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这家机构147个孩子全部考上名初,为何却鲜为人知?
早在今年7月,我就听圈内人说起武汉有一家很传奇的机构——传奇在它聚集了全武汉最拔尖的孩子。怎样拔尖呢?某机构综测全武汉市排名第一的孩子在这里,整个硚口区排名前一二的孩子在这里,还有汉阳、江岸、江汉……几乎每个区排名靠前的孩子都在这里。
从2020年小升初这家机构的出口成绩来看:一共147名小学毕业生:61人去了华一寄,其中有39人考入竞赛班和奥赛班;23人被武珞路实验录取;12人被武汉外校录取;20人被武钢实验录取;8人被华一光谷录取;8人被杨春湖实验录取;7人被美加外校录取,其余学员分别去了七一华源、一初汇泉、六中上智等学校。
名初录取率100%。
这就厉害了!
它藏在徐东的一个旮旯里,知晓的人并不多。
这个周末,我亲自去看了看。
去了之后才知道,竟然还有外地的家长坐高铁来这里上课。
惊叹!
文|苗小苗
徐东,才茂街。
在一个不太起眼的商铺一楼,保安告诉我这家机构在3楼。电梯有些破旧了,2楼、3楼密密麻麻的都是培训班,背着书包的孩子们鱼贯而出。
小小的门头,入口处有个前台,不出意外,一般都是蔡老师的爱人——乐老师在这儿前前后后的张罗:哪些孩子没有座位、哪些孩子没有卷子、哪些家长第一次来还不清楚情况……她似乎熟悉每一个孩子,既严厉又喜欢和孩子们开玩笑,孩子们既喜欢她,又有些怕她。
下午3、4点时分,是一楼最热闹的时候。小小的沙发上、几张凳子都坐满了家长,她们在这儿聊得热火朝天,乐老师是她们当中的“红人”,她什么都知道,嘴皮子也犀利得很,家长们都喜欢和她聊天。
“张爸,我不是说的话,你和你老婆都有福气的很,你说你屋里的两个吖,你们平时都冒么操心吧!辛亏你屋的吖都比较争气。姑娘保送北大,儿子咧4年级就一个人脖子上挂个钥匙来上课,瘦瘦小小的,还蛮聪明。你说你这几年陪吖听过课么?别个屋的爸爸妈妈都是么昂陪的哦!全程都跟到听,你们还真的是蛮有福气!”乐老师打趣一位华一寄的家长。
那位爸爸掏出一根烟,递给蔡老师,乐呵呵地笑着也不争辩,骄傲地指着墙上——2020届小学毕业生喜报的一个名字对我说:“喏,这是我儿子,名字在上面。这次月考考了年级60多名,比上次进步了30多名。”蔡老师接过话:“那你放心了,在华一寄年级排名前150名,上华一高没多大问题。”
那位爸爸笑容更深了一点,他的孩子小学毕业后,初中继续在这里上数学课和物理课。几年时间的来往,早已和这里的老师成了朋友。
环顾一楼一圈,家长们谈笑风声,大家聊家长、聊孩子,低年级向高年级的家长取经,议论最近的杯赛备考情况。几乎,大家的信息都是透明的,其中一位家长,孩子在海淀外国语学校读书,想考华一寄,一整天都在这里,孩子安排了2个一对一,还有一个大班课。6年级,时间不多了。
这家机构,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人情味儿挺浓。
随后,我又和几位家长聊了聊,在她们零散而真实的“口述”中,我对这家传奇又低调的机构的基本印象,已逐渐浮出水面。
01/半年从华一寄平行班考到奥数班
我在蔡老师的办公室见到了第一位家长。
蔡老师说:“她孩子今年考进的华一寄,你可以跟她聊聊。”
我问这位妈妈,大概什么时候开始在爱学上课,当时对这里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这位家长正想着怎么组织语言时,蔡老师打趣道:“ 应该是半信半疑吧。”
确实,对于一个没有名气、没有任何宣传、隐藏在徐东一个旮旯里的小机构,一般家长最初的感受都是“半信半疑”。但最后,常常因为孩子的变化比较明显,最终和蔡老师成为了朋友。这位家长也是如此,孩子已经考上了华一寄,因为深度的信任感,继续在这边上数学和物理。时不时在蔡老师有空的时候,就来坐一坐,聊一聊。
“我们大概是6年级下学期才转过来的,那时候正式疫情期间,开始上的是线上课,后来跟了一段时间的线下课。转过来的契机是因为孩子虽然考上了某大型机构的高阶班型,但小升初没有明显优势,我们是最后一批被华一寄录取的,最初录取班型是平行班。我也算是受人指点,找到了蔡老师,希望在6下的半年,给孩子数学成绩提一提。”
“我第一次见蔡老师的时候,觉得他很真诚,一般他答应帮的忙,一定会尽全力帮,要不然就不会答应。蔡老师当时跟我说,在这里学半年,再试试分班考,看能不能考进华一寄更好的班型。我们在洪山区,过来单程也要50分钟的车程,但我觉得特别值。就这半年时间,我孩子从平行班考到了奥数班。”
“听蔡老师的课,不会觉得数学枯燥,很有趣,2个小时的时间过得飞快。他对学生也很鼓励,讲课很有感情,先讲一遍方法,最后再归纳总结,如果孩子们还没吃饱,他就继续延伸拓展。我女儿这次月考,在华一寄年级排名22名,成绩还是很不错的,所以我非常感谢蔡老师。这不,我儿子直接交给他了。”
6年级的逆袭经验总结:
只有半年的时间,孩子属于成绩还不错,但在武汉市排名可能没有太大优势。虽然被名初录取,但是普通班型。
半年的时间,可能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可能就放弃了,觉得没有希望。这位妈妈自己在总结女儿6年级之前的培优生涯时说:“其实我们吃了很多亏,外面的杯赛我们都不知道,也没有参加,没有拿得出手的奖证;但是我想说,不到最后一刻, 不要放弃,还有名初分班考这个临门一脚,只要你不放弃,就有机会。”
02/不套读的江岸区尖子生
前面的故事是2020届小升初的孩子,这一段的故事则来自于正面临2021届小升初的一个江岸区非常优秀的孩子——淇宾。
江岸区的培优风,我早有所闻,凡是拔尖点的孩子,数学往往套读了2个以上。
因为大环境如此,都削尖脑袋想挤进去颇具盛名的两所民办,听说某集训队全武汉市30个孩子,单江岸区某一所学校就占了9个,而整个武昌区也才3个,青山只有1个。
做减法,多陪伴。
淇宾的成长,看起来似乎很轻松。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他成长于一个温润如玉的家庭,父母陪伴较多:孩子读高年级之后,妈妈便减少了自己的工作,一周大概只工作3天,大部分时间用来照顾家庭和孩子。
在学习上家长做的是减法,一旦选择就持续坚持,不被外界所影响。即便在小升初的前夕,也依然淡定保持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