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拿高分,你得多想一步!
(图片来自网络)
每年高考最后一场结束,也许是众多平日的学渣们狂欢的时刻。
“都答上啦!”
“第一次体会答完卷子的感觉!”
没成想,20天后出分了,一查,总分依然是400+。
这就是命题人的高明之处,该送的分,我一定要送到,所以你毕竟得了400+,你该拿不到的分,还是拿不到。
每一道题目,你都可以入手,但同时又给你留出了思考的空间,就看你是不是能够多想那一步。
多想一步!
下棋的人最是能够体会这一点。甲比乙的棋艺高,就体现在他比乙能够多想一步。
我们在社会上处事,很多时候也需要多想一步。如若冲动,往往会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情。
所以,学生要从做题中学会做事 —— 多想一步。
举2个高中化学的例子(恕我只会教中学化学。但如果你坚持阅读本文,应该不影响你理解其内容)。
例1. 阿司匹林( CH3COO-C6H4-COOH )的所有符合下列条件的异构体共有几个?
a. 能与NaHCO3反应 b. 属于甲酸酯类 c. 芳香族化合物
有同学说了,这个还不简单!
“能与NaHCO3反应”说明有-COOH,“属于甲酸酯类”说明有“HCOO-”,“芳香族化合物”说明有苯环,另外还剩一个碳。
我先让-COOH和HCOO-在苯环上分别占据邻位、间位、对位,再把剩余的这个碳插入三种情况的单键中,不就得了嘛!
4 + 6 + 6 = 16种!(如下图示)
然后,你就错啦!此题答案是17种。
因为你忽略了如下这种碳原子同时连接苯环、-COOH、HCOO-的情况:
例2. 化合物H是G(一种苯环上连有3个不同取代基的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其苯环上的取代基与G的相同但位置不同,则H可能的结构有几种?
这回终于可以运用前题的方法了,哈哈!你心中暗喜。
先把两个基团在苯环上定位:邻位、对位、间位,再看苯环上的空位置,把第三个摆上去!
2 + 4 + 4 = 10。报告,10种!
结果呢?你又错了!呵呵。
“H是G的同分异构体“,H的可能结构中,不可包含G本人哟!
正确答案是:9种。
考你想不到!这是命题人提高试题难度的基本招式。
所以做题不可急躁。
你要依据人家的要求做解答,而非答你知道些什么。因为那不是赋分的点。答了也没有用的。孩子。
中国的基础教育,过去总是认为“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打败困难”。
于是,孩子不会积极主动自己去打败困难,而是等着帮助——使用老师总结提炼的最简单方法——记住公式、记住解题方法、记住套路,考场上去套用就是了。
那些小时候听话、“刻苦”的孩子,记住的多,就被誉为好学生,由于学的早、学的多,有时当老师还没有把问题说完,就举手抢答。
从幼儿园到高中,基本一路相同的教学策略,这样的孩子就形成了一定的心理优势。
“凡事没有不会的”,在独立学习时,他也不必在意自身能力的锻造,一味追求学得快、拿分多。
上了真正的考场,因为平日练就的“快”习惯,决定了他会忽视考题里的新信息,有时整道题还没有囫囵读完就下手写答案,于是就“上了命题人的当”。
而当草草读完一遍没有思路时,就心里慌了,甚至直接放弃。
所以,“老师和家长帮助孩子打败困难”,并不适合每一个教育时刻。
多想一步,需要的是平稳的心态。
学生今天的学习,不是为了明天的生活做什么准备。今天的学习,就是你今天的生活、你的人生一阶段啊!
到了高中阶段,经过一次次地筛选,跟你坐在一个教室的同学之间差异,已经没有幼儿园阶段那么巨大了,所以老师的教学也提高了要求,提出的问题不再那么简捷明快。不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了。
多想一步,需要平日的学习中历练,慢慢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