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桥镇:冬日温暖,没有风声

炉桥,是定远县的第二大建制镇。我首次听到这个名字,是由于一位“诗意八公山”的粉丝。他希望我能走进这座有1800年历史的古镇采风。带着深情和爱意,用我的双眼去浏览,用我的内心去体验,用我的一支神笔去书写这里的临水人家,去描摹这里的依依物华。

二次听到炉桥这个名字,是缘于前一段时间我因病住院。我的病友是炉桥人。那对年轻的夫妻说炉桥的大救驾好吃,是正宗的大救驾!还有手擀面,还有桥尾等等食品都是大名鼎鼎。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只听说过寿县大救驾,从来不知道炉桥还有大救驾,而且是正宗的!

于是,在一个薄雾渐起的清晨,我起步前往炉桥古镇。带去的见面礼是新意萌动的一枝春。

春天正在赶来的路上,目前的冬意尚浓。冬天的雾霭笼罩着炉桥镇南北跨距达30公里的行政区。这座地处三市三县交界处的古镇,田野里麦荠青青。散落在田野里的两层水泥楼房,是当代农村建筑浓缩的模样。还能看到村级的卫生室挂牌整齐,独立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

我从淮南连接线上下来后,经过一段乡村公路,越过一座水泥栏小桥,很快就到了炉桥街区。映入眼帘的是我们常见的那种乡镇建筑,沿街排开的商住房既有一层的平房,也有六层的楼房,它们贴着瓷砖或者抹着涂料参差不齐地静立在道路两旁。漫步街道,你会发现临街的店铺里,常常聚拢着一些乡民在打牌,海谈着曾经的地老天荒。

偶尔从街旁店铺的名称上,可以捕捉到古镇的影子。比如:古镇大酒店,百炉桥茶馆。大酒店取名古镇没有悬念,因为1800年的历史之笔有足够的资格书写古镇二字。那取名百炉桥又是为了哪般?这需要我们溯源历史长河,坐船去东汉末年看看。

东汉末年(209年),曹操要攻取江东,这需要他先取江淮。要得到江淮,必先立足于淮南。是年七月,曹操率领大军自涡河进淮河入窑河,见炉桥三面环水一处倚岗,既可操练水军,又能训练陆战。而且此处水流由西向东,壮心不已的曹操一直希望时光倒流青春永驻,所以他认为这是吉相,决定选址此处建洪炉百余座,铸造兵器。

同时在炉桥镇的西面还建造了古桥,横跨在窑河古道上。以有效沟通滁州、和州、寿州之间的交通,便于他军事上的进退。

因为有炉有桥,所以这里称作百炉桥。中国人向来喜欢成双成对,这体现在传统建筑风格上,一般设计成左右对称结构;体现在名称上,一般会把它双音节化。比如:本地词语“百炉桥”,会把它简称为“炉桥”。外来词语“计算机”,会把它简称为“电脑”。双音节化的汉民族心理是好事成双。

炉桥古镇,还有一些古迹体现在了她遗留的名称。我在进入炉桥新街之后,开始沿着冶溪路向老街进发。冶溪作为炉桥的乳名,就是炉桥历史悠久的见证。这个静止的保持休眠状态的名称,蒙受着千百年来的江淮风尘,通过它似乎可以看到一座座倚溪水而建造的冶炼兵器的洪炉。

冶溪路的西边尽头就是老街。我在行走祖国山河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古镇规律:它们常常与战争、建筑、饮食和暖暖的人文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些因素共同沐浴春阳历经秋霜,发酵着古镇特有的醇香。

尽管今天雾霭淡淡,但是炉桥老街的建筑就是不愿意来一场水墨江南。此时此刻,我没有看到飞檐斗拱和雕梁画栋。映入眼帘的只是突兀的封火山,高耸的马头墙。它们在固执地传递着北方建筑的硬朗;它们在嘤嘤诉说着古战场带来的心灵之伤;它们仿佛怕重燃了1800年前的熊熊火光;它们要用温婉带着我去走一走那段让人浮想联翩的美人巷。

美人巷,是炉桥郡望方氏女眷居住的地方。清朝道光前后,炉桥的方氏家族才华享誉江淮。方氏三兄弟方浚颐、方浚师、方浚益才华出众,先后中举。方浚颐还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高中进士,三兄弟同为清代官员,著作颇丰,堪称一代翅楚。俗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落俗套的是方氏家族,他们要求后代男女都要识文断字,接受《四书》《五经》的墨香熏陶。

