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下陷一案
大气即宗气,名称首见于《内经》,但未详细提出辨证论治方案。大气相关疾病诊治首出自《金匮要略》第十四篇,“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气”即为胸中大气(宗气),方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阳虚水饮不化的“气分”证。在辩证论治方面,至张锡纯衷中参西一书问世才臻于完善。最近遇到典型大气下陷一证,具体如下:
2020.05.08 XXX 女 40岁
主诉:胸闷气短2年余
既往:甲亢多年治愈后复查未复发;自诉有“鼻炎”,时有晨起流清涕
症状:
1.胸闷,无胸痛,气短,活动时明显,易疲劳;
2.腰部冷痛,双下肢冷感,天气寒冷明显;
3.偶有头痛,太阳穴附近明显,无头晕,后项畏寒,恶风;眼花,无眼干;
4.自觉发热,每日下午明显,盗汗;
5.纳可,口干,无口苦,食后腹胀,大便时溏,不喜冷水;反酸,呃逆,烧心;
6.卧时觉喉间有痰,痰色白,量少;
7.心烦,因遇事不遂时有加重;入睡难,多恶梦;
经:经期提前1周,量一般,色淡,夹有血块,如黄豆大小,经期腰酸,
舌:舌淡,舌中部见少许瘀暗,舌较润
印象:(不妨思考)
处方:
柴胡18g 桂枝10g 干姜10g 黄芩3g
龙骨10g 牡蛎10g 天花粉5g 炙甘草5g
白术10g 茯苓10g 当归10g 川芎10g 5剂,去滓再煎
(患者于当地药房自行购药,服后自觉体倦乏力,服药时发现汤药无辣味,后检视发现无干姜,遂于另一药店购3剂继续治疗)
2020.05.14复诊
心烦,口干好转,盗汗稍好,痰量较少。
新出现咽干,无咽痒痛不适,今日下午活动时出汗较多(服最后一剂药出现),余不适同前。补充:夜间易惊易醒,白天稍好,诉眼干。补述气短时自觉叹息后稍缓,咽喉有顶住感。
印象:(不妨思考)
处方:
黄芪24g 干姜12g 当归12g 桂枝10g
甘草6g 柴胡6g 黄芩6g 天花粉12g
伏神15g 白术10g 龙骨15g 牡蛎15g 5剂
左为夜间刷牙后拍摄,右为晨间饭后约1h拍摄。考虑拍摄环境影响色温表现,暂认为舌为淡红舌,而较上次稍红
2020.05.21三诊
胸闷无,气短少,仅重体力劳动时察觉,言语较多时稍咽干,入睡尚可(30min内入睡),恶梦很少,无易惊易醒,夜间醒来0-1次,余不适均明显好转。
印象:大体治愈
处方:遵前方巩固治疗
黄芪15g 干姜8g 当归10g 桂枝10g
甘草6g 柴胡6g 白术10g 天花粉8g
伏神10g 龙骨10g 牡蛎10g 鸡内金5g 3剂
按语(太长不看版):
初诊:心烦、遇事不遂时有加重,提示肝气郁滞;食后腹胀、便溏、不喜冷饮,考虑脾阳虚;口干、眼花提示津亏。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复诊:胸闷、气短,上焦(阳)气不足;咽喉顶住感,有痰,气不升;畏寒、恶风,卫表不足;呃逆、腹胀,脾胃气机失调;腰、下肢冷痛不适,下焦阳虚。中上焦气虚,表虚,下焦阳虚,升陷汤证。
按语(详版):
初诊印象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是以病机角度考虑。参郝万山教授所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应为肝郁、脾(阳)虚、津亏为着手。心烦、遇事不遂时有加重,提示肝气郁滞;食后腹胀、便溏、不喜冷饮,考虑脾阳虚;口干、眼花提示津亏,三证已具备。
但患者多年胸闷气短,腰部及下肢的冷感,似乎表明不单是肝脾的气机问题,至少从脏腑辩证的角度考虑,(气)阳虚程度明显较重,卫表也有明显的亏虚,趋向于全身性的表现,所以这不单是气机升降失调(郁滞)的结果。
复诊时,患者心烦、口干明显好转,参舌象舌质较前红,提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有明显转机,气郁已有好转。但此时其他症状均未见明显好转,反而出现咽干、出汗,结合胸闷、气短等其他症状,表明患者现在气分非常虚弱,尤其是上焦(阳)气不能升的问题。
从脏腑辩证的角度考虑,应该是有脾、肾阳虚,胸阳不振,卫表不足等,呈现一派阳气亏虚的表现。以此为着眼点,可能会考虑右归丸、附子理中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组方。但麻烦也是在这里了,由于没有当面诊断,没有脉象支持,且症状表现实在繁杂,根本无法抓住重点。此时不妨跳出一般的辩证思路,从新的角度重新思考气机运行理论。
