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过李诞,气疯韩红”:半个娱乐圈都怕的女人,到底有多狠?
易立竞在《吐槽大会》火了,火得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她以锋利地提问直击明星们的阴影面,毫不留情地帮他们撕下人设面具。在对李诞的一场采访中,易立竞用了几个最直接的问题把李诞问地结结巴巴:
“你知道《吐槽大会》越来越不好笑了吗?”“你听说过《吐槽大会》已经变成洗白大会了吗?“想过停办《吐槽大会》吗?”在易立竞不紧不慢地质询下,一向能言善辩的李诞都被挫伤了锐气,只能频频点头,直冒冷汗。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这是《吐槽大会》的嘉宾对她的评价。她的吐槽:妙语连珠,句句“诛心”,爽点不断。单是坐在那里,就能起到震慑对方的作用,这个让半个娱乐圈都怕的女人,到底有多强?
易立竞是谁?
她被称为“明星黑名单里的女人”,有着独树一帜的个人品牌形象:冒犯式主持人。出身于社会新闻记者的她,打小儿就练就了一身“问死人不偿命”的本领。人送外号“娱乐圈鬼见愁”,凭借一张嘴大杀四方,打遍天下无敌手!记者出身,知名主持人,以笔为箭,以嘴为枪。易立竞的几部访谈节目,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素有“明星人设卸妆油”的美誉。
采访杨幂,她抓住杨幂前夫刘恺威的话柄,直接了当的问:
你知道刘恺威说作为演员他更有艺术性而你更具有商业性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这种“挑拨离间”式的连环发问让一向机灵的杨幂都无所适从了,只能老实回应:我不同意。采访郭敬明,大谈抄袭事件,直指问题核心:你发生过的抄袭事件和你此次维权的行为矛盾吗?
哪怕是“大腕儿”韩红也难逃她的魔嘴,被逼到大爆粗口:
大家,大家,大家是tm谁啊?
这世界上就是有这样一种女人,长着一张知性的脸,张嘴就让你下不来台。这个把韩红都逼问到爆粗口的女人,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本事?为何易立竞的嘴伤人八百,内耗为零?这女人真吃枪子长大的吗?今天就带大家揭秘易立竞的成长史,探索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易立竞这样雌雄同体的女中豪杰。
敢于“揭面具”的易立竞
圈内盛传:看人物访谈,男看许知远,女看易立竞。在这个人设时代,人们越来越渴望真实了。而易立竞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洞见真实的渴望。就像她自己说的一样,她的采访,不是为了刺痛被采访者。而是要打破社会的默认值,让更多元的声音出现,为大家带来更多维度的思考。不得不说,易立竞的人物采访的确够“独特”,也更有深度。这种深度来自于她的“不畏惧”,哪怕对面坐着再大的腕儿,她也敢问足够尖锐的问题。2019年,易立竞的《立场》与大家见面,在这个节目里出了不少的名片段:采访宁静,她直接戳破宁静自诩的“一线地位”。“这是一个自我安慰吗?”
面对“不想火”的万茜,她追问:不想火为什么要不断地参加综艺呢?
易立竞的采访总是能让我们看见公众人物的另一面,她会利用采访者放下防御的一瞬间把他们拉出人设的标签,回望自己:
你还分得清什么是自己吗?还是你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设”操控了?那一瞬间,明星们慌了,他们语无伦次,频繁喝水,不得不转换话题来掩饰自己的尴尬。连他们自己都不敢面对那个不够“完美的自己”了。
有一位网友评价易立竞:
其实她的问题真的没多狠,她只是把大家的评价带到了被采访者的面前,她甚至很有礼貌的删除了一些侮辱的词汇,只是因为被采访者心虚,就像罪犯被抓到以后,无论你问什么,他都心虚。
易立竞的问题为什么会让人心虚呢?在胜利的阴影下,埋藏着怎样的秘密呢?心理学家荣格曾经提出了人格面具的概念,荣格认为人格面具能使人演绎不同的性格,人们为了更加符合社会的期待,给他人留下好印象,会下意识的给自己带上人格面具。易立竞的采访就像一把刀子一样,几句冷言冷语的质疑,就轻轻地划破了被采访者的人格面具。她的访谈是带着解构主义哲学的,敢于质疑,挑战,戳破。
不曲意逢迎,不粉饰太平。这就是易立竞独家的访问方式。
“作媒体人不是要去评判的,而是呈现。在采访之前我会尽量的放下所有的评判,而只是去呈现。”
不怕得罪人,才能成就人。好个易立竞!虽然在这个时代我们不太看得到这种“犀利采访”了,但好在易立竞的身上保留了这种品质。她像一个娱乐圈的旁观者,看着明星们在这名利场里起起伏伏,甚至感动自我,然后她突然看不下去了:把这些人请来节目上,像面镜子一样照出他们的原型。与其说嘉宾们怕的是易立竞,不如说他们怕面对那个渺小、脆弱、世俗的自己。
“心理医生”式的主持人
易立竞的采访有一种能力,就是直接掀开被采访者的伤疤,她总能用最简单的话语问出被采访者掩埋的伤痕。她在每次的采访中都会调动自己所有的能量,为对方营造一个安全的场域,让对方卸下防备,相信她是真正的在用心体会采访者的人生。这样的采访方式往往是直击人心的,甚至是鲜血淋漓的。在采访俞灏明的时候,她直接把经历过火灾差点失去生命的俞灏明拉到死亡体验馆,让俞灏明重新体验一次“死亡”。
节目结束后,俞灏明特意在朋友圈里留言感谢了易立竞。
采访马薇薇时,她看见了马薇薇抑郁背后的原因,明显与父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于是她层层追问:你觉得你得到的爱多吗?听说你小时候特别会讨好父母是吗?她以最直接的问题,最恰当的节奏,最准确的攻防打开了马薇薇的心门。简单的几个问题,却让马薇薇哭到泪崩。
