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逃暗记》还是《逃庵记》?

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广东文化网”里,对“罗浮山摩崖石刻”的介绍中提到:“《逃暗记》则是罗浮山石刻中面积最大、史料价值较高的一题明代摩崖石刻……上刻《逃暗记》全文……内容主要描述叶春及厌官场,离尘世,逃于罗浮,辟'逃暗’以居”。

“广东文化网”截图

叶春及(1532-1595),字化甫,号絅斋、石洞居士,明代惠州人,惠州“湖上五先生”之一。曾任福建惠安知县,有政绩。后升广西宾州知府,因不满官场黑暗,挂冠而去,隐居罗浮山,创建石洞书院,教书育人。上述的这块石刻,就在当年的石洞书院旁。这块石刻并不在罗浮山的主景区内,而是在罗浮山东侧九天观前面的小路进去,现在的西华道院旁,不是有心人专门寻访不容易看得到。

这块石刻保存完好,字迹依然清晰可见。该石刻由叶春及撰文,南海朱完以隶书字体书写。原文如下:

逃闇记  叶子迁宾州守,倦游,至,竟上书乞骸骨归。广西巡抚郭应聘劾守春及逃,两广提督殷正茂劾如郭,奉诏削为士伍。臣春及顿首:世之尘垢欲逃久矣,天地囿我,阴阳缚我,臣安逃哉?逃于罗浮之间,无所往矣。四百三十二君闻之,邀于石洞,辟逃闇以居,遂不复出。万历丁丑冬石洞居士叶春及撰,南海朱完书。

《逃庵记》石刻

原文为《逃闇记》,这个“闇”字,在古代是“暗”的繁体字,但同时它也是“庵”的异体字。因此,改作简体后到底是“暗”还是“庵”,就要联系上下文看具体的文意了,而不是简单地套用。根据文中“辟逃闇以居”来看,应作“庵”字,因为“逃庵”是叶春及隐居时的房子,可以住人,而写作“逃暗”的话就无从解释了。还有一个佐证:在这块石刻的不远处还有另一块石刻,是当时学者罗洪先赠送叶春及的两首诗,诗后叶春及门人所题的跋中写道:“右念闇罗先生寄絅斋先生诗,先生时居朱明,因名其闇独醒……”罗洪先号念庵,因此这里的第一个“闇”字同样应简写作“庵”字,后一个“闇”从上下文关系看同样应作“庵”字。因此,这块摩崖石刻很显然是《逃庵记》而非《逃暗记》。

一字之差,尽管影响不大,但是作为文化部门的权威网站,资料更是要准确为好。否则,就很容易以讹传讹的。

罗洪先赠叶春及诗石刻

(0)

相关推荐

  • 明代摩崖石刻“勾漏洞”

    "勾漏洞"三个大字的摩崖石刻在北流城东约5-6公里的三座小石山旁边石壁上,离勾漏洞风景区约一百多米,为明朝永乐年间在北流担任教谕的广东解元郑义所书,三大字共高丈八,径六尺许,旁边有 ...

  • 管道昇碧琅庵记

    管道昇碧琅庵记

  • 戴名世《忧庵记》阅读答案

    忧庵记 戴名世① 戴子所居曰忧庵.客问之曰;"吾子素无环堵之室,顾不审忧庵何所在也?"戴子曰;"忧庵者,无之而不在也.余好游,时时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忧庵也.陆宿逆 ...

  • 米芾《方圆庵记》赏析

    <方圆庵记>是米芾三十三岁时的书作,陶拯镌刻.据<金石萃编>记载, 原碑高五尺六寸五分, 广三尺五寸七分.凡十七行, 每行四十八九字.书法.摹刻应当作于同一时期, 即元丰六年. ...

  • 方孝孺,一个被诛杀十族的人,他的《默庵记...

    方孝孺,一个被诛杀十族的人,他的<默庵记>,写得确实铮铮铁骨,硬朗无比.

  • 明代方孝孺小楷《默庵记》,骨子里的筋道

    明代方孝孺小楷<默庵记>全卷欣赏,洪武十八年(138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卷凡三十二行.有楷书.行书:楷书於欧柳為近,行书秀雅,并有刚毅之气,即以书论,亦為彝伦之冠冕.每行字数不一. ...

  • 明代 方孝孺小楷书《默庵记》

    以现在人的眼光看历史人物,我们会由衷的敬佩那些忠诚.坚定.有气节的人杰,叹息那些为了道德和操守而殉节的人,代表人物不少,如方孝孺.文天祥等.方孝孺的书法,值得了解. 方孝孺幼聪慧,6岁能诗,人奇其才. ...

  • 想逃却又逃不掉的社恐瞬间,最后同事的话“杀人诛心”

    社恐人群的痛谁经历谁知道...... (via.@黑洞男孩) 代入感太强了. 哥已经想连夜买票,离开这座伤心的城市了. 对社恐人群来说,互不打扰就是最好的社交了吧.大伙儿有经历过啥社恐瞬间吗?

  • 明代方孝孺《默庵记》小楷欣赏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国画艺术,ID:quicksnowfall] 明代,方孝孺<默庵记>,作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卷凡32行.有楷书.行书:楷书于欧柳为近,行 ...

  • 祁寯藻《行书花庵记轴》

    祁寯藻<行书花庵记轴> 释文:时任西京留台,廨舍东新开小园无亭榭,乃构木插竹,多种酴醾宝相及牵牛诸延蔓之物使蒙幂其上如栋宇状,名曰"花庵".款署:淳甫祁寯藻书.钤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