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中古历史大事典 土耳其历史文化介绍

  鲁姆苏丹国

  12世纪塞尔柱突厥帝国分裂后在小亚细亚形成的封建国家。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塞尔柱突厥帝国分裂后,形成小国林立、互相混战局面,在小亚细亚形成了信仰伊斯兰教的鲁姆苏丹国,首都康尼亚(Konya),古称伊康(Iconium),故又称伊康苏丹国。13世纪,蒙古西侵,促使一些突厥部落由中亚迁入小亚细亚,突厥人的一支奥斯曼土耳其人就在这时投附于鲁姆苏丹国,但在蒙古入侵军的打击下,鲁姆苏丹国迅即瓦解,奥斯曼土耳其人乘机独立。至15世纪,原属鲁姆苏丹国的领土均沦为奥斯曼帝国版图之内。

  奥斯曼帝国

  中世纪后期土耳其人在小亚、巴尔干半岛和北非等地建立的军事封建帝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因创建者奥斯曼一世(Osman I, 1282—1326)得名,亦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290—1922)。土耳其人是古代游牧民族突厥人的一支。12世纪,由中亚迁入小亚细亚一带,臣服于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鲁姆苏丹国,他们和当地居民融合以后,逐渐形成新的民族。“土其耳”一词,乃突厥的变音,即指小亚的突厥人和亚美尼亚人等土著居民融合形成的土耳其民族。13世纪中叶,鲁姆苏丹国遭到蒙古人的侵袭而迅速瓦解,土耳其人在酋长奥斯曼一世率领下,打败周围各部落,1290年宣布独立,建立公国。1300年统治者自称苏丹,以伊斯兰教为国教。1326年,从东罗马帝国手中夺取布鲁萨城,作为首都。此后新国家就以创始者的名字命名为奥斯曼帝国,而在国内居于统治地位的居民就被称为奥斯曼土耳其人。奥斯曼帝国是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国家,苏丹集军、政、宗教大权于一身,实行土地国有制,把绝大部分土地作为采邑,以服军役为条件分封给封建贵族,诱使他们为得到采邑和战利品,去和异教徒进行“圣战”,因此这个国家极富侵略性,依靠强大的骑兵和步兵,不断发动对外掠夺战争,占领东罗马帝国在小亚细亚的全部领土,并将侵略矛头指向巴尔干半岛。1362年攻占君士坦丁堡西边的亚得里亚堡,不久迁都于此,切断君士坦丁堡和巴尔干半岛各国的联系,使东罗马帝国陷于孤立。1389年科索沃战役中,土耳其打败巴尔干各国联军;1396年尼科堡战役又打败欧洲各国联军,征服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1402年安哥拉战役中,土耳其人受挫,内部又发生人民起义和统治阶级的内讧,暂时停止对外扩张。后经充分准备,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东罗马帝国。苏丹苏里曼一世(Suleiman I, 1491—1566)统治时,继续发动对外战争,征服巴尔干半岛的贝尔格莱德(当时属匈牙利)和亚洲的亚美尼亚、叙利亚、伊拉克、也门,以及北非的大部分地区,使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形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军事封建大帝国,同当时西方的西班牙殖民大帝国遥遥相对,在世界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帝国对东部地中海的控制和重税政策,成为促使西欧各国寻找直达东方新航路的原因之一。帝国的征服和掠夺,以及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经常激起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严重阻碍了被征服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独立发展。东南欧各国在反抗土耳其入侵的斗争中,不断形成各种形式的反土耳其联盟。16世纪后期,土耳其国内的人民起义和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大大削弱帝国的统治力量。1569年土耳其进攻阿斯特拉罕,被俄国打败;1571年勒颁多大海战,土耳其舰队被西班牙和威尼斯联合舰队击败,迫使土耳其停止大规模的对外侵略。17世纪以后,国内外形势越来越不利于奥斯曼帝国,逐步转化为欧洲各列强争夺宰割的对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帝国参加同盟国作战而导致失败,国内危机加深,不断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922年,奥斯曼帝国被基马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新政权废黜苏丹穆罕默德六世,帝国告终,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1923年成立土耳其共和国。

