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厚道人”鲁肃: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往往都会为周瑜“抱不平”:明明是一个心胸开阔的儒雅君子,却偏偏被写成了嫉贤妒能的小人。

其实,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并不是最“冤”的,还有一人比他冤。

此人原是历史上的一代奇才,却被小说贴上了才不堪用的标签;

本是江东的总参谋长,却被刻画成一个只会四处跑腿的“呆子”;

在正史中,他是真豪杰,真国士,而在演义中却成了传话筒,胆小鬼。

此人便是东吴的第二任大都督——鲁肃。

能成为周瑜的“继任者”,江东新一任领头人,鲁肃靠的可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人品。

正所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德行”才是鲁肃的立身之本。

懂得分享, 才有回报

鲁肃出身于当地望族,虽父亲早逝,但家境殷实,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

不过,他这个“富二代”有些与众不同:别人有钱,想的是自己如何享受,他想的却是如何救济别人。

史书说他:“性好施与,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

仗义疏财,慷慨豪迈,关键还讲义气,鲁肃身边很快便聚集了不少“小弟”。

而他也经常带着这些小弟山中射猎,讲武习兵,真别说,此时的鲁肃倒真有点宋江宋大哥的意思。

对于鲁肃的行为,族中的父老看不下去了,他们纷纷指责道:“看来我们鲁氏一族真的要完了,居然出了这么个混小子!”

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个“混小子”,却拯救了整个家族。

汉末乱世,盗贼横行,官兵肆虐,很多富贵之家往往因为“家富于财”而遭到洗劫。

鲁肃深知:在乱世之中,比财富更重要的,是要有自保的能力

所以他挥金如土,招聚了许多因战火而流离失所的少年,组成了自己的一支家族武装。

让那些想打他主意的盗贼与兵痞,不敢轻易来犯。

日子久了,鲁肃的名声越来越大,想与之结交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便包括周瑜。

有一次,周瑜军中缺粮,在听说鲁肃乐善好施后,便带人来拜访,请他资助一些粮食。

当时鲁肃家中有两囷粮,各三千斛。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便毫不犹豫地赠给了他一囷粮。

经此一事,周瑜更加确信鲁肃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便主动与之相交。

鲁肃虽舍去了一半粮食,但收获了一位挚友,历史上也因此多了一段“指囷相赠”的佳话。

曾国藩说:“利可共而不可独。”

分享不是施舍,不是恩赐,而是一种广结善缘的表现。

事实证明,正是这次分享,彻底改变了鲁肃的一生。

不久之后,鲁肃为躲避战火,举家迁居东城,而那时的东城,正是袁术的辖地。

袁术也曾听闻鲁肃的名声,便邀请他出任东城长。但鲁肃见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便拒绝了对方的邀请,前往居巢投奔周瑜。

后经周瑜举荐,成了孙权的座上宾,开始在这风云际会的乱世里大显身手。

不计得失,谋而尽忠

众所周知,刘备之所以能在赤壁战后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诸葛亮的“隆中对”。

其实,鲁肃的战略眼光,并不在诸葛亮之下。他一来到江东,就为孙权提出了著名的“榻上策”,堪称孙吴版的“隆中对”。

公元200年,孙策被刺杀,年仅18岁的孙权独领江东。

当时,江东局势动荡不安,外有强敌环视,内有叛乱迭起,年轻的孙权对东吴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然而,鲁肃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困局,为江东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规划。

鲁肃在与孙权同榻共饮之时,前瞻性地指出: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这一番话,让孙权拨云见月,深受震撼。

以至于许多年后,孙权在称帝祭天时,仍对公卿们感慨说:“过去鲁子敬曾经说道此处,可谓明于事势矣。”

如此清晰的规划,对于孙吴的发展极具战略意义,也让孙权对这个初来乍到的宾客刮目相看。

而鲁肃后来的表现,也未让他失望。

公元208年,曹操举兵南下,刘备遁逃,江东震恐。

面对号称“80万”的曹军,江东群臣彻底慌了。

众人议论纷纷,你争我吵,最后一致认为:应该投降!

