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正阳
说起中医的切诊,一般会说是切脉,其实切诊不单单是切脉,还有切皮肤、切胁下、切心下、切大小少腹等。切字有贴近之意,如切身、亲切,就是用手亲近病者之躯来诊断疾病。现在有很多医生只是注重切脉,把其他的切诊都忘记了。
仲景治病,除了注重切脉之外还很注重 胸胁、心下、腹部的切诊,这在《伤寒论》中的叙述很多。病人来诊,寒暄问候先知道基本情况后就是切脉了。在切脉搭指之先,可用手扪尺部肌肤,感觉尺肤的 温度,若有发热,已先知晓部分病情,这是第一步的切诊。尤其对于小儿发热的诊断,除了用体温表、摸皮肤之外,我喜欢用嘴唇去感知,亲亲孩子会更有亲切感。嘴唇的感觉灵敏度是手无法够及的,用手去摸额头远没有用嘴唇去感知的好。人的体温并不是每人一样固定不变的,体温表有时也会说谎,问母亲在孩子吃奶时感觉孩子的口温与平时的差别,这样有无发热、在一天之中何时发热,有何规律,孩子的母亲就可为医生提供第一手资料。汗,在问诊时一般要先问的,这个在成年人很好弄清楚,小儿就不好问清了,可用手掌扪前胸后背, 肌肤的干燥与湿润就很明白了,可以判定汗之有无,若湿润,虽该汗之,也要用药适度。这些都是些许之举,却是诊断必不可缺的功夫。胸、胁、腹部的切诊首先需要病者摆正姿势,平卧诊断床上,下肢屈曲,意念放松、勿刻意和医者抵抗。先说说小柴胡的“胸胁苦满”,这是病者的自我感觉,若“胁下痞硬”,这个病人就说不清楚了,以手按压当胁之下,腹部之侧,轻循或觉饱满,重按就觉有抵抗力,此时病者蹙眉,或言微痛;“心下急”“心下痞硬”“按之心下满痛”就是按压有硬感而拒按,程度大有不同。柴胡证的大小自可分辨。胸胁的 痰饮蓄水,除病者随呼吸有胸满或痛的自我感觉外,医者依此也可切出,往上按压心下胃脘,挤压膈上,即牵引胸胁疼痛,并觉窒息难忍,此即为“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心下之证,“痞”字为先。痞者谓闭塞不通,虽和“结胸”之“不可近”有别,但是痞证之“心下痞硬”乃和结胸“硬满而痛”对待而言,切按软硬程度、疼痛有无明白于心中,以此来分辨病之轻重、虚实,断无隐情。“腹满时痛”,喜温喜按,就是虚,病在太阴,“大实痛”而拒按就是实,病在阳明,缓急止痛和攻下就可斟酌用药。腹部皮肤的温度、腹肌的紧张与松弛在切诊时常可感觉到,切诊主要了解腹部凉热、软硬度、肿块、压痛等情况。如切腹部皮肤凉热,可辨别病证的 寒热虚实。扪之不温或冷,为寒证,喜暖手按抚,为虚寒证;扪之热甚而灼手,为热证,喜冷物冰凉,为实热证。按之灼热,为里热内伏;轻按腹壁柔软,而重按脐腹有力,多为正常状态。腹壁瘦薄,按之柔软无力,多为虚证;腹壁按之坚硬,为实证。腹部胀满,按之有充实感,有压痛,叩击声音重浊者,为胀满实证;按之不充实,无压痛,叩击闻空声如鼓者,为胀满虚证。按腹疼痛,甚而拒按,为实证。按之疼痛,痛处固定不移,刺痛不止,为瘀血;按之疼痛,痛无定处,胀痛时发时止,为气滞。
切腹发现 肿块,须注意其大小、形状、硬度、有无压痛、表面是否光滑等。腹部肿块疼痛为积聚。肿块固定不移,按之有形,疼痛有定处,为积病,病属血分;肿块聚散不定,按之无形,疼痛无定处,为聚证,病属气分。
用叩击的方法震动脏器也是切法的一种,如疑似尿路结石的诊断。结石小者,B超往往会看不到。不划破尿路,镜下也看不到血细胞,有些也没有尿路刺激感,除肾结石疼痛固定明显外,在输尿管发生结石的腹部疼痛,与急性阑尾炎、妇科急腹症也常易混淆,我常叩击病侧肾,若震动时腹部疼痛的部位明显有加重的感觉,再比对另一侧,就可确诊。看 妇科尤要注重切诊,若单凭病者主诉,不加切腹,病情常常不易弄清楚。子宫和附件的病变切诊是不一样的。切按小腹,首先感觉子宫的饱满度,饱满胀大多实,柔软瘪小多虚。自感疼痛而按之痛缓或喜按为虚,按之疼痛加重或拒按为实。附件的切诊位置在少腹,有无包块、疼痛,切而可知。仲景妇人三篇所论以寒症、实证居多,因“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可知其梗概。热病切肌肤,可知表里与寒热;杂病切胸腹,可探阴阳和虚实。医生躬身体察得来的认识是感性的认识,冰冷的机器认识是机械的认识,永远也只能作为医生的辅助。
现在 完全依赖医学辅助检查认识疾病已成为恶习,医者的诊断功夫日益下降,甚至说就没有了诊断技能,这是很危险的。
本文来源:《医门凿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