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方圆庵记

米芾(1051一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世居太原,继迁襄阳,后居润州。徽宗召爲书画学博士,曾任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才华横溢而狂放不羁,故又称『米颠』。《宣和书谱》説他『大抵书仿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旨;自谓「善书者衹得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爲珍玩』。米芾继承『二王』书法传统,其真、草、隶、篆、行皆擅,而尤以行草书见长。

翰墨撷英·中国碑帖集珍

米芾 方圆庵记

《方圆庵记》,宋元丰六年(1083)四月九日,杭州南山僧官守一法师到龙井寿圣院辩才住所方圆庵拜会辩才,二人讲经说法,谈古论经,十分投机。为此,守一写了《龙井山方圆庵记》一文,以示纪念。此碑由米芾书。陶拯鎸刻,米芾时年三十三岁。

据《金石萃编》 记载,原碑高五尺六寸五分(约一百八十八厘米),广三尺五寸七分(约一百一十九厘米)。凡十七行,每行四十八九字。明万曆间石佚,宋代和明代均有翻刻,但翻刻之石也已不存,衹有旧拓本传世。清李宗瀚跋《方圆庵记》拓本云:『此《方圆庵记》书于元丰六年癸亥,米芾才三十三岁,正专学晋人之时,所以运笔能控引王(献之)、羊(欣)。其他诸帖每以奇气掩其古法,求如此逗露机缄者,不多见也。』此《方圆庵记》刻手陶拯在当时应属名匠,其刻工精良,毕现真迹之神采,细微之处 丝丝入扣,效果如同作者以笔蘸白垩在漆板上挥写一般,完全表现出元章早期书法如狮子搏象、骏马斫阵般的神韵与气势。此帖结体与笔法皆由晋人出,潇洒俊发,尤其是得《集王圣教序》精髓为最,是距离王羲之最近的作品,颇有可玩味处。在结字、用笔、章法上是临习行书和米字很好的法帖,亦是深入学习米字的基础教程。


// 米芾 方圆庵记高清图 //

欢迎进入古戈尔艺术微店购买传统古法制作笔墨紙砚和名家书法篆刻订制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0)

相关推荐

  • 米芾《方圆庵记》赏析

    <方圆庵记>是米芾三十三岁时的书作,陶拯镌刻.据<金石萃编>记载, 原碑高五尺六寸五分, 广三尺五寸七分.凡十七行, 每行四十八九字.书法.摹刻应当作于同一时期, 即元丰六年. ...

  • 明 董其昌 临米芾方圆庵记 海外华裔私人藏

    董其昌临米芾<方圆庵记> ,绢本,二十五开,每开六行,行五或六.七.八字.全文共计七百六十八字,董其昌首题"方圆庵记"四大字,末署四十一小字..全文共计七百六十八字,首 ...

  • 明代董其昌行书《临米芾方圆庵记》书法欣赏

    明代董其昌行书《临米芾方圆庵记》书法欣赏

  • 米芾早期“集古字”时期佳作《方圆庵记》,...

    米芾早期"集古字"时期佳作<方圆庵记>,多从集王圣教出,超逸入神,是距离王羲之最近的作品.@逐真 @李汀婉

  • 宋.米芾行书《方圆庵记》

    宋.米芾行书<方圆庵记>,原石碑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刻.是米芾的一件非常经典的作品,也是米芾最贴近王羲之书法特点的作品.宋元丰六年(1083)四月九日,杭州南山僧官守一法师到龙井寿 ...

  • 米芾:方圆庵记丨私享艺术

    米芾(1051一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世居太原,继迁襄阳,后居润州.徽宗召爲书画学博士,曾任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才华横溢而狂放不羁,故又称『米颠』.&l ...

  • 米芾《方圆庵记》

    米芾<方圆庵记> <方圆庵记>乃米芾早年作品,尚未得到今人更多的关注,虽然米芾书此碑时尚未形成自己的风貌,不像<蜀素帖>.<苕溪诗帖>那样风格明显,但我 ...

  • 米芾书,陶拯刊石,《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全本

    米芾行书欣赏<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全本 方圆庵记全称<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米芾书,陶拯刊石,北宋元丰六年(一○八三)四月立于浙江杭州龙井.清王昶<金石萃编>载[碑高 ...

  • 米芾行书:《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全本,米芾也有正经的时候!

    有人说:此字体还有前人的痕迹,从他的这个字迹历程可以看出,先要继承,融合,再才形成,发扬自已的风格! 说实话,小编没看明白这位兄台的意思... 也有人说:米癫这个时期的蛮规矩的. 哈哈哈,又来,人家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