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女史箴图》和她背后的故事......

名称:《女史箴图》
类别:绢画
作者:顾恺之
文物现状:此图的原作早已失传,现存的《女史箴图》有两个摹本。一个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南宋人所摹;另一个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掠,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传为唐代人所摹。
《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女史箴图》是顾恺之根据张华的《女史箴》画的一卷插图性画卷。
此图原为清内府所藏,公元1900年庚子之役,八国联军入北京,为英军所掠。现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全卷长348.2cm,高24.8cm,绢本设色,内容共分九段。
要想解读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不得不先了解张华的《女史箴》
张华 (公元232~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西晋文学家、政治家。在西晋武帝、惠帝两朝为官。曾一度官至中书令(相当于宰相),后受政治排挤贬官。
惠帝朝,受皇后贾南凤重用,官至司空。张华为官正直,《女史箴》就是他为劝谏晋惠帝的皇后贾南凤而作的。晋惠帝是中国历上有名的白痴皇帝,皇后贾南凤是武帝朝大将军贾充第三女。她野心勃勃,排除异己,通过各种手段把持朝政。后因激起司马氏皇族的不满,于公元300年被赵王伦起兵所杀,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
被贾南凤重用的张华也同时被杀。张华为报贾南凤知遇之恩,对其忠心耿耿;但同时也是为了劝谏贾南凤,在朝政上多与其不合。只可惜,大有深意的《女史箴》并没有受到贾南凤的重视,反倒是后世顾恺之以此创作的《女史箴图》作为国宝流传了下来。因此,虽然《女史箴图》来自张华的《女史箴》文,但名气却要大得多。
顾恺之(公元346~407年),东晋画家。字长康,晋陵无锡人。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工诗赋,擅书法,尤精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顾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地位很高,“瘦形而神气远”、“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有很大影响。
其传世代表作品除了《女史箴图》还有《洛神赋图卷》等,尽管是后人摹本,其价值依然非凡。
观《女史箴图》,人物形体瘦削、俊秀。加上飘逸的裙带,颇有仙风道骨的神韵。顾恺之的笔法“紧劲连绵,循环超忽”,有一种自然的飘逸感,即所谓“高古游丝描”。
《女史箴》文在当时的封建礼教社会,影响相当大,否则顾恺之也不会以此为素材进行创作。
值得注意的是,《女史箴图》并不纯粹是张华《女史箴》文的绘画版,表达的也远不止是《女史箴》箴文的意境,而是融进了作者的再创作。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文人墨士开始以绘画艺术来展现和反映内心的情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就是这样的一幅作品,它超脱于《女史箴》文说教的主题,更多的传达了怡悦的感观享受,优雅、飘逸、华而不俗。这一历史时期绘画艺术的改变,顾恺之功不可没。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根据张华的《女史箴》一文所作。“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那张华为何会写下此文?
张华是西晋大臣,当时的皇帝是西晋惠帝司马衷。司马衷是历史上有名的“愚帝”,他最出名的“段子”就是:当年全国闹饥荒,大臣们向这位皇帝报告灾情说道:百姓都没有食物都饿死街头。这位皇帝却疑惑地问道:“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呢?”这就是著名的“何不食肉糜”。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位不务正业的皇帝,大权被皇后贾氏独揽。贾氏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朝中大臣张华实在是看不过去了,又不便直接说,于是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女史箴》来劝诫和警示皇后。
我们就跟着《女史箴图》,来感受一下当年张华的良苦用心。
冯婕妤挡熊

说的是画汉元帝率宫人幸虎圈看斗兽,后宫佳丽美人在座。有一黑熊突然跃出围栏,直逼汉元帝,冯婕妤挺身而出,护主救驾的故事。
《女史箴图》局部
班婕妤辞辇

画的是汉成帝游后庭,想与班婕妤同乘一辇,班婕妤辞谢并劝说汉成帝不要效法三代末主,应多考虑国家大事,成帝觉得班婕好说得很对,便不再让她陪同。
《女史箴图》局部
两女对妆

虽然画的是两女相对妆容,但插题箴文道“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意思却是在告诉贵妇们,修身养性比修饰容貌更重要。
《女史箴图》局部
夫妇并坐

画的是夫妇并坐,妾侍围坐,群婴罗膝。插题箴文是“夫言如微”至“则繁尔类”,意指后妃不妒忌则子孙繁多。
《女史箴图》局部
还有规劝女子不能刻意争宠,专宠必生傲慢。以及女子若想尊贵,必须谨言慎行,尤其要“慎独”等。《女史箴》文共有12段,所以《女史箴图》原也有12段,但现存的唐摹本仅存9段。
以下图片手机横屏观看效果更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