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于互助——《万圣节的大南瓜》书评
【经典绘本书评】系列-第001号
分享源于互助——《万圣节的大南瓜》书评
阅读推广人 石头
概述:这是一本西方万圣节必读的故事,讲述了女巫春天在自家院子里种下的南瓜籽,到秋天长成圆滚滚的大南瓜,女巫摘不下,于是吸引来了一大群古灵精怪的小伙伴—幽灵、吸血鬼和木乃伊,一一尝试后,还是没办法。最后还是聪明的小蝙蝠想出了好主意,大家一起用力,就像拔萝卜,大南瓜离开藤蔓和土地,滚到了女巫的家门口,美味的南瓜派,一起来分享。
从封面看出来,绘者营造出来神秘又有点小恐怖的氛围,乌云密布,女巫拖着长长的衣袍蹑手蹑脚走到巨大南瓜跟前,就像黑夜里准备看鬼片的感觉,让人期待又紧张。但采用卡通夸张的设计,增加趣味的成分,就削弱了恐怖的感觉。
万圣节又称西方的“鬼节”。在每年的11月1日,就像圣诞节一样,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节日最热闹的时刻。相传,这一天世间所有鬼魂都会出现,如吸血鬼、僵尸、女巫、科学怪人、海盗、外星来客等纷纷出动。人们身着盛装,戴着面具,提着南瓜灯驱赶鬼魂。孩子们到处索要糖果,把阴森恐怖的夜晚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万圣节的大南瓜》原本是赞美秋天丰收的节日,此时成为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鬼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意以祈平安渡过严冬。
这里魔鬼的造型符合大家心目中的印记:
女巫是能与神和鬼沟通、使用巫术、占星术的女性,大多以长着鹰钩鼻的老太婆形象出现,通用场合下的女巫特征:黑猫(或黑衣)、扫把、魔法帽……法力无边。故事中的女巫身穿黑色带绿长袍,头戴大尖帽,帽子和长袍都带有不同图案,如风筝、月亮、蜥蜴、蝙蝠、黑猫、星座、闪电和宇宙,来佐证她沟通的身份。
人们总是对带着点神秘和危险气息的“女巫”充满好奇,无论是《哈利波特》中的最美小女巫赫敏、漫威电影《复仇者联盟》中的绯红女巫、《萨布丽娜的惊心冒险》中的少女女巫,亦或是《沉睡魔咒》中浓浓暗黑色彩的黑女巫,都深受数百万人喜爱。女巫已经成为我们日常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恐惧和兴趣的结合为艺术家创造了肥沃的土壤。
幽灵一个披着白色布,没有脚,会飘动的,像雾一般上窜下跳在人间游荡的孤魂,这个幽灵来自于墓地吗?所谓的幽灵,是死者的灵魂,以其生前的样貌再度现身于世间。
吸血鬼起源于巴尔干半岛和东欧斯拉夫人的民间传说,吸血鬼指从坟墓中爬起来吸食人血的亡者尸体。其外貌特征:一身黑色长袍,皮肤惨白,嘴唇鲜红,眼睛呈紫色(往往被认为是吸过了血),左眼往往是睁开的,头发和指甲会继续生长,有用来吸血的尖锐虎牙,穿着西服,白色衬衫,打着领结,外披黑色长袍,是鬼怪中的贵族。
木乃伊浑身绑满绷带,像僵尸,传说是从古埃及的墓碑中来。化妆好了是木乃伊,扮演不好就是重病号。
我们再看摘“大南瓜”的过程:
女巫为了赶在万圣节几个小时前吃上南瓜派,去摘大南瓜,此时的大南瓜,圆圆滚滚藤上挂,大过女巫的身高,两个女巫围不起来。不管女巫抱着大南瓜,怎样拉啊、拽啊、扯啊,大南瓜都纹丝不动。于是,女巫说了一句“见鬼”。
滑稽的是,当“见鬼”两字一出口,就真来了一个新鬼。本就是鬼,却声称是“见鬼!让自己置身于魔鬼之外。先有幽灵,后有吸血鬼,再有木乃伊。但每一个新鬼的加入都是带着满满的自信而来,他们固定不变地说的一句话:“我块头比你大,力气比你大,让我来试试。”可是,轮到他们自己,发现再怎么用力都毫无进展。
女巫和幽灵站在地上抱住大南瓜,而吸血鬼和木乃伊都是站在南瓜上,都是拉拽扯,都是白费力。同样的结果,重复的说辞“见鬼!”
“为什么巫婆和这些鬼神总说见鬼呢?”因为是鬼节的原因吧!