进入美人巷,已经不见了曾经云集的佳人。只有桐油老字遥望着马头墙上蛰伏的野草;只有小小的院落摆放着几口开裂的水缸;只有褪色的红灯笼对视着我寻觅的目光。还有那扇摇摇欲坠的木板门旁,是否曾经伫立过一位佳人?一直在散发着梅花的芬芳……

美人巷里那些带着书卷气的佳人,定然是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晨曦初起,她们手捧书卷,姿色摇落独享喧妍,占尽风情面向小园。傍晚时分,她们观看檐外的那丛老梅树,领略庭前的那阵昨夜风。不知道她们的心事是否宁静?那散作乾坤万里春的梅花,是不是她们在传递什么心声……

炉桥的美人巷,烟雨氤氲了漫长的时光。出美人巷继续向前走,翻过围堰后会看到一片苍茫的水域。那是现在的窑河支流,高塘湖畔。湖的那边就是山水园林城市淮南。我来到这里是要鉴赏一座“桥上桥”的奇观。

桥上桥,顾名思义就是桥上架桥!那疑问来了,什么桥在什么时间因为什么原因架了什么桥?这要重提前文出现过的曹操。

曹操当年处于军事目的,在这窑河上一字排开,架了十八座桥,这条水上长城缩短了炉桥到寿州的路程约五十里。静卧在我眼前的这座古桥,是十八座桥中唯一的幸存者,它以1800岁的高龄,保持着皖东北现存桥龄最长的称谓。

到了宋代,淮河倒灌,泥沙淤塞,河床升高,古桥没于泥下,人们便在原桥墩上重建了一座七拱桥,这是第一次桥上架桥。到了明代,因为相同的原因,人们又在宋桥的基础上架起了五拱桥,这是第二次桥上架桥。就是我现在看到的这座以青砖为主,石料做栏的明代桥梁。它是汉、宋、明桥梁艺术的综合遗产。

炉桥地处水陆交通要冲,既是军事重镇,也是古代商贾巨埠。众商云集,市井繁华。前清时期,这里曾设有福建、山西、新安、徽州等会馆。这座桥梁负责迎来南北的商客,直到抗日战争时期还是相对完好的。

抗战初期,中国的抗日战争形成北南两个战场。日军占领南京后为了沟通北南战场,就沿着津浦路南北对攻,企图撬取徐州。抗日战争十大战役之一的徐州会战一触即发。

1938年1月26日,日军向凤阳、蚌埠进攻。中国守军在池河地区抵抗后,开始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于是,作为徐州会战重要组成部分的台儿庄战役的前奏——池淮阻击战,在凤阳、定远、淮南又响起了激烈的枪声。

中国守军顽强抵抗,中国人民也加入到抗日斗争的行列里来。是年,72岁的炉桥名士方玿舟,这位曾经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在国难当头之时被李宗仁任命为凤定别动队司令,负责组织民众配合中国守军奋力杀敌。

1938年6月1日,日寇步兵四五百人,马队骑兵二百人,直犯炉桥。方玿舟老先生带领民众武装二千多人,用大刀和红缨枪协助中国守军英勇抵抗,打退了日寇多次进攻。

第二天,正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日本侵略军用九架飞机轮番轰炸炉桥。成片的造型独特的民居被夷为平地。在中国守军的阵地和炉桥街面上,到处是燃烧弹、炸弹和毒气弹,千年古镇炉桥遭受重创,一片焦土。

中国守军为了保存实力开始撤离。虽然炉桥最后沦陷了,但是日军被阻隔在高塘湖以东达四个月时间,这为台儿庄大捷,这场中国抗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之一赢得了作战时间。

眼前的这处集三个朝代能工巧匠技艺于一体的五拱桥,遭到破坏就是那段时间的持续战斗造成的。它桥面的一半完全毁损,可能是日本侵略者的炮弹轰炸的。也可能是中国守军在撤离前,为阻止日军战械越过高塘湖向淮南矿区、寿州推进而炸毁的。

桥上桥,这座经历过内忧外患的古桥至今还横卧在窑河上。它45米长的身躯,少了潺潺流水的拍打,多了水草枯荷的簇拥。我俯身触摸它的厚重石栏,希望忽然一夜清香发,能够看到无数梅花落野桥。也许就在某个月明风清的夜晚,那些曾保卫过炉桥的英烈们会折取一技梅花,悬挂在手中的竹杖上漫步归来,身后是他们留下的彪炳史册的清香。

任何时候,爱国都是第一要义,千年古镇炉桥更是如此。

战争的硝烟已经渐行渐远。在今天这个和平而温暖的冬季里漫步炉桥,耳边没有丝毫的风声。我看到小院里的梅花正在吐蕊寻春。虽然少了白雪的相衬,却丝毫不影响我的美丽心情。炉桥,我要用积蓄了一个冬天的深情去爱你。我要去看看我的病友隆重推荐的炉桥大救驾。

