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杂谈 从瓦官寺悖论去分析鸳鸯楼玉兰为什么非得死

这《水浒传》是部男人书,女子的描写很少。爱情故事就更是少的可怜。然而施耐庵给武松安排了一段准爱情故事,让张都监将玉兰许配给他。结果最后在施耐庵直男思维的运作下。这位玉兰死的是干脆利落。直接让武松一刀捅下去就结果了性命。后来电视剧的编剧们都觉得这样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子一刀送了命太可惜。于是纷纷给武松加感情戏。这武松和玉兰见面,玉兰说了半天这才拔刀自刎。

咱以前讲田连元说瓦罐寺的时候,说到这田连元先生还是蛮怜香惜玉的。那被一僧一道劫持的妇女还没来得及让恶僧淫道喜闻乐见。就被鲁智深与史进救下。这是一位被施耐庵写死但是被说书艺人说活的幸运儿。然而这种幸运只此一例。玉兰即使是在评书里难逃一死。只是死法依然是自杀而已。关于自杀动机,田连元说的丰富了一点。说这玉兰本来是张都监府上教书先生的女儿。张都监垂涎玉兰美色,将教书先生暗杀。自己将玉兰收为干女儿。和现在收干女儿差不多。张都监没少对玉兰喜闻乐见。而玉兰也暗中了解到父亲之死的真相。对张都监怀恨在心,最终玉兰见心中的英雄武松为自己报仇,自己又不是清白之躯。无法侍奉自己心中的英雄,这才百感交集,生无可恋,拔刀自刎而亡。

那么玉兰为什么非要死呢?我觉得可以用瓦官寺的思路来套用到此处。瓦官寺一章写到妇人投井而死时。金圣叹在后面评道:【此处若非此句,则听其宛转废寺,抑将为之送去前村?故之此句省手也。】金圣叹这一句很有预断性。田连元先生在讲鲁智深与史进救下妇人之后。就讲到了鲁智深与史进将妇人送去前村,那村的家长热情款待鲁智深与史进。两人大吃大喝一番继续上路。小说里救活一位妇人这样说是最略的手法。然而这样就得交待妇人的身世。两个陌生人到前村大吃大喝,又带着失踪多日的黄花大闺女,难免会让人非议。这么一想又引出许多支线剧情,索性让这妇人一死了之方能更好的交代后面的剧情。

由此就很好解释玉兰为什么非要死了。瓦官寺妇人如果不死,顶多再写她招待鲁智深与史进去前村大吃大喝一番。而要是玉兰不死。无非是以下几种结局。一种是你侬我侬,两人共同浪迹天涯,听着挺浪漫蒂克。然而那样的话《水浒传》就该叫《武松传》了。再说武松惹下这么大一场人命官司,一个人畏罪潜逃还有可能,如果再拐带一名妇女。那还怎么逃呀。所以说鸳鸯成双对副本根本不成立。还有一种可能,武松一心软放了玉兰。然而张家发生灭门惨案,所有的家眷都要审问,玉兰做为关键证人。就算武松肯放她。官府也不肯放她。到时候大宋十大酷刑一上,狱卒啥的一看小妞长的挺俊,想喜闻乐见。还不如一死了之来的痛快呢。所以玉兰必须得死,自杀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而玉兰这个人物背后还有什么值得发掘的东西,且听下回分解。

转发加关注好运连连转

九零超哥如是说

侃古论今道风云

预知天下兴亡事

订阅!

微信号superman19195

海量有料资源,你不扫一下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