这次的采访,让大家看见了另一面的马薇薇,原来这样刚烈的女人背后,竟然隐藏着无数的童年创伤。
有人评论说:“易立竞这样的采访毫无人性,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也有人说:易立竞太像一个心理医生了,她总是能帮助采访者看到连他们自己也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阴影面。
其实我每次在看易立竞的深度采访时,都会想起我的心理学老师,因为当年的她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带我撕开我的人设面具,直面那个最脆弱的自己。
就像易立竞说的:我带他揭开伤口不是要大家来围观,而是要处理。只有清理干净了,伤口才能愈合。
蒋勋老师曾经在一个访谈中说:现代人像一个贝壳一样,不愿意打开,因为里面太脆弱,所以不愿意让别人看到真实的自己,自己也不敢看到真实的自己,那个好累啊。只有美会让这个东西打开,因为它不防御了,开始放心了。也许会流泪,可是哭完就好了,它其实是一种不知不觉的释放。
易立竞的采访就有这种治愈人心的功效,也许在部分观众眼里看起来这种采访方式是残酷的,是“混蛋式采访”。
可别忘记了,真实本就具有着强大的治愈功效,比起一昧的吹捧式采访,易立竞的采访更加的符合人性。因为她看到了明星们不愿意看见的那个“自己”,所以她敢于扮演这个撕碎面具的“恶人”。作家王朔在写给女儿的诗中写道: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易立竞就是这样“内心强大到混蛋的女人”,她在采访中展示了极其“混蛋”的一面:像一把手术刀一样,挖开了被采访者的伤痕,把化脓的地方清理出来,即便从某些角度看的确是有点无情。但我们仍不能否认,直面苦痛,的确可以获得更强大的治愈能量。只有把面具撕碎,才能让真实的自己浮现出来,那些化脓的伤口,才有机会得到治愈。这也正是易立竞隐藏在锋利下的温柔: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优雅和狼性结合的女人”
为何易立竞能在《吐槽大会》上爆火?曾经听过这样一段话:这个时代能成功的人不是最有才华的人,不是最努力的人,而是最适应这个时代的人。就像狼一样,一头狼,放在沙漠里就是沙漠狼,放在草原里就是草原狼。它总是能把周围的环境变成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易立竞,就是这头狼。
她还是小记者的时候,就展露了她内心的“狼性”。当年她采访崔永元,和崔永元进行了7个小时的长谈,在这次采访中崔永元敞开心扉谈论自己的抑郁症。后来《病人崔永元》这篇文章广受赞誉,成为了易立竞的代表作,被认为是人物报道的范本。她是第一个让李亚鹏放下放下防备谈女儿的主持人,两人因访谈而成为好友。从默默无闻的小记者,到知名人物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易立竞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她像极了一个心灵捕手,能够快狠准的抓住被采访者的人物特质,所以不管对面的人是多大的明星,在和易立竞的对话中,都会不由自主地卸下明星光环。这样强大的气场背后,必然是以易立竞深厚的专业底蕴和强大的共情能力作为支撑的。2021年,易立竞再次挑战自己登上了《吐槽大会》。
在这个节目上,易立竞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记者、主笔到主持人综艺嘉宾,易立竞都非常适应环境,且在几个领域都激起了不小的水花。
有人评价易立竞:她是个有着“优雅的狼性”的女人。什么是优雅的狼性?作家李筱懿在文中写道:
女人多少得有一点“优雅的狼性”,有“贪”念,愿意探索新领域;有“残”念,把困难毫不留情的克服掉;有野性,具备敢拼一把的精神;有“暴”性,不轻易放弃,不对难关温柔,把优雅和狼性结合在一起,才能适应最复杂的环境。这样的形容,的确很“易立竞”。易立竞也并非只有“狼”的一面,她的优雅隐藏“狼性之下”。在《吐槽大会》,她和马思纯battle的环节,马思纯吐槽的非常狠:易阿姨,你真的会做人吗?你知道他们是怎么说你的吗?你在你们家的家庭群里吗?面对这样有点“人身攻击”的问题时,易立竞没有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是选择了一种温柔的吐槽方式。这期节目结束后:很多曾经吐槽易立竞的网友都对她转粉了,表示终于get到了易立竞私下柔情的一面。
易立竞在她的微博中写:独处时守心,群处时守口。
这样的易立竞,似乎是我们不太熟知的那一面,可或许这才是她真实的那一面。这个舆论嘈杂的时代,我们很容易丧失自己的立场,所以我们更需要一些真实的声音。易立竞用她的“毒舌”替大众发声,让那些被官方团队藏起来的话题得以展现,也给了被采访者一次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正如她自己所说:不带预设立场,才是我的立场。不敢说易立竞是一个多么优秀的主持人,但在大时代的洪流冲击之下她还有勇气逆流而上,敢于和“人性”正面刚,这样的女人,总是值得“被看见”的。她以犀利地提问,打破了这个时代的人设同质化,贡献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易式多元”。
参考资料:
1、视频|爱奇艺 ·《立场》系列访谈节目-易立竞
2、视频|优酷 ·《优酷跨年2020世界在望》
3、视频| 蒋勋:《人一定要学会打开,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