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这家机构147个孩子全部考上名初,为何却鲜为人知?

早在今年7月,我就听圈内人说起武汉有一家很传奇的机构——传奇在它聚集了全武汉最拔尖的孩子。怎样拔尖呢?某机构综测全武汉市排名第一的孩子在这里,整个硚口区排名前一二的孩子在这里,还有汉阳、江岸、江汉……几乎每个区排名靠前的孩子都在这里。

从2020年小升初这家机构的出口成绩来看:一共147名小学毕业生61人去了华一寄,其中有39人考入竞赛班和奥赛班;23人被武珞路实验录取;12人被武汉外校录取;20人被武钢实验录取;8人被华一光谷录取;8人被杨春湖实验录取;7人被美加外校录取,其余学员分别去了七一华源、一初汇泉、六中上智等学校。

名初录取率100%。 

这就厉害了!

它藏在徐东的一个旮旯里,知晓的人并不多。

这个周末,我亲自去看了看。

去了之后才知道,竟然还有外地的家长坐高铁来这里上课。

惊叹!

文|苗小苗

徐东,才茂街。

在一个不太起眼的商铺一楼,保安告诉我这家机构在3楼。电梯有些破旧了,2楼、3楼密密麻麻的都是培训班,背着书包的孩子们鱼贯而出。

小小的门头,入口处有个前台,不出意外,一般都是蔡老师的爱人——乐老师在这儿前前后后的张罗:哪些孩子没有座位、哪些孩子没有卷子、哪些家长第一次来还不清楚情况……她似乎熟悉每一个孩子,既严厉又喜欢和孩子们开玩笑,孩子们既喜欢她,又有些怕她。

下午3、4点时分,是一楼最热闹的时候。小小的沙发上、几张凳子都坐满了家长,她们在这儿聊得热火朝天,乐老师是她们当中的“红人”,她什么都知道,嘴皮子也犀利得很,家长们都喜欢和她聊天。

“张爸,我不是说的话,你和你老婆都有福气的很,你说你屋里的两个吖,你们平时都冒么操心吧!辛亏你屋的吖都比较争气。姑娘保送北大,儿子咧4年级就一个人脖子上挂个钥匙来上课,瘦瘦小小的,还蛮聪明。你说你这几年陪吖听过课么?别个屋的爸爸妈妈都是么昂陪的哦!全程都跟到听,你们还真的是蛮有福气!”乐老师打趣一位华一寄的家长。

那位爸爸掏出一根烟,递给蔡老师,乐呵呵地笑着也不争辩,骄傲地指着墙上——2020届小学毕业生喜报的一个名字对我说:“喏,这是我儿子,名字在上面。这次月考考了年级60多名,比上次进步了30多名。”蔡老师接过话:“那你放心了,在华一寄年级排名前150名,上华一高没多大问题。”

那位爸爸笑容更深了一点,他的孩子小学毕业后,初中继续在这里上数学课和物理课。几年时间的来往,早已和这里的老师成了朋友。

环顾一楼一圈,家长们谈笑风声,大家聊家长、聊孩子,低年级向高年级的家长取经,议论最近的杯赛备考情况。几乎,大家的信息都是透明的,其中一位家长,孩子在海淀外国语学校读书,想考华一寄,一整天都在这里,孩子安排了2个一对一,还有一个大班课。6年级,时间不多了。

这家机构,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人情味儿挺浓。

随后,我又和几位家长聊了聊,在她们零散而真实的“口述”中,我对这家传奇又低调的机构的基本印象,已逐渐浮出水面。

01/半年华一寄平行班考到奥数班

6年级下学期最后半年的小升初博弈。

我在蔡老师的办公室见到了第一位家长。

蔡老师说:“她孩子今年考进的华一寄,你可以跟她聊聊。”

我问这位妈妈,大概什么时候开始在爱学上课,当时对这里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这位家长正想着怎么组织语言时,蔡老师打趣道:“ 应该是半信半疑吧。”

确实,对于一个没有名气、没有任何宣传、隐藏在徐东一个旮旯里的小机构,一般家长最初的感受都是“半信半疑”。但最后,常常因为孩子的变化比较明显,最终和蔡老师成为了朋友。这位家长也是如此,孩子已经考上了华一寄,因为深度的信任感,继续在这边上数学和物理。时不时在蔡老师有空的时候,就来坐一坐,聊一聊。

“我们大概是6年级下学期才转过来的,那时候正式疫情期间,开始上的是线上课,后来跟了一段时间的线下课。转过来的契机是因为孩子虽然考上了某大型机构的高阶班型,但小升初没有明显优势,我们是最后一批被华一寄录取的,最初录取班型是平行班。我也算是受人指点,找到了蔡老师,希望在6下的半年,给孩子数学成绩提一提。

“我第一次见蔡老师的时候,觉得他很真诚,一般他答应帮的忙,一定会尽全力帮,要不然就不会答应。蔡老师当时跟我说,在这里学半年,再试试分班考,看能不能考进华一寄更好的班型。我们在洪山区,过来单程也要50分钟的车程,但我觉得特别值。就这半年时间,我孩子从平行班考到了奥数班。”

“听蔡老师的课,不会觉得数学枯燥,很有趣,2个小时的时间过得飞快。他对学生也很鼓励,讲课很有感情,先讲一遍方法,最后再归纳总结,如果孩子们还没吃饱,他就继续延伸拓展。我女儿这次月考,在华一寄年级排名22名,成绩还是很不错的,所以我非常感谢蔡老师。这不,我儿子直接交给他了。”