此时的孙权虽不愿意投降,可在面对强大的曹军时,他也着实没有信心。

就在此时,鲁肃站了出来。

只见他坚定地对孙权说:“众人所说,都出于私心,没有为主公考虑。试想一下:我们投降曹操,还可以做一个地方官,而您投降曹操,还会有如今的风光吗?”

鲁肃力排众议,点明利弊,彻底坚定了孙权抵抗曹操的决心。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前往前线,去迎接南下的刘备,向其传达两家联合抗曹的想法。

不管是在演义中,还是在历史中,如果没有鲁肃的斡旋,或许就没有稳固的孙刘联盟,也就没有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顾全大局,眼光长远

赤壁战后,刘备为了借取荆州,曾亲自前往建业拜会孙权。

对于刘备的“自投罗网”,孙吴阵营中的许多人都建议孙权趁机将他扣下。

只有鲁肃站出来反对:“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

鲁肃之所以支持借荆州,是从大局考虑的,为的就是长期巩固孙刘联盟,让曹操不敢再次南下。

最后孙权听从了鲁肃的建议,将荆州借给了刘备。

不过,“借荆州”虽然打消了曹操再次南下的企图,却也让孙吴阵营吃了大亏。

正所谓,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在平定了益州之后,依然不肯将荆州还给孙吴,并且还给关羽增派了三万士兵,以此防备孙吴的偷袭。

当时孙刘双方的疆土犬牙交错,曾多次发生摩擦,剑拔弩张,联盟几近决裂。

但鲁肃一向顾全大局,他不忍与刘备决裂而让曹操有机可乘,便准备与关羽约谈,提出双方“单刀赴会”的建议。

待见到关羽后,鲁肃以大义相责:“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

鲁肃一番慷慨陈词,令一向高傲的关羽哑口无言。而面对关羽这样的当世虎将,鲁肃也没有丝毫的恐慌,反而据理力争,其胆识令人赞叹。

这次会面的结果是:双方议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孙刘两家将摒弃前嫌,继续守望相助。

其实,孙刘双方的合作一直伴随着摩擦,之所以能够维持,很大程度依赖于顾全大局的鲁肃从中调和矛盾。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顾全大局的人举重若轻,能够用长远的目光看事情,认知明晰,心境澄明。

鲁肃正是这样的明白人。

在他执掌江东兵权时,孙刘两家虽有矛盾,但总体上还是能够一致对外。

可惜这种局面在鲁肃死后就戛然而止了。鲁肃去世后,孙权命吕蒙袭取了荆州,关羽兵败身死,孙刘联盟彻底破裂,即使后来双方又重修旧好,但也不复当年盛况。

不过,孙权似乎对鲁肃力主借荆州一事耿耿于怀,他后来对陆逊说道:“子敬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

话虽如此,但从曹操听说刘备借取荆州时,惊得毛笔都掉落的表现来看,鲁肃当时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正如他墓前那一句话所说:“借荆能落曹公笔,切勿轻看冢中人。”

换言之,如若没有鲁肃的顾全大局,或许孙权也不能安坐论其长短。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指因风义人争说,细故何能概一身。

在那纷扰的乱世,鲁肃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周易》曾言:“君子以厚德载物。”

风水命运,身心德才。

我们所谓的风水和命运,其实都是由人品决定的。

人之一生,修行一场,唯有厚重的德行,才能承载高贵优雅的一生。

人善天不欺,终有得运时。

余生,愿你行厚道,得厚福。

作者 | 不雨亦潇潇,说书的侠客,仗剑的书生。

主播 | 常浩,杭州电台知名主播,微信changhao945

图片 | 《三国演义》剧照

(0)

相关推荐

  • 鲁肃极力维护“孙刘联盟”,为何刘备一失败,孙吴就会遭遇灭亡?

    孙刘联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鲁肃提出孙刘联盟的首选是刘表,刘备只是刘表手下的客将,根本没有联盟的资格.刘表死后,联盟主角当然是刘表的继承人刘琮,可是刘琮面对南下的曹操,没有任何反抗就直接投降了,而刘 ...

