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有一枝红,秋晚花才放 | 评汉语史研究的丰碑 《汉语史讲义》

作者:裴宏江

张世禄(1902—1991),浙江浦江县人,是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和现代语言学的先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为“复旦中文系十老”之一,他和王力先生并称为我国语言学领域的双璧,为建立中国现代语言学均厥功至伟。

张世禄先生德高望重,是我国现代汉语言学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奠基人,他在音韵学领域建树卓越,在文字学、训诂学、词汇学、语法学、普通语言学领域都有重要的论著。但这些宝贵的学术结晶在作者生前并没有全部结集出版,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经过东方出版中心编辑团队和复旦大学中文系申小龙教授的不懈努力下,张世禄先生生前重要的学术著作——《汉语史讲义》终于在2020年8月付梓问世了。该书洋洋洒洒70万言,是张先生学术成果的一个光辉典范。

点击封面图片可购:

《汉语史讲义》

张世禄  著;申小龙  整理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0年8月

《汉语史讲义》的主要内容

本书分汉语语音篇、词汇篇和汉语发展史三部分。结合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发生发展的角度精微覃思,勾沉探赜。从上古的甲骨文字讲起直到现代的五四时期现代汉语言,对汉语声母、韵母、语调和词汇、句式的发展演变作了细致梳理辨析,全书分上下册,上册包括“语音篇”和“语法篇”,下册为“词汇篇”。

《汉语史讲义》目录

本书全面检点研究了四千余年的汉语史,多有精彩的发明创见,是我国汉语学史研究的珍贵遗产和可喜收获,堪称一部汉语史研究的鸿篇巨著。

《汉语史讲义》扉页

《汉语史讲义》的学术价值

张世禄先生能以宏阔的学术视野和精密严谨的学术思辨来研究汉语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衍变,使得《汉语史讲义》却显示出很强的现代性,体现出一系列的学术创新。而这些正是《汉语史讲义》的巨大学术价值所在。具体说明如下:

(一)断代性:《汉语史讲义》写法更注重断代性,倾向于从断代共时层面,一开始就把断代的汉语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如在上古汉语语音部分,呈现给读者的,不是一个个孤立要素的演变史,而是整个要素关系网络,即分章论述上古音的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和声调问题。从中可见出,《汉语史讲义》秉持现代语言学对语言的共时系统认识,在语言史论述中严格贯彻断代整体性的治学原则。

(二)社会性:语言史是社会史的一部分,《汉语史讲义》在论述汉语历史发展的时候,注意把断代的汉语发展和当时代的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和汉语文学的发展联系起来,和汉语研究的学术史联系起来,和汉语方言联系起来。例如在论述上古汉语语音的时候,首先介绍上古社会和语言的概况、古音学研究的概况;在论述中古汉语语音的时候,分别讨论中古汉语语音发展的社会背景,中古方音和文学语音的语音系统,和音韵研究的兴起。诸如此类,精彩迭出。

《汉语史讲义》努力探究汉语史发展的深刻的社会性,显示出作者对语言的本质特征的深刻理解,具有很强的现代语言学意识。

《汉语史讲义》上下两册

(三)系统性:《汉语史讲义》在讨论“汉语史分期问题的意义”时指出:“只有正确地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事物在发展诸阶段上质的规定性(特点)以后,才能真正认识到事物历史发展的全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从而正确地掌握并驾驭这一事物。”(《绪论》第四节)遵循此一原则,《汉语史讲义》一书,在“语音篇”“语法篇”“词汇篇”的论述中贯彻系统性的原则,将语言学个要素的发展联系起来研究,从时代发展和语言学内部演进的角度完整辨析,形成严密科学的学术系统,阅读文本,能感觉到“语音篇”“语法篇”“词汇篇”各自是一个学术理路的严整系统,而三者的结合又共同构成了完整科学的汉语史学术系统。

《汉语史讲义》目录

(四)多维度的体例特色:作为曾经的讲课教材,《汉语史讲义》的编写体例实现了一系列多维度的创新:语言史和语言学史相结合,语言史和研究方法相结合,语言史和方言研究相结合,语言史和口语研究相结合。由此,《汉语史讲义》成为一本既能综括语言学外部因素的影响,又深入捕捉语言学内部发展规律的科学著作,面面俱到,学术视野深广宏阔。

《汉语史讲义》的出版价值

讲义完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条件的限制,都是人工刻蜡纸后油印的,作为张先生复旦授课的讲义,体现了作者的治学思想和治学智慧,从1956年起,历经文革岁月的颠沛,明珠沉埋,宝剑蒙尘,经漫漫60余载而能保存完好至今,并在此次整理中被发现,殊为不易!此次经整理后首次刊行,堪称是汉语学术出版史上的瑰宝,也是学术出版史上的重大发现和收获,必将嘉惠学林,为广大喜欢汉语、热爱汉语的国人服务!

《汉语史讲义》的编辑简况

本书底本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油印本,这使得《汉语史讲义》的校订整理工作极其繁重,上海东方出版中心的编辑团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编纂整理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原著语言的整理:尊重原著的整体语言风格和行文特色,不妄加改动,尽量予以保留。尊重原著内容:由于原著写作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材料不够准确,我们不作订正,保留原著的面貌。因为这毕竟是时代风貌的体现。删改过于意识形态化的语言,有些语言过于意识形态化,和现今读者会相对梳理,则适当选择加以删除。统一语体。将原著中的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适当调整,使之文从字顺,声口如一。

(二)原著标题及注释的整理:体现在统一各级标题的语言结构,使各级标题语言的简明精当,且整饰工稳。又根据文本的学理性和逻辑性,适当增加小标题和调整小标题,使标题更加清晰科学,与文本内容更加吻合。对于原著注释,核对文字,统一体例,并使引文和正文以不同字体,判然分明。

(三)原著文字及内容的整理:将原油印本中的错字和漏字、不规范的简化字、不科学的民间俗字一一规范之,并做到文字前后一致,全书统一。对于全书内容的整理,颇费精力,因为原著例证达几千条之多,多出自古代文史典籍和语言学著作,一一核对原文,查漏补缺,改错订正,尽量做到准确无误。

作为年代久远的油印本,底本很多文字模糊不清,内容体例头绪繁多,虽然编辑团队尽了极大努力,但肯定还会有疏漏之处,只好等再版继续优化,务必《汉语史讲义》能成为语言学领域信得过的学术精品。

五 

结语

本书的出版为汉语言学史做了一个全面翔实科学的实录,也为嗣后汉语学的学术研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欲知汉语的语音变迁、语法衍变、文字形态、语词形态渊源推展,欲了解汉语之丰厚优美,欲感知祖国语言的悠久光华,欲切身亲近祖国文化,《汉语史讲义》正是一面清晰的镜子,从中可以看到汉语的过去、现在,可以感知久远的记忆和清晰的现实。

汤显祖诗云:“独有一枝红,秋晚花才放。”《汉语史讲义》正是祖国学术园地的一树繁花,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经过精心培育后,老树繁花,愈见其华,依然能绽放出无尽的美丽,奉献给爱她、喜欢她的学界和读者朋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