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024-05-04 06:41:43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党仁弘原是隋朝的一名武将,李渊起兵反隋后,他率两千多人投唐,为唐朝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唐朝建立后,他先后担任过南宁、戎、广等州都督。这个人很有才略,所到之处,颇有政绩和声望。太宗很器重他。但他为人性贪,罢除广州都督后,被人告发,贪赃一百多万,罪该处死。李世民为党仁弘深感悲哀,他向侍臣们说:“我昨天看到了大理寺的文书,要诛杀党仁弘,我为他未白首就遭戮感到难过,正在吃饭,立刻让人撤了筵席。然而想为他求一条活路,始终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现在我想向你们请求,能否曲法饶他一死。”过了几天,太宗又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员到太极殿前,告诉大家说:“国家的大法,是作人君的从上天那里接受的,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可以看作私有之物任情决断而失信于天下。现在我偏爱党仁弘而想赦免他的死罪,是破坏国家法律的行为,上负于天。我想在南郊铺草而跪,每天只吃一餐素食,向上天谢罪三日。”房玄龄等大臣苦劝不可,他们说:“生杀之权本来为皇帝所专有,何必要自相贬责呢?”太宗不答应,坚持要向上天谢罪,大臣们在院子里都跪倒在地,坚持请求太宗放弃这一打算,从早上直到太阳偏西,太宗才降手诏,表示尊重大家的意见,不再举行谢罪的仪式,但仍下了罪已诏,称:“在党仁弘的案件中,我有三罪:知人不明是其一,以私乱法是其二,对好人虽然喜欢却没有奖赏,对恶人虽然痛恨却不加诛是其三。”于是将党仁弘罢官,贬为庶人,流放钦州。“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而由国君自己发出的一种口谕或文书。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大数据显示,唐太宗全集中至少有28份以上唐太宗的“罪己诏”,这里面多数还不属于“罪己诏”颁布的以上三种或严重或危急的情形,而多是唐太宗自己的日常反省。由此来看,唐太宗的自责并非是一时的作秀举动,而是说明他真的而是一个真正敢于反省自己,正视自己,承认错误,并愿意改正错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人。在古代的典籍里能够找到的“罪己诏”模本,是《尚书》中的《汤诰》和《秦誓》。文字比较详细并且能够作为模本的,是《吕氏春秋》里出现的这句后代“罪己诏”常用的格式语言:“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讲的是商汤罪己的故事。“罪己诏”的起源,古人认为是从“禹、汤罪己”开始的。据古籍记载:大禹登上帝位后,有一次,无意中看见了犯罪的人,就伤心地哭了起来,左右问其故,禹曰:尧舜之时,民皆用尧舜之心为心,而予为君,百姓各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禹见民心涣散,深感内疚,认为自己没有当好这个帝王,于是自省自责,主动承担失查和保护的责任。商灭夏后,汤也布告天下,安抚民心,此布告史称《汤诰》。在“汤诰”中,汤检讨了他自己的过错。禹、汤“罪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后来经附会神化,遂成为后世皇帝效法的“罪己诏”。周成王平定管叔、蔡叔的叛乱之后,他担心“家国多难不堪忍,又陷困境多烦恼”(《诗经·周颂·小毖》),就反思了祸乱产生的原因并做诗自诫:“莫予荓蜂,自求辛螫”(大意是:没人把我来牵扯,祸害拖累自己找)。《尚书·秦誓》记述了秦穆公也曾在劳师远征惨遭败绩、付出数万将士的性命后,作了“罪己诏”,结语曰:“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提出了一国之君与 国家安危的关系:国家有危险,是因为我一人之过;国家安宁,也是因为我的原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颁布“罪己诏”的人是汉文帝。公元前一七九年,有人建议汉文帝要早立太子,汉文帝不同意,就颁“诏”说:“朕既不德……”意思是说,如果我现在立太子,就是更加加重了我的不道德。同年冬天,汉文帝又下了一个“罪己诏”。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一个真正有品德的人一定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王阳明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王阳明有一位朋友常常因为生气而责备人,他告诫朋友说:“学习应重在反身自问。如果光是责备别人,就会只看到别人的不对,而看不到自己的错。如果能反身自问,就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责备别人呢?”这位朋友听后羞愧不已。孔子说:“多躬身自问,反身自省而少责备别人,那样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了。”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赞 (0) 相关推荐 党仁弘轶事(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二) 当年,唐高祖李渊进入关东时,隋朝武勇郎将冯翊人党仁弘率部下二千多人在蒲阪投靠李渊,并且跟随他拿下了京城长安.不久,党仕弘官拜陕州总管.唐朝大军征讨王世充时,党仁弘负责转运粮草,也确保了后勤稳定.后来, ... 太宗轶事数则之一(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六)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问魏徵道:"近来朝中大臣们为什么不上书讨论朝政?(比来朝臣何殊不论事?)"魏徵答道:"陛下如真的虚心纳谏,就一定会有上书言事的人.大臣们愿为国徇身的人 ... 少年说‖亚亚(17):唐太宗游北京 唐太宗一日正准备上朝,忽然不小心进入了异次元空间,一道白光闪过,他被带到了2017年的北京. 唐太宗降落在了玉泉路,他晕晕地说:"这是何地?"说完,就碰到了放学路上的小学生红红.他 ... 论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摘自<论语·卫灵公篇> 解释: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醒世歌>中有言:"静候常思己之过,闲谈勿论他人非."顾名思义,就是劝诫人 ... 视频·每日读论语卫灵公15.1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卫灵公15.1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原文]15.15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翻译]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 ...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交往原则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孔子非常严于律己和宽以待人,认为"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责备自己,小人责备别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不会招致怨恨. 赏析 儒家的修身,讲究从我做起,从而治国平天下.孔子这里的"躬自厚",就是对自己厚责之意,亦是一种修身. ... 【第364期】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14章》“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是何意? 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14章>"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是何意? 15·14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躬自厚" ... 躬自厚而薄责人——《论语》悟读【384】 严于律己千秋颂,宽以待人万众钦. <论语>第十五篇第十五章: [原文]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 孔子说:"严厉地责备自己而宽容地对待 ... 《论语》智慧: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 原 文:子曰:"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 释 文:孔子说:"严厉地责备自己而宽容地对待别人,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了." 今 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 求之于势 不责于人 "求之于势"是说作为领导者要善于看趋势.首先要定义好自己.看看自己所处的位置,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懂得自己在哪里,自己能做什么.其次,要看清自己所处的环境.毛主席曾对那些下车伊始 ... 择于势、不责于人:油头、煤头和气头化工谁将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 中国"富煤缺油少气"能源结构,决定了中国化工行业注定"不太平".油头化工始终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煤头化工也度过了快速增长期,气头化工也在逐渐发展壮大.平头哥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