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讲课(2018.4.12)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能在这里交流,是一种缘分,杭州到唐山,有两千多里,真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这次活动缘自一场误会,昨天我在上海参加“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的评估工作,这边误以为我是在北京,就安排了这个活动,于是昨天评估结束,我就连夜千里迢迢地过来了。什么是缘分?阴差阳错就叫缘分。
读书也是要讲缘分的,不是每个人都是读书种子。我曾在一所高校讲座,有同学问:有些同学不爱学习大学语文,你有没有好的办法?我回答说,学习大学语文要靠各方面的因素,除了学生方面,还有教师方面,还有教材方面,还有学校方面,假如这些方面的因素都具备了,有人仍不爱学习,那就没办法,那就只能说他读书的缘分不够。我这是比较温和的说法,孔夫子就说得比较难听一点,他说朽木不可雕也。
孔夫子骂学生,其实是出于善意,在大多数时间,他和学生都是平等相处,推心置腹的。《论语》里有一段文字,加上标题,叫做《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也可以简称为“侍坐章”,估计同学们在中学里就学过,今天只有一堂课时间,不能讲新课,我就拿这篇课文做例子,讲讲如何学习大学语文课。我们先一起念一念这篇课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这篇课文很短,假如进行课文分析,大概9分钟,下面我们听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讲这篇“侍坐章”——
正好是9分零9秒,我觉得已经讲得很够了,这样就能省出时间来讲更多的东西。
下面我要讲学习大学语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把课文当“例子”,举一反三。语文课文只是例子,这是叶圣陶先生说的,他的意思是,课文内容不是最重要的,那只是教你们如何学习语文时举的一个例子,假如你学习语文局限于课文,那就等于只学了一个例子,漏掉了更重要的目的。
更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就是学会学习。“侍坐章”只是很短的一篇文字,你哪怕把它背下来,也不过是很小的一篇文章,你的所得很有限。但是假如你能够举一反三,知道《论语》里原来还有这么好的文字,这么有意义的文章,从而萌生了要读一读这本书的意愿,那你的收获就大了。《论语》是文言文,但并不深奥,现在又有各种版本,都标有词语的注释,文言翻译,内容提要,所以不用老师教,自己也可以读的。
其次,所谓“举一反三”,不但是讲阅读量的扩大,还是讲我们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语文学习的方法。下面我就来提示几种。
第一种,关于“语录体”与课堂笔记。
《论语》是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共同整理的一份课堂笔记,它是一种“语录体”,又叫“笔记体”,今天我们的课堂笔记也同样是这种文体。但是,为什么《论语》就成了经典之作,我们的课堂笔记却啥都不是呢?首先,当然是我们的老师不同,孔子是大圣人,是“万世师表”,说出来的话都是“高大上”的,而我们的老师都是普通人,只能说“普通话”。似乎是这样。但是,看看课文我们发现不对了,“侍坐章”里,孔子说的也都是很普通的话,他说:“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谈谈各自的理想?”——这样的话,我们不是从小听到大的吗?
所以,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我们做课堂笔记的方式不对,从小到大,我们的课堂笔记都是记的什么内容呢?都是考试重点,标准答案,这样的东西,我们自己看着都烦,考试结束马上就扔掉了,怎么可能成为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不妨学学孔门弟子,也来做《论语》这样的“语录体”的课堂笔记。
所谓“语录”,不是老师的每句话都要记下来,而是指老师讲课时最重要最精彩的话语,只要我们注意听,一堂课里总会有几句精彩的话语的,譬如我开头说:“什么是缘分?阴差阳错就是缘分。”是不是可以把这句话记下来?这样一堂课三五句,十堂课就有三五十句,到期末就能整理成一篇有价值的作业。又不仅记老师的话,还有表情、动作,譬如“夫子哂之”,这就是表情,“哂”是非常传神的一个表情,等会我还会讲到。还有,我们中学里还学过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其中写梁任公突然想不起一句话,就用手指敲自己的秃头,敲了几下后,就敲出来了,又滔滔不绝地讲下去。这是写老师的动作。还可以记师生互动,譬如曾皙回答问题时的动作:“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作”是挺起身来,古人坐是跪坐在自己脚后跟,回答问题时挺起身来,仍然是跪姿。刚才易中天说曾皙站起身来,这是讲错了。“作”不是站,是“挺”,我们学过诗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就是薇菜挺起来了。——我们课堂上和老师互动的时候,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精彩一刻”?有老师的话,还有老师的情态,还有同学的互动,这样我们的课堂笔记就很好看了。
这样一学期下来,我们把大学语文课的笔记整理一下,把这三五十条笔记——或者更多——整理一下,或者按时间顺序,或者按内容,那就像《论语》一样,第一章“学而”,第二章“为政”……那就是很好的一篇作业。把这些作业收上来,老师让课代表归拢一下,因为每个同学的取舍标准又不会一样的,你喜欢这几句,我喜欢那几句,综合起来,一个班同学记的就不止三五十句。假如一个老师教的大学语文不止一个班级,那么让几个班级的课代表把几个班的作业再归拢一下,那就更可观了。每一届大一同学都有大学语文课,那么把历届同学的作业再归拢起来,就更多了。《论语》就是这样的,它不只是一批弟子整理的成果,它是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共同整理的成果,假如我们也这样做,那么我想我们的课堂笔记也有可能成为一部有价值的书,书名我也想好了,就叫《大语》。
语录体,又叫笔记体,是一种非常轻松有趣的文体,在《论语》之后,不断有人发扬光大,譬如魏晋南北朝时有人收集时人的语录,编成一部《世说新语》,就是很有价值的书。民国时候,美女作家张爱玲,写过一篇《姑姑语录》,也很有趣,我们看开头几句:
我姑姑说话有一种清平的机智见识,我告诉她有点像周作人他们的。她照例说她不懂得这些,也不感到兴趣——因为她不喜欢文人,所以处处需要撇清。可是有一次她也这样说了:“我简直一天到晚的发出冲淡之气来!”
