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者(二百二十三)

古人可读的书非常少,但是他们创造出了经典。我们现代人可以读的书太多,但是却没有创造,只是制造出了垃圾。

要创造,必须摆脱依赖,超越前人,超越自我。

两千年前的古人从书中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答案,没有外界的依靠,所以他们读自己的心,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于是写出了经典。

后人被太多书本牵着走,没有时间和耐心读自己,因此写不出经典,甚至都无法理解古人的经典。

圣人在纯净纯善纯真的心态下写出了经典,我们也必须达到和他们相同的境界,才能读懂经典。

所有的阅读最后都要归到读自己。前人的书是引导我们发现自己的路径,也是我们表达自己的工具。

如果我们最终没有发现自己,或者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说明我们的书没有读通。

如果我们超越了前人,说明我们真正懂了他们。现代圣人,既相同于古代圣人,又比他们更优秀,才能对得起古人的教导。

古人用古文思考和表达,我们用现代语言交流。“道”的本体虽然一样,但是表现形式却必须体现出现代性,而不能完全和古代一样。

语言没有深刻内涵不行,内涵没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不好。

“道”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必须灵活,变化无穷,万万千千,不能死水一潭。

(0)

相关推荐

  • 语文教科书为何要删除《卖油翁》最后一句话?专家:负面作用太大

    大家都知道,能够入选语文教科书的文章,无一不是经典作品.正因此,编著教科书的专家们决定哪些文章能够入选.什么阶段入选.有无必要删除部分内容等,都需要慎重再慎重,因为中小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 ...

  • 参悟经典,为什么无法开启智慧?读完涨知识了

    在<庄子·天道>中,有一则关于"道"如何传承的故事,其中包含有参悟古代圣贤经典的内容,读后颇有启发,故抄写如下,即: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 ...

  • 立德·传道·治世——《群书治要》中的治学之道

    原标题:立德·传道·治世 <群书治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的精华,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要宝典.它是唐太宗令魏征.虞世南.褚遂良及萧德言等人,于贞观五年编辑成书.该书以"务乎 ...

  • 觉醒者(二百三十三)

    只要我们真心向道,真心修行,就会有许多人帮助我们.这就是"得道多助". 文章中有"道",就有永恒的价值,阅读转发的人就会多,传播就会久远. 谁都喜欢深刻的文章, ...

  • 觉醒者(二百六十三)——“入世”与“出世”

    佛法修行有入世和出世两种方法,都很重要.它们是两种心态,与在家与出家是两回事. "入世"就是在社会中修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修行."出世"就是暂时关起门或者躲到一 ...

  • 陈杏珍(白蓝)对联集(二百二十三)

    上联:依稀记起长安巷 下联:真切念及上海街 上联:三更皓月少年志 下联:半夜疏星不惑情 上联:愁时酒是知心友 下联:忧处茶为解意人 上联:我与梅花同爱雪 下联:君偕芦苇共怜霜 上联:菊花花谢谢游客 下 ...

  • 陈杏珍(白蓝)对联集(二百三十三)

    上联:春宴将开,花铺红毯蝶迎客 下联:夏歌欲唱,柳挂翠帘鸟上台 上联:是谁把相思种成红豆 下联:惟尔将挂牵融为碧流 上联:江南春景 杜诗一首尽 下联:古道秋情 马令半篇全  注:"马令&qu ...

  • 千家诗(二百二十三)——望秦川

    望秦川 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有客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欣赏千家诗的五言律诗部分.今天,我们要来品鉴的是来自于唐代诗人李 ...

  • 认知世事(二百九十三)

    想做个好人,不能忘了自保之道. 最大的魅力不是成功,而是责任: 最宽的道路不是大道,而是坦荡: 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继续: 最慢的步伐不是缓慢,而是徘徊: 最险的道路不是陡坡,而是陷阱: 最大的幸 ...

  • 认知世事(二百八十三)

    自己活了这么多年了, 一直搞不明白一件事, 拉勾为什么要上吊啊?

  • 认知世事(二百七十三)

    希望你能明白那些离开了你的人,无论当时是出于什么原因离开, 或许彷徨过迟疑过挣扎不舍过,但至少在他决定要走的那个瞬间, 他感觉没有你,他会过得更好.

  • 认知世事(二百六十三)

    为人不要太乖,不想做的事情要委婉的拒绝,做不到的事情也不用太勉强, 不喜欢的话就装作没听见,我们不必一味的去讨好别人,而应该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