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皖三省的四个县相距千里,为何它们名字的来源却都是同一条河

在我国古代,关中平原上有“八水绕长安”之说,意思是在都城长安周围有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环绕,而在《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中,众水族对泾河龙王说:“大王是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虽然泾河龙王后来被魏徴在梦中所斩,但也不能降低泾河在绕长安八水之中的地位。

泾河及本文涉及到的三个地方

前几年有部孙俪主演的《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电视剧大火了一把,女主的生活地就是在陕西的泾阳县。

泾河、泾阳,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古时候称“山南水北为阳”,意思是在大山的南边、河流的北边一般都被认为是“阳”,所以国内很多称某“阳”的地方都会位于某条河流的北面。所以泾阳县就是位于泾河以北的一个县。

清朝泾阳县域图

据清朝《泾阳县志》记载:

泾水在县南五里,关中大川也,自醴泉流入境,出仲嵏两山之间,南流复折而东入高陵界,县在其北故名。

泾阳县名最早见于《诗·小雅·六月》:“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据《陕西省志·行政建置志》记载,泾阳县于战国晚期秦国置县,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过数次裁并,但在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复设之后就稳定了下来,一直到今天。

清朝泾阳县城图

泾阳由于地处关中平原的中心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商贸往来、物资交流的集散之地,再加上

因为泾河是渭河的支流,它是仅次于渭河的关中平原的大河,特别是战国时期秦国接受了韩国所派间谍郑国的计谋,在泾河之上开凿了“泾渠”也就是直到今天也赫赫有名的郑国渠,泾阳的农业生产也发展迅速,产品剩余交换愈加频繁,集市兴起,商贾云集。清朝到民国前期,泾阳一度成为陕西的经济中心。

在地形图上看泾阳位置,以及走泾阳河谷交通走向

泾阳经济发展离不开发达的交通运输,它是两条官道和一条水道的交汇地。这条水道就是泾河,在民国之前是可以通航的,通过泾河逆流而上可以到达甘肃和今天宁夏南部一带,再向西向北可以到达大漠、草原,再远一些能够到达中亚和俄罗斯、欧洲。

今天,从泾阳沿泾河河道往西走,到达甘肃省境内,还会遇到两个名字来自于泾河的地方:泾川和泾源。

泾川原为泾州,始设于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神麚三年(430年),在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为直隶州,领灵台、镇原、崇信3县。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存县,泾州改名泾县与安徽泾县重名,后改为泾川县。

清朝泾州域图

清朝泾州城池

治泾河再上行,就到了泾源县。泾源县在历史上曾为安化县、化平县,但时设、时撤,到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这里置化平直隶厅,民国初年改为化平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0年改为泾源县。可以说是最后一个以“泾”字为名的县。

清朝的化平直隶厅

既然县有同名县,泾河有同名河流也不是偶然的。“泾”字的意思是“南北流向的水流”、“由高处向低处流的水”。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符合这样标准的河流简直太多了,数不胜数。以“泾”为名的河流除了甘肃、陕西的泾河,在安徽省也有条泾河。

清朝宁国府、泾县、泾水

安徽省清朝《泾县志》卷四,山水记载:

泾水,源出徽州府绩溪县徽岭山,自旌德县界流入县境。

今天的安徽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了泾水,其实它仍然存在,并不是消失。

位于泾县之南的徽河,青弋江支流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泾水。《清一统志·宁国府一》记载: 泾水“在泾县南。源出徽州府绩溪县徽岭山,名曰徽水。北流入旌德县界,受清潭水,又经县南,折至县东北与东溪合,又北经石璧山北,又西十里与抱麟溪合,又北经龙首山,北流入泾县界,名曰泾水。亦谓之藤溪……又北至岩潭与赏溪合”。

清朝泾县全图,县城南侧即为泾水

清朝泾县城池

泾县就是以在泾水之旁而得名,它始设于西汉,自南宋属宁国府,元属宁国路,明、清一直属宁国府。因泾县置县较早,甘肃泾州在废府州存县时先改为了泾县,后来由于两地重名,按照“改掉后置县,保留先起名的县名字”原则,只得改为泾川县。泾县在千里之外,取得了命名上的一个小小的“胜利”。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