6年级的逆袭经验总结:

只有半年的时间,孩子属于成绩还不错,但在武汉市排名可能没有太大优势。虽然被名初录取,但是普通班型。

半年的时间,可能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可能就放弃了,觉得没有希望。这位妈妈自己在总结女儿6年级之前的培优生涯时说:“其实我们吃了很多亏,外面的杯赛我们都不知道,也没有参加,没有拿得出手的奖证;但是我想说,不到最后一刻, 不要放弃,还有名初分班考这个临门一脚,只要你不放弃,就有机会。”

02/不套读的江岸区尖子生

江岸区的尖子生,数学几乎没有不套读的。

前面的故事是2020届小升初的孩子,这一段的故事则来自于正面临2021届小升初的一个江岸区非常优秀的孩子——淇宾。

江岸区的培优风,我早有所闻,凡是拔尖点的孩子,数学往往套读了2个以上。

因为大环境如此,都削尖脑袋想挤进去颇具盛名的两所民办,听说某集训队全武汉市30个孩子,单江岸区某一所学校就占了9个,而整个武昌区也才3个,青山只有1个。

所以,在爱学一楼的书法教室看到长春街小学的孩子——淇宾时,我很诧异。
江岸区6年级的孩子,竟然还有时间上书法课?

淇宾妈妈笑容温和地回应我:“我们数学没有套读,所以时间安排还好。书法可以锻炼孩子的心性,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你的身上好像一点儿都没有6年级家长的焦虑呢!”
我说。
“其实,我还是有一点焦虑的,我焦虑都6年级了,孩子自己一点儿不急。每天四平八稳,回家先做他喜欢的事,比如看《环球科学》、《万物》,先满足他自己的喜好之后,才开始做作业。做家长的,总是希望他能再好一点嘛,总觉得孩子学习不够主动,不够使劲儿。”淇宾妈妈说。
“这样的状态真的很难得,孩子能做好自己的事情,还有自己的爱好,多好。”
我看了看孩子,状态特别好:一点儿也不浮躁,在我和他妈妈聊天的时间里,他在教室里找了一本书,正在自得其乐地看。偶尔听到我们聊的话题,也会加入进来,表达一下他自己的观点。
我问他6年级了,有没有什么压力?他说:“还好。就是时间太少了,想做的事太多,每天想睡晚一点,妈妈都不让。”
妈妈和孩子,仿佛如出一辙:淡然而稳重。大概也因为孩子成绩一直还不错,尤其数学特别拔尖。孩子开始培优时,是小学2升3的时候。
“当时是同学妈妈推荐来这边,蔡老师的课风趣幽默,又比较透彻,好理解,然后就坚持下来了。这次期中考试之前,孩子还做了一个小手术,耽误了一些时间。班上52个孩子,有3个100分,他是其中之一。3个孩子,后面的附加题拿了满分的,只有他一个。我们没有在外面去考过试,但新希望、惟乐杯、迎春杯、世奥赛等这些杯赛,取得的成绩还不错。”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和他爸爸都是性格比较温和的人,遇上什么事,我们仨就坐在一起好好商量。平时,我们也很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一般他想做什么,我们都会去支持他。在我们家,答应孩子的事,我们一定会做到。所以,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度还可以,也很少闹不愉快,孩子性格也温和,唯一现在让我觉得焦虑的就是他每天因为看自己喜欢的书,睡觉睡太晚了。”

做减法,多陪伴。

淇宾的成长,看起来似乎很轻松。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他成长于一个温润如玉的家庭,父母陪伴较多:孩子读高年级之后,妈妈便减少了自己的工作,一周大概只工作3天,大部分时间用来照顾家庭和孩子。

在学习上家长做的是减法,一旦选择就持续坚持,不被外界所影响。即便在小升初的前夕,也依然淡定保持自己的节奏。

03/一个不想透露个人信息的家长
还有一位心直口快的妈妈,也向我们聊了聊她眼中的爱学教育。
“我们也是听朋友介绍过来的,第一次来的时候,确实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来试试。第一次试听后,我们觉得蔡老师的教学十分严谨,板书十分认真,思路也十分清晰,孩子听后收获很多,我们就立即报名了。”
“孩子还有其他的学习任务,很辛苦,但想到还有一些从外地过来的家长,她们都能克服,我有什么不能克服的。这里的学生,还有常青花园的、有硚口的、有沌口的,大家为了孩子学习,不论节假日,风雨无阻,坚持向上课。整个爱学教育就是一片积极学习,努力向上的氛围,非常好!蔡老师不光传授知识,还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孩子们都很喜欢蔡老师。我们常常感恩,孩子能够遇见蔡老师!这种感恩之情唯有化作动力!”
“我们今年6年级了,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梦想成真。”
采访小记:
到了高年级,家长之间的“分享心态”其实会越来越谨慎——说到底,选择什么培优班是很私人的事。家庭收入不同、价值观不同、教育观点也不同,并非仅仅成绩这一项就可以给培优班定性。

推荐得好,还好;倘若推荐得不好,别人还怪罪,何必多事呢?久而久之,家长之间便忌讳去谈论这件事。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已经上岸了,结果得到验证了,推荐也比较有底气,而且不同届也不存在什么竞争关系。
于我而言,孩子也正在小升初的路上。看得多了,了解多了,自然也能悟出一些方向和目标,和所有家长一样,我也不认为方向和目标是可以复制的,但肯定有借鉴的价值。
直到最后,结果得到验证,某些经验才真正能值得肯定地去传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