有一天夜里非常的寒冷。急急地要往床里钻的时候,她说:“视睡如归。”写下来可以成为一首小诗:“冬之夜,视睡如归。”
洗头发,那一次不知怎么的头发狠脏很脏了,水墨黑。她说:“好像头发掉色似的。”
这是古人和民国时的人。语录体在今天也正在重新崛起,微博、微信、网络段子,大多也都是这样的“语录体”和“笔记体”,假如我们在玩手机的时候,发微信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意识,把它当做一种语文学习,那么我们的大学语文就不限于课堂,而是在生活中随时都在学习了。
“侍坐章”启发我们的第二种学习方式,是网络聊天。网络聊天可能是我们同学今天最经常的语言文字活动,很多人反对同学们网络聊天,认为无聊,浪费时间,但是我认为中国几代语文教育家梦寐以求的现代汉语怎么说就怎么写,在网络聊天中才真正成为现实,将来我们最好的现代汉语也许就将从网络聊天中诞生。孔子时代假如有网络,那么我想孔子也一定会进行网络教学,他的弟子将不止只有三千。“侍坐章”就很像是一篇网络聊天的记录。
这篇记录告诉我们,聊天也能成为很好的文章,但是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聊天要有一个好的主题,不能无聊才聊天。譬如孔子说:“盍不各言其志?”这就是出了一个很好的题目。譬如我们大一的同学,就可以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里聊一聊大家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这个专业?也可以聊一聊大家打算如何度过这四年,将来打算做什么工作?这也就是“各言其志”。
第二,要爱护自己的形象。有人说“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怎么可能?你汪汪乱叫,乱咬人,大家就知道你是一条狗。古人说“言为心声”,语言不仅是心声,也是我们的外在形象,前人比喻说是“羽毛”,读书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语言和我们的长相是一样的,都是做不了假的,譬如“侍坐章”里,弟子们各言其志,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未免太大言不惭了,就看出子路这个人,是个粗鲁,简单,却又不失为可爱的一个人,所以“夫子哂之”,“哂”是善意的嘲笑,现代汉语里好像还没有完全能够对应的词语,但是刚才那个QQ表情,我觉得就很传神。冉有就谦虚多了,他说:“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说:我的能力可以治理一个小小的国家,让百姓丰衣足食,但是要让他们懂得礼乐,那还要有更高明的人。曾皙的话又不同,他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说:清明到了,我换了春装,和几个小伙伴,去郊游,然后尽兴而归。这几个人,都没有写他们长得怎么样,但是听他们说话,他们的形象都生动地浮现在我们眼前。所以,我们不要以为网上说话可以随便,人在说,天在看,大家都在看。
第三,建议这样的班级群,教学群,必须实名。人为什么要有名字?除了方便辨认,还有就是要负责任。古人说“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就是要对自己的名字负责任的意思。事实证明,当我们在网上不用实名,可以不为自己说的话负责任的时候,人的种种劣根性就会暴露出来,八卦,重口味,谩骂,都来了,那样的网络语言不但于现代汉语建设无补,还会严重破坏我们的语言。
第三种学习方法,是研究自己的名字。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知识点,就是古人的姓、名、字、号,这都是很有讲究的。“姓”是祖宗给的,研究自己的姓的来历,知道它的意思,这就是一种“寻根意识”。“名”是父母起的,往往蕴含着父母美好的祝愿,或者与出生有关的一些记号,如我的名字,就是我的生日,元月元日,是两个“元”。古人敬重父母,父母给起的名别人不能随便乱叫,所以待成人后,由长辈或自己再起个“字”。“字”也不是随便起的,而是要和“名”有关,和“名”互为表里,所以“字”又叫“表字”。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有时候觉得光有“名”和“字”还不足以表现自我的各个侧面,或各个人生阶段,所以又有“号”。譬如苏轼有一个阶段在黄州的一块东山坡上种地,就起号叫“东坡先生”。“号”也要起的好,要高雅,所以叫“雅号”。
知道了这些,再来看“侍坐章”,一般教材这篇课文的第一条注释里,就会有介绍: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曾皙姓曾名点字皙,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时代还不流行起号,所以只有姓、名、字。“名”是很郑重的,只有父母、长辈、老师可以直呼其名,如孔子说:“求,尔何知?”“求”是冉有;“赤,尔何如?”“赤”是公西华;“点,尔何如?”“点”是曾皙。课文题目取其第一句,因为是孔门弟子记录的,对同学不能直呼其名,要称字,所以就不能写“求”“赤”“点”,而只能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但是课文最后曾皙跟出去问孔子对几个同学的看法,说了他们的“名”,那是顺着老师的口吻,所以直呼其名。
