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是怎么来的?
河图洛书是怎么来的?
自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文化的根源,就散落与我们今天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旁门左道”之中。
中医、太乙、六壬、奇门......很多基础的天文历法学问与道理,甚至是河图洛书的最本来面貌,就藏在这些学问之中。
不信请看下文。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洛书到底代表什么?
阴阳、四象、五行、八卦、九宫、天干、地支。
所有我们想要了解的一起,都已经凝缩在这两个图上。
昨天文章提到,中国文化的根本在于阴阳,而阴阳的道理来自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首先,通过最长昼夜确定夏至冬至,通过昼夜等长确定春分秋分。
春夏秋冬,即是时间,也是空间。因此南北东西分列四方,子午卯酉分列四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列四方,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统于四方,水火金木对应四方。
有四方,即有中央,四方与中央构成河图,东南中西北,木火土金水。五运、五行、十天干融于其中。
那么为何是五运和十天干?《黄帝内经》中讲了这一段话: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素问·天元纪大论》:“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五运化气而生十天干,这里提出的天文学依据是以二十八星宿为基本坐标,因此十天干的运用,实则是以二十八星宿为依据。而其背后的道理已经在《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和干支历法的天文学背景》中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于十二地支的确定,与二十四节气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确定与十二月建有关,十二月建与北斗七星有关,十二月建与十二气有关,十二气的确立与六气有关,六气的推定在黄帝内经中有详细的介绍。
中间六步气永远不变,为主气。周边六个圈为客气,随年支变化而变化。
《黄帝内经》: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
每四年一个周期,第五年初之气,始于水下一刻。
六步气和十二气,十二节,十二月,十二地支紧密联系。
而周易卦象为六爻,其皆出于此乎!
我们继续分析【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这段话。
一年365日又四分之一日,一日百刻。如果把日换算成为刻,一岁就是36525刻,每年六气,每一气得6087.5刻,因此可以得出初之气到六之气,每一气的时间跨度为60日又87.5刻。所以初之气,终于87.5刻。
二之气,终于120日175刻,即终于121日75刻。
三之气,终于180日262.5刻,即终于182日62.5刻。
四之气,终于240日350刻,即终于243日50刻。
五之气,终于300日437.5刻,即终于304日37.5刻。
六之气,终于360日525刻,即终于365日25刻。
所终时刻,于经文一一对应,分毫不差,由此推得六步气实为365日又四分之一日。
这些都是巧合?与天文学一同出现的巧合?
同时,黄帝内经还有另外一段话:5日之谓侯,3侯之谓气,6气之谓时,4时之谓岁。5*3*6*4=360日。
为何一个时间为365日又四分之一日,一个是360日。
这就又回到我们那天分享的文章《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和干支历法的天文学背景》
【靳九成等2010年发现天人合一第2规律:太阳周日视运动及五曜视运动的精确共同会合周期为60年 (1年=360日)
干支纪日最早,但干支纪日的背后玄机一直是千古之谜。
定义1年=360日。显然1年=0.9857年,1年=1.01456年,年与太阳周日视运动周期日有公约数。
依表2,五曜周年视运动(或公转)周期可近似表为:T≈ T=10/41年,T≈T=5/8年,T≈T=2年,T≈T=12年,T≈T=30年,其公约数为60年,自是太阳周日的公约数,故60年(21 600日)是太阳周日视运动及五曜周年视运动的共同会合周期,称为天人合一第2规律,并可用六十甲子纪年。
60年=360×60日,与日甲子有公约数,因此每连续60日之间的差别可用日甲子表征。日甲子滚动360次就把60年轮回周期正好纪完并周转,其不同日甲子的相同干支日间之差别(如甲子日和下一个甲子日)可结合所在月甲子、年甲子区分开来。日甲子能体现太阳、水、金、火、木、土六曜周日、周年运动对地、对人体影响的日间变化,结合月甲子、年甲子能兼顾月球影响,体现七曜运动对地、对人体影响的日间变化。可见干支纪日的天文学背景为天人合一第2规律。
黄帝内经中曾有记载:“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这种1年=360日的历法,中医学界称之为六十干支历法,其谜一直待破,现可解读。】
再来看洛书,似乎一切都可迎刃而解了!
参天:天数(天的变数)为三(参)。
两地:地数(地的变数)为二(两)。
所以,天地的易数(变化)二三为六(六个阶段),故而易六爻而成卦,以经天,以弥地。。。
一三七九左旋乘以3,余数为3、9、7、1
二四六八右转乘以2,余数为4、8、6、2
后天八卦之位由此而生。
九宫与洛书同出一门,而奇门对于九宫的运用,以及与之对应的星宿,都是明确的记载。
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八卦,均与天文观测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