  科索沃战役

  1389年巴尔干半岛各国联军在科索沃(Kosovo)抗击土耳其侵略者的战役。14世纪下半期,奥斯曼土耳其入侵欧洲的巴尔干半岛,1362年,占领君士坦丁堡西北的亚得里亚堡,并以此为首都,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的联系,不仅使东罗马帝国陷于孤立,而且直接威胁到巴尔干各国的安全。为了阻止土耳其人的入侵,巴尔干各国建立联军,展开英勇斗争。1389年6月,土耳其军与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等国联军决战于塞尔维亚西南部的科索沃平原上。联军作战勇敢,击毙了土耳苏丹。但因双方力量相差悬殊,联军不能团结对敌,最后被土耳其击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均沦为土耳其的附属国。

  尼科堡战役

  1396年土耳其军队在尼科堡(Nicopolis)同欧洲联军的会战。1389年科索沃战役奥斯曼土耳其获胜后,征服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地,引起欧洲各国的极大不安,为了抵御土耳其的入侵,在教皇的支持下,建立了以匈牙利国王为首的欧洲联军,参加者除匈牙利、捷克、波兰等东南欧国家外,还有西欧的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国家。1396年,双方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保加利亚境内)会战,结果,欧洲联军遭到失败,此役之后,土耳其征服了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

  安哥拉战役

  1402年帖木儿在安哥拉(Angora,今安卡拉)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生的战役。土耳其苏丹巴耶塞特一世(BayazidⅠ,1389—1402)乘尼科堡战役余威,派大军长期围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企图灭亡东罗马帝国时,却突然遭受来自中亚帖木儿的入侵。1340年,帖木儿入侵小亚细亚,当地封建主对他表示臣服,但苏丹巴耶塞特却组织重兵抵抗。1402年,双方在安哥拉附近发生激战,据当时人估计,交战双方集结军队达百万,帖木儿军队还配有战象,由于巴耶塞特的麻痹轻敌和土耳其封建主的动摇,战争开始,一部分军队就临阵叛变,引起全军溃败,巴耶塞特本人被俘身死,使土耳其遭到致命性打击,暂时停止对外扩张。

  君士坦丁堡之战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陷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战役。1396年,尼科堡战役后,土耳其军队长期围攻君士坦丁堡,后因在安哥拉战役中被帖木儿打败,被迫暂时中断对君士坦丁堡的进攻,15世纪30年代,土耳其国力得到恢复后,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新攻势,当时东罗马帝国已岌岌可危,其领土仅剩下君士坦丁堡城附近弹丸之地和伯罗奔尼撒半岛部分地区,帝国四分五裂,不能有效地抵御土耳其入侵。土耳其苏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Muhammad Ⅰ,1451—1481)作了充分准备之后,亲率大军二十万(亦有十五万或九万之说),战船三百多艘,于1453年4月6日开始从海陆两面围攻君士坦丁堡。当时君士坦丁堡已是孤城一座,城内守军不足万人,双方力量相差悬殊,但因该城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左岸的一个海岬上,地势极其险要,东、南面濒临马尔马拉海,筑有防御工事,北面金角湾入口处设有铁链封锁,西面陆地,设有两层城墙和壕沟,城内军民据险防守,土耳其军队一时难以取胜。后来土耳其人买通金角湾对岸加拉太地区的热内亚人,以保留热内亚人在加拉太地区的商业特权为条件,换取土耳其战船过境进入金角湾,土耳其人在加拉太用木材铺设一条滑行道,上涂油脂,将七十多艘战船由博斯普鲁斯海峡运进金角湾,然后又在金角湾最狭窄处架设一道浮桥,配置大炮,使城内守军陷于来自海陆两方面的攻击,君士坦丁堡经过五十三天的苦战后,终于在5月29日的总攻中陷落,城市居民遭到屠杀,文物和财宝被洗劫一空。土耳其人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Istan-bul,意即“伊斯兰教的城市”),作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著名的圣索菲亚教堂改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继续存在将近千年的东罗马帝国也宣告灭亡。从此以后,奥斯曼帝国基本上控制了东部地中海地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