  • 孙权、吕蒙袭杀关羽夺取荆州的背后——吴国核心利益的需要!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首相丘吉尔 丘吉尔这句话,露骨的表述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真谛,那就是利益,只有利益才是政策的倒向,只有利益才能左右政治.军事.而这一真理,在 ...

  • 三国最杰出的外交家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要想明确下一步如何发展,那就需要出色的战略家了,这个人在曹操那是荀彧,在刘备那是诸葛亮,在孙权那就是鲁肃,字子敬. 轻财重义见英奇 鲁肃是个富二代,年少时守着祖母过日子,但他的性格 ...

  • 浅析孙吴政权的发展战略——孙权篇

    浅析孙吴政权的发展战略——孙权篇

  • 九四版《三国演义》之三气周瑜

    周瑜回到柴桑之后身体终于有所好转,但是考虑到荆州被刘备所占据,于是他便日夜忧虑,无奈之下他给孙权写信,希望可以获得孙权同意,让他去攻打荆州夺回那些地盘,哪知道是孙权却让张昭和鲁肃前来回禀情况. 只听张 ...

  • 小事糊涂 大事清楚 小胜靠智 大胜靠德 人生十大最高境界 妙

    什么是人生最高境界? 无求,无我,无苦,集,灭,道. 人生境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古老而恒新的哲学话题.它包括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生活方式.处世原则等诸多的内容.不同时代.不同阅览的人见解自 ...

  • 小胜靠智 大胜靠德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偶尔看到这句话,是在车疾驶而过的高速路旁,硕大的红字,从眼前划过,让人久久回味.我不知道那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却对那家公司的经营理念肃然起敬.回来查资料才知道& ...

  • 人厚道,天不欺,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作者:海棠 来源:励志语录(ID: lizhi743) <世说新语>有云: "德成智出,业广惟勤,小富靠勤,中富靠智,大富靠德." 算计不如让利,精明不如厚道,人算不如 ...

  • 三国演义讲赵云,真正三国第一人武艺功劳属第一,不服来辨!

    忆昔当年赵子龙,长坂坡前抖威风.千里烟波曾救斗,年逾七十又出征.谁人不识将军勇,三国分时将最雄.至今虽隔千余载,英风犹在笑谈中. 这首古风是小编所做的一首歪诗.实话实说,水平真是一般,但是充满了小编对 ...

  • 曹操帐下谋士贾诩为什么被人称为三国第一毒士?

    贾诩,三国第一毒士这一殊荣,非他莫属. 贾诩是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他做出所有选择的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自保.为了自己活命,为了家族生存下去,就算牺牲万万黎明百姓也在所不惜. 这样的人,很可怕,他的数次 ...

  • 三国第一谋士荀彧:说话让人爱听,是一种智慧

    东汉末年,天下分崩,九州幅裂,各路军阀,混战不断.那是一个"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大动乱时代. 而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那样的一个混乱时代背景下,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军事家.政治 ...

  • 三国十大兵器排行,第一伤人于无形

    乱世生英雄,说的正是三国时期,三国时期英雄无数,这些英雄都用些什么武器呢?小编今天就列举出三国中的十大兵器. 第十,孔明扇 孔明是三国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发明家,政治家.有人说孔明就是中国版的拿破仑,小 ...

  • 诸葛亮:三国第一大家族带盐人

    我们知道刘备在没有遇见诸葛亮前,基本上都在'逃跑'.最初刘备和袁术打的如胶似漆时,吕布干了一件好事,趁机夺取徐州,赶走了刘备,刘备只身逃脱,接着便是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担心曹操哪天脑袋一热把自己砍了开 ...

  • 典韦:三国时期被人淡忘的第一武力名将

    说到武力,偶想大多人都是按照三国演义中的单挑来排的名次.但我不是这样认为的. 在三国中,我认为典韦是三国武力第一的. 典韦的文也不必说了,他是个纯粹的武夫.典韦在加入曹操营之前,只是张藐手下的一个武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