同样的口吻,同样的自大,同样的不屑。而根本目的都是想吃到南瓜派。
小读者看到每一个跨页的重复句式,“鬼来了——摘南瓜——失败了”,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认知。
显然之前的鬼不是在吹牛,当失败的前者不情愿地让到一边看着吹牛的新鬼继续表演“吹牛——尝试——破灭”的套路时,被重复的情节就会在后续阅读中被放大,戏剧性的效果就像吹气球一样越来越大。
如果故事没有翻转,这个气球会吹爆,孩子会大大失望的。
当个子小小的蝙蝠出现时,它既看不出强大,也不会吹牛,只是谦虚的说:“也许我的块头不大,力气也不大。”“可我有个好办法。”这和之前的三个大不相同,一反常态的谦虚。
“哼!”女巫、幽灵、吸血鬼和木乃伊相同的一句话。是嘲笑,更是瞧不起。
幽灵、木乃伊、吸血鬼,挨个使劲拉呀拉,可是谁也摘不下。小小蝙蝠来帮忙,他有什么好办法?
蝙蝠想出了一个让大家齐心协力首尾相连“拔萝卜”的好方法,它让女巫抱住大南瓜,而不是藤蔓,其他都是首尾相连,小蝙蝠在最后,一起用力。
美国版的“拔萝卜”,大南瓜脱开藤蔓,飞向空中,这队鬼怪却翻转在地,只有蝙蝠有预料地飞到空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此时故事也达到了高潮,也是一个圆满的大结局。
南瓜、女巫、幽灵、吸血鬼、木乃伊,所有万圣节的元素都齐了,但没有出现恐怖的场面。与民间故事《拔萝卜》差不多的情节,让小读者萌发了欢乐的因素,而出现的魔鬼也并不可怕。
让小读者顿时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起来力量大。从这个热闹的故事中,孩子还能学到:乐于助人,分享才会更加快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学会团结协作、懂得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会享受分享的快乐。
细节之处:女巫的座椅扶手为两只弯曲的手,抽屉的拉手是蝙蝠的造型,蜘蛛网沾满每一个角落,意在表明夜的黑与吹不散的阴魂;白色栏杆一角的骷髅;茶杯冒出的水汽和蜡烛燃烧的烟气,都呈现盘旋向上,袅袅炊烟的感觉,与其满头卷曲的黄发形成呼应,也是一种幽灵般的恐怖气氛。
重复的情节和语言特征:纵观作者鲜活生动的文字,如诗歌一般韵律感十足,语言幽默,不断重复,使得这个故事非常适合阅读和大声朗读。既富有戏剧性,又不失喜剧感。与色彩鲜明的图画在书中巧妙地融为一体。
环境与暗淡的色彩:
一团黑云总是如魔鬼般从天空一直伸向大地,如影相随般地出现在魔鬼们摘南瓜的现场,不时变换着形状和明暗,笼罩着不详的氛围。
背后是墓地,魔鬼出没的地方。空旷的夜空,犀利的疾风,给人以恐怖的感觉。
非满页画面都采用游丝缭绕、梦幻金丝纹理背景来诠释魔幻的空间,只是色调略有差异。
满地的蒲公英,花絮摇曳在空中。蒲公英的每一粒种子都是跟随着风来播撒的,所以蒲公英的寓意就是随遇而安。
大南瓜瓜熟蒂落,但从大南瓜的体量和藤蔓的茂密弯曲看,预示着这是一场难以较力的局面。
一个喷壶、一把铁锹、一袋南瓜种子和一个大南瓜,是夸张与写实的结合,诠释虚实空间的转化。
点睛之笔:鲜艳的橘黄色大南瓜,在漆黑的夜色映衬下,显示出浓浓的万圣节气氛,营造出了幽默感,并赋予人物和情节活泼的感觉。
此时此刻的鬼怪们除了酷的一面,竟然还都非常可爱呢。看到幽灵,女巫,吸血鬼的这些形象孩子兴奋极了,而且不用担心,这则精彩绝伦的寓言故事包含了丰富的万圣节元素,有趣,但不恐怖。另外,故事中色彩丰富的图画营造出了滑稽的幽默感,并赋予人物和情节活泼的感觉。
首尾呼应:故事结束,女巫又到家门口种上南瓜籽,期待下一年的南瓜派对。让小读者们有一点期待和遐想,每人都是故事的续集改编者。
作者的初衷:作者埃丽卡·西尔弗曼是东欧移民的后代。很小的时候,她就听长辈讲过家乡的民间故事《拔萝卜》。多年以后,已经成为童书作家的她以万圣节为背景,重新演绎了这个故事。与原版相比,新版的故事更加幽默,也更富有童话色彩。知名童书插画家S.D.辛德勒的生动绘画,更是为这个故事锦上添花,使《万圣节的大南瓜》成为了万圣节的必备读物。
故事演绎:《万圣节的大南瓜》的故事情节非常适合孩子们记忆和复述,这对于他们理解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和起承转合是个非常好的练习。
还有一首万圣节的民谣,和小读者一起朗朗阅读吧!
万圣节,就要到,
女巫种出大南瓜,
圆圆滚滚藤上挂。
幽灵、木乃伊、吸血鬼,
挨个使劲拉呀拉,
可是谁也摘不下。
小小蝙蝠来帮忙,
他有什么好办法?
你拽我,我拽他,
团结合作拔“萝卜”
大南瓜飞到家,
南瓜饼分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