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
小时候,大人们工作忙、孩子多,为了镇住小孩子,总是会说出各种各样的“鬼故事”吓唬我们,以便让我们乖乖地听话。也许是那时候的物资匮乏,几乎所有的“鬼故事”都是为了禁止我们讲吃讲穿的。
南方的夏天,夜晚长而闷热,到处都有吃夜宵的摊子,为了不要让我们想着晚上跑出去吃东西,外婆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卖夜宵的老太太每天晚上都想多做生意,开摊开得很晚,到凌晨二点的时候都有一个顾客准时出现,吃多少东西都不够,第二天发现给他吃过的东西都掉在地上,而且收到的钱都是“冥币”。因为这个“人”的喉咙上有个洞,吃进去的东西都漏了出来,怎么都吃不饱。大约就是“饿鬼道”里的人物吧。因为害怕遇到“鬼”,小时候天黑了从来不敢独自出门,更别说去吃什么东西了。偶尔爸妈带出去,看到路边的食摊,我都会忍不住弯下头来看看那些食客有没有嘴巴下有个洞的。
为了不让我们吃了这个想那个,妈妈编出这样一个故事,就是吃了咸的再吃甜的,或者吃了甜的再吃咸的,就会得酒糟鼻。看着街上那些顶着一个大大红红的鼻子的人,觉得既难看又恶心,真心不想自己变成那个样子。每次吃完饭,想吃块饼干或一粒糖什么的,总是纠结老半天,到底间隔多久吃才不会得酒糟鼻呢?
还有就是为了不让我们从小养成臭美的“恶习”,一直被提醒:小姑娘,没事不要总是照镜子。特别是晚上,如果天黑了照镜子梳头,晚上就一定会做恶梦的。也不知道是当时真的爱照镜子还是长身体容易做梦,总之莫名其妙地恶梦连连。直到现在长大了,想起这些晚上照镜子梳头还会心有余悸。
虽然不是对某些疾病有偏见,很多故事编出来都是为了让我们养成良好习惯的,比如吃饭的时候说话,就会得口吃,害得我好长一段时间吃饭的时候想说话,就跑得离饭桌远远的才敢说,生怕得了口吃的毛病。睡觉前要刷牙,否则晚上睡着了“鬼”就会来添嘴巴,第二天就会变成兔唇,因为怕变成兔唇没有一天敢耽误不刷牙的。手不能随便指人,否则以后手指就伸不直。拿鸡蛋的时候不能将鸡蛋握在手心里(估计是怕握碎了),长大了写字会手抖写不好字。有一些故事就有点无厘头啦,诸如晚上理发会见鬼,还有从晾晒的裤子下走过长不高之类的。
我们就是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鬼故事里“吓”大的,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些古老的规矩已经渐渐地失去了它们的威力,只有跟同龄人聊起来才觉得有趣又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