大救驾是汉族糕点,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说956年,后周大将赵匡胤率兵攻打南唐(寿县)。被南唐守军围困长达九个月,眼看着粮草断绝,赵匡胤心急如焚。这时,他的战马在一片藤蔓植物上踢打,拱出来一些块状的根茎,战马啃了起来。赵匡胤拿起一块根茎尝了尝,脆脆的甜甜的,就让士兵专门去刨挖。

从那以后,汉民族的厨房里就多了一种叫做“山芋”的食材。当时炉桥籍的随军厨师绞尽脑汁,用山芋和猪油等做出了一种食品端给赵匡胤吃,于是就有了“大救驾”。

寿县大救驾成名于食品诞生地。炉桥大救驾流芳于炉桥师傅的经营。我问师傅,炉桥和寿县的大救驾哪个正宗呢?他笑着说,你先吃一块再说。我手里的大救驾色泽金黄,散发着油香,形状扁圆,外圈金丝盘绕,清晰分明,中间呈急流漩涡状,吃起来酥脆香甜。我悄悄地告诉你,炉桥大救驾比寿县的好吃。寿县的外圈金丝没有炉桥的薄和清晰,内心旋涡状有死面疙瘩,没有炉桥的通透。

师傅这时候笑着问我哪个正宗呢?我说大救驾的确好吃。

走进千年古镇炉桥,好吃的食物遍地都是。比如桥尾,这是一种味道类于金华火腿,形状恰如芭蕉团扇的腌制腊货。芭蕉团扇的手柄就是猪尾巴,每个重量约五斤。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一度作为贡品上呈朝廷。

贵为贡品的桥尾,随着国力的增强,民主的推进,早已走进寻常百姓的厨房。炉桥还有一种食品,一直没有离开过炉桥人家的餐桌,而且络绎不绝地迎来周边一些城市的食客。他们驱车上百公路,就是为了来炉桥这家没有装潢的屋子里吃这种售价五元钱的食物。并且这种食物已经演变成炉桥人表达好客的口头禅——走,到我家吃碗手擀面去!

如果我告诉你,一碗手擀的面条热气冒了140年,香味飘了140年,你相信吗?如果你来到炉桥,你会情不自禁地请丁家面馆的掌勺给你下一碗手擀面。你会说崔老师没有骗你,因为没有140年的时光,谁也煮不出这碗面条的味道。任何事物要想得到外地的公认,首先要先感动当地人。

有道是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食物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饮食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就地取材,化腐朽为神奇,五味调和,口感精美。我们每天离不开的中餐,包括了文化背景、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独特的文化内涵。

行走炉桥,可以随时触摸到暖暖的人文,暖暖的意蕴。尽管冬天没有风声,但是这不影响梅花传递幽香给路过的行人。欢迎你来炉桥做客,冶溪的流水正映着彩云,回归的路上月儿正照着黄昏。在这温暖的冬日,尽管桃未芬芳杏未红,炉桥的梅花却已冲破雾霭笑起了东风……

《炉桥镇:冬日温暖,没有风声》  2017.1.9

(作者:崔小红,民主建国会会员)

(0)

相关推荐

  • 梅花易数~“风觉占”

    梅花易数起卦灵活,方便测吉凶祸福,而"风觉占"讲的就是通过看见所来的风从而起的卦.起卦一般结合风来的方向,起风的季节,风刮来的物品,以及风中的颜色,风的势头等综合分析,然后,判断吉 ...

  • 油酥饼“大救驾”的来历

    安徽省寿县有一种著名的风味小吃,名叫"大救驾".此小吃外形扁圆.色乳白.层层酥,以青红丝拌肉做馅烤制而成,其实就是一种精制的油酥饼.虽说是小小的油酥饼,但它的来头可不小呢! 公元9 ...

  • 寿县大救驾(新韵)

    文/邱奎 千叠万卷小玲珑,层起花酥丝缕工. 漩水掬来陈素案,白云生处挂长虹. 曾除王主饥危厄,今向凡家醉玉容. 风味绝佳莫贪嘴,健康才是第一宗.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20.12.30

  • 中国被低估的旅游城市,比丽江古城还要古老,生活节奏慢适合养老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今天呢,给大家聊聊安徽省的一个县城,这个地方自然风光和皖南相比,可能没有皖南的县城那么好,但是如果你喜欢人文历史,那么这个地方一定是最适合你的.名气有,但是相对安徽的热 ...