张锡纯升陷汤证中提到,“肺司呼吸,人之所共知也。而谓肺之所以能呼吸者,实赖胸中大气……肺气呼吸之外,别有气贮于胸中,以司肺脏之呼吸。而此气,且能撑持全身,振作精神,以及心思脑力、官骸动作,莫不赖乎此气。此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愦,脑力心思,为之顿减”。大气的地位举足轻重,“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由此知本证虽症状多样,且和一般意义上的气虚证多有相似之处,但病机上确实有很大不同。
本例的病机分析:
1.胸闷,原因是“因呼吸不利而自觉满闷”;
2.气短,是大气虚证最多表现,甚至和喘证极其相似,“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
3.发热、汗出,“其时作寒热者,盖胸中大气,即上焦阳气,其下陷之时,非尽下陷也,亦非一陷而不升也。当其初陷之时,阳气郁而不畅则作寒,既陷之后,阳气蓄而欲宣则作热。迨阳气蓄极而通,仍复些些上达,则又微汗而热解;
4.咽干,“津液不能随气上潮也”;
5.恶风寒,系卫表不足,参《总论喘证治法》:“人身之外表,卫气主之,卫气本于胸中大气,又因肺主皮毛,与肺脏亦有密切之关系。有时外表为风寒所束,卫气不能流通周身,以致胸中大气无所输泄,骤生膨胀之力,肺悬胸中,因受其排挤而作喘。又因肺与卫气关系密切,卫气郁而肺气必郁,亦可作喘”。不仅点明了大气和卫气的关系,并且说明了外感兼喘和内伤致喘(和喘证仍有区别)都和大气下陷息息相关。
基于以上所述,二诊时处方以升陷汤升补大气为主,兼柴胡桂枝干姜汤调节气郁。
附议:从理论角度出发,是否可以先用升陷汤再用柴胡桂枝干姜,或者同时使用?参张氏理郁升陷汤证所论,在有气机郁结的情况下,用理郁升陷汤可以做到理郁和升陷并行。笔者反思此问时,认为本例还是应先调整气机再行升补。
到底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实际上应以两种病机的轻重为标度。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中柴胡用量较大,更多考虑的是祛邪,不以升阳为主。如果单是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从经验处方,一般用量至少12-15g以上。而升陷汤证用柴胡以升肝气为主,用量一般为2钱(6g),不超过3钱(9g),有一案用至8钱(24g)但分多次服。
另外从理郁升陷汤证看,一则附案以胸闷、胸痛为主诉,用行气药后“忽发寒热”,“诊其脉,无力更甚”,此时才确诊为大气下陷证。另一案是肚脐下癥瘕,处方加重活血药,减升麻。结合原文“胁下撑胀,或兼疼”来看,此二证应该是大气下陷而兼有肝气郁结。本有大气虚,则暗含肝气和或脾气不升,而更因肝气郁结较重而变生诸证。
在脾的气机和肝脾气机运行方面没有明显表现,所以可以升补与疏郁并行,甚至以升陷为主,佐以疏肝药。反之,若脾的气机和肝脾气机运行郁滞较重时,而郁滞不除,升补可能会使气机更不利。而如果从疏肝行气的思路着手,以至于见大气下陷证而用行气破气药,更是张锡纯特别强调的禁忌症。综上,气郁而大气虚,如郁滞较重,应斟酌应用升陷法,需更多临床验证。
张锡纯升陷汤证附案:一人,年二十余。因力田劳苦过度,致胸中大气下陷,四肢懒动,饮食减少,自言胸中满闷,其实非满闷乃短气也,病患不善述病情,往往如此。医者不能自审病因,投以开胸理气之剂,服之增重。又改用半补半破之剂,服两剂后,病又增重。又延他医,投以桔梗、当归、木香各数钱,病大见愈,盖全赖桔梗升提气分之力也,医者不知病愈之由,再服时,竟将桔梗易为苏梗,升降易性,病骤反复。自此不敢服药。迟延二十余日,病势垂危,喘不能卧,昼夜倚壁而坐;假寐片时,气息即停,心下突然胀起,急呼醒之,连连喘息数口,气息始稍续;倦极偶卧片时,觉腹中重千斤,不能转侧,且不敢仰卧;其脉乍有乍无,寸关尺或一部独见,或两部同见,又皆一再动而止。此病之危,已至极点。因确知其为大气下陷,遂放胆投以生箭一两,柴胡、升麻、净萸肉各二钱。煎服片时,腹中大响一阵,有似昏愦, 苏息片时,恍然醒悟。自此呼吸复常,可以安卧,转侧轻松。其六脉皆见,仍有雀啄之象。自言百病皆除,惟觉胸中烦热,遂将方中升麻、柴胡皆改用钱半,又加知母、玄参各六钱,服后脉遂复常。惟左关三五不调,知其气分之根柢犹未实也,遂用野台参一两,玄参、天冬、麦冬(带心)各三钱,两剂全愈。盖人之胸中大气,实司肺脏之呼吸。此证因大气下陷过甚,呼吸之机关将停,遂勉强鼓舞肺气,努力呼吸以自救,其迫促之形有似乎喘,而实与气逆之喘有天渊之分。观此证假寐片时,肺脏不能努力呼吸,气息即无,其病情可想也。设以治气逆作喘治此证之喘,以治此证之喘者治气逆作喘,皆凶危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