很快就消耗尽了别林斯基有病的机体。他的脸,尤其是他嘴角两旁的肌肉,以及他那凄恻地停滞的目光,都说明他精神上的剧烈活动和肉体上的迅速瓦解。”

1848年6月7日,别林斯基——这位放射着生活异彩的人,这位被赫尔岑称为“是尼古拉时期的一位最卓越的人,燃尽生命的火焰,永远地离开了当时黑暗专制的世界”。

作者简介
梁长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散文家》副总编、《华夏散文》副主编、曾任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曾出版过《今日的灵魂》《无悔岁月》《爱的心路》等随笔散文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