这个知识和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其实现代人也不但有姓名,也有字号的,我们今天的Q名、网名,其实就相当于古人的字号,那么我们看看,我们给自己起的“字”,是否能和我们的“名”互为表里?我们起的“号”是否称得上“雅号”?来之前,我看了一下我们学校的百度贴吧,因为我不知道发帖同学的实名,所以不能判断他们的网名是否和名互为表里,但是从一些可以称为“号”的网名看,恐怕绝非雅号,如:“你奈我何”“无证驾驶”“玩玩闹闹”“我非良人”“没脸鬼人”“半夜梦见你”……这些就不是雅号。古代也有一些市井俗人,或落草为寇的强人,他们的号也不是雅号,而是俗号,绰号,诨号,如“花和尚”“母大虫”……所以以前我讲这篇课文的时候,给同学留一个作业:说说自己的“姓、名、字、号”。就以网名为“字号”,起的好的,可以直接写,起的不好的,可以改正,重新起,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改。看一个作业——
我的姓名字号
我是英语四班的徐熹韵,字含笑,号雪雁,来自金华武义萤石之乡。
当婴儿呱呱坠地时,他的父母总会怀着满腔热情,给怀里的子女取一个有寓意、美意的名字,希望她幸福健康的成长。我的名字是熹韵,寓意是一个承载韵味、充满热情、灿烂光彩的早晨。这是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而熹韵音译“喜运”,父母希望我一生幸福平安,有好运相随。熹是形声字,从火从喜,本义是烤炙。在许多书中都有记载,如《玉篇》:熹,热也,炽也。这是一个热情洋溢的字。
此外,熹还有另一个寓意,指光明的意思,给人以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意思。杨万里有诗曰:“东暾澹未熹,北吹寒更寂。”父母希望我的未来精彩纷呈,生机勃勃。词语熹微就是灿烂的光彩的意思。我名字另一字是“韵”,它是风度、风致、情趣、意味的意思,一种意识的美,散发出独特的韵味。对于父母给我取的名字我很喜欢,我觉得这个名字很有特点,熹字使用的频率不高,减少了与他人重名的概率,而韵字又犹有风味,给人以意境美。熹韵放在一起,不仅通顺,而且有快感。
我很喜欢我的名字,感谢父母能够在众多字中,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里寻觅到熹韵这两个字,并以此称呼我。
我字含笑,是面露微笑的意思。其实它是我家里的小名,家里人都以此称呼我。我爸妈希望我能够没有烦恼,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生活一辈子。每次听到别人叫我的小名,我都会感觉很高兴,而他们也会因此感动高兴,一种幸福感会贯穿全身,分享快乐。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永含微笑,笑面困难,笑对人生。
雪雁是我的号,也是我以前QQ的昵称,它的来源也与我的出生有关,据我妈妈说,我出生于冬日,在我坠地时雪地里有一只雁子,妈妈曾想以雪雁作为我的小名。而现在我又把它拿来当成我的号,以记念我自己的出生,感谢母亲怀胎十月把我带到纷繁精彩的世界。
这样的作业有一个好处,就是“认识你自己”(古希腊神庙门楣上刻着这句铭言)。通过这个作业,知道了自己的姓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寻根;知道了自己的名是什么意思,很多同学还是专门回家跟父母了解的,知道了父母对他的厚望,增加了感恩意识;还反思了自己的网名,通过修改自己的网名,思考了自己到底应该做怎样的一个人。所以这就是“认识你自己”。
这个作业还可以扩大,譬如一个班里的同学,互相了解一下他们的“姓名字号”,写篇作文加以介绍。这样的作文,尤其是在大一新生,互相还不太熟悉的时候,可以加深认识,以文会友,成为“文友”。
除了以上几种学习语文的方法,本来还应该讲讲大学语文如何为专业学习服务,但时间关系,不能讲了。我们大学语文课时有限,老师们常常因为“时间关系”,不能畅所欲言,所以我特别重视网络教学,这是突破时间限制,将大学语文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我们语言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成为我们的一种生存状态,国家语委有一种连续出版的绿皮书,叫做《中国语言生活状态报告》,里面就有很多网络语言调查的内容。
“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这个书名起得非常好,假如我们能把语文学习和网络学习结合起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状况”,那就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到拓展,学习的机会就多了,学习的成绩也一定会更好,我们就都有可能成为大学语文的有缘人。
最后,按惯例一个讲座要有两个部分,在老师讲完后还有一个同学提问环节,今天因为时间有限,无法进行,那么我们也可以把今天的课堂延续到网络上去。我的Q号是363764865,还有一个公众号:
欢迎同学们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