  • 春游江淮请您来▍滁州定远,五一邀您打卡!

    定远位于安徽省东部,区域总面积3001平方公里,是皖东地区人口最多和面积最大的县,境连八邑,衢通九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水系充沛,植被茂密.无论是自然风景还是人文景观,无论是青山和绿水还是人间烟火气,在 ...

  • 中秋,满眼金黄“大救驾”

    中秋,满眼金黄"大救驾" 作者 : 云卷云舒 下班回来,天空飘起了蒙蒙的细雨,骑在电瓶车上贪婪地享受着这份中秋的惬意,忽觉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面而来,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沁人心脾.我深 ...

  • 安徽美食·百城千味▍滁州百店寻味11:炉桥桥尾

    炉桥桥尾 炉桥桥尾,用料讲究,是选用当地的定远猪(一种瘦肉型的猪)臀部带尾骨的一块肥瘦间半的肉盘,精心加工腌制而成的肉制品.盘,即经过加工腌制的肉制品,形如芭蕉扇状.太肥或太瘦的厚皮猪都不适宜,每个& ...

  • 冯新生:报恩的滋味|散文

    山野:炒面|散文 图文/冯新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古称寿春.寿阳.寿州,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寿县.我在淮南采记时,刻意登上寿春古城.惊异发现,这是我行游全国各地见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宋城. ...

  • 土桥镇青草村||汝城72人的山林之旅

    文|何优秀   图|郭应华  许国云  邓朝阳  阿美  朱琼晖  风弄春色遍山野, 踏足泥埂草尖绵. 抚姿为影留芳媚, 热忱互助天更蓝. -------宁宁      土桥镇青草村,一个富有诗意的村 ...

  • 汝城土桥镇||黄家村

    文|何优秀   图|黄细建 黄家村位于汝城以北八公里的土桥镇,与天柱山风景秀美的汝城二中毗邻.从标有黄家村三个大字的路口进入,左边是次第成林的枫树林.春夏,树木翠绿挺立:秋冬,红枫随风飞舞,像一个盛装 ...

  • 汝城土桥镇||土桥墟

    文 | 图    何优秀 土桥镇,是汝城县周边的乡镇,地理位置优越.因土桥村村前塘里有座被泥土覆盖的石灰岩桥,故名为土桥.而每隔五天为一墟日的土桥墟,是全县第一大古交易墟场.那句"比土桥墟闹 ...

  • 土桥镇朝佳山||条条故乡路

    文|图   何优秀 故乡的路 通向菜园的那端 曾经是我赤着双脚 肩挑手提走在上面的见证 如今 杂草掩映小路两旁 将记忆深埋 故乡的路 通向小学.高小学校的那端 曾经是我背着书包 放学玩耍的乐园 如今人 ...

  • 汝城县土桥镇金山村舞龙盛况,带你感受不一样的震撼

    ▲▲精彩视频,敬请观看▲▲ 定于正月初九舞龙的 美丽金山古村 在天公作美的美好期盼中 终于在既定的良辰吉日 红红火火的如期举行了2019年 舞香火龙大型民间非物质文化的活动 傍晚时分 叶氏舞龙队的队员 ...

  • 走在土桥镇周边,曾经熟悉的田园路上

    圈养在汝城,从每一个计划开始践行,骑过清清河流,跨过秀美山川,然后告诉关心自己的每个人:生活在汝城,奋斗在汝城,唯愿春暖花开,眉眼溢满笑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

  • 走进土桥镇足田村|感念旧时光…

    在一个晴空方好的早晨,在阳光还没做好准备之前,我又漫步在了足田村前的荷塘边.晨曦初露,清风吹拂,让我的心不由来地恰到好处温润了起来. 我想我再次漫步在这里,除了想找回曾经的一些记忆,更确切的说,从这里 ...

  • 走在土桥镇与附城乡|这条乡间路上…

    从土桥镇坳背司徒良小学到附城乡道南村.周家村.向东村.联江村.伍家村等这条路,年少时就经常从这里走过.在附城乡周边的这些村子,我们统称南岭背.那时,北界土桥镇朝佳山--我的故乡就与南岭背这方水土,是那 ...

  • 邂逅土桥镇七迥龙那片醉美村寨,以及那些年槽洞颠子的过往!

    七迥龙在土桥镇闻名乡里,前方是黄家村,后方是青龙村,有着左青龙右白虎之说.它似一道天然的屏障,以龙的精神,多少年来护佑着这方水土的祥和安定.在它的附近,紧挨着的村庄有青龙五里庙.龙虎洞.林家.坳口.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