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百日观察,人们习惯还没养成
观察北京部分社区垃圾强制分类己经百多天了,每天借助轮椅在大屯北路附近十几个楼区观察垃圾分类情况,也曾去过锣鼓巷观察哪里商业区和平房居民区的垃圾分类情况,所发消息真实,但由于范围小这些环保小故事肯定会有局限性。
百多天来,从红马甲监督指导,还是从厨余垃圾二次分拣实践上看,或者从锣鼓巷居民区早,午,晚定时上门回收的情况看,都说明有人管理就好些无人管理就差些,证明现阶段乃至一段时期内,垃圾分类需要有人监督指导是必要的,采取强制的管用的措施也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彻底督促人们从源头上分类投放,才能把人们几十年形成的混装混投习惯纠正过来,才有可能使可烧垃圾减量最大化,才有可能增量可循环资源最大化,才有可能实现垃圾分类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零废弃,节约型,资源循环利用型城市的建设,使北京的分类减量更有指导和引领意义。
为了这一目标实现,官民要深入学习“条例-法定义务强制分类”的伟大意义,坚决执行北京条例规定的“四分法"放弃"两分法“,官民都不要依靠依赖二次分拣和拾荒,而是真心实意的推动和实践源头分类,努力尽自己的分类义务,从而不断提升人们的环境意识。百多天来,从观察中体会到:
1、倡导社区装修垃圾,大件物品丢弃时不落地,实行预约制,回收公司按预约定时定点回收运输,减少小区脏乱差,保持社区文明卫生环境。
2、撤桶并站建设垃圾房,实行早,午,晚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或回收垃圾,确保垃圾分类的可持续性,垃圾房内配置居民暂存厨余垃圾桶的位置,为落实市委两个一把手视察石景山区垃圾分类指示精神,推动居民使用好两袋一桶(两袋即装其它垃圾,可回收物品的循环袋和装厨余的循环桶)与禁塑相向而行。社区垃圾房约每千人一座,其建设可采用募集社会资金市场运作模式,垃圾房的值班人员,可动员本小区居民义务轮流值班(在职职工值班时的待遇由原单位负责,退休职工和居民的值班补贴由组织单位负责),也可以鼓励拾荒者合伙承包垃圾站房,还可以租赁给专业公司搭理,除公益义务志愿者外,实行谁参与谁受益谁受益谁负责的市场多元运营方式,切忌一刀切。
3、尝试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废旧资源超市,鼓励居民兑换兑现旧物,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例如可以利用闲时的防空设施。
4、尊重,鼓励,支持回收小哥,给他们提供免费回收场地,协议他们想办法多收,应收尽收,特别是回收低附加值的物品。
5、呼吁政府把建设垃圾焚烧厂的部分资金前移到分类减量的前端用于分类后端处理的研发,加快科技助力垃圾分类,把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妥善处理循环利用,建设零废弃节约型首都北京。
6、北京的社区垃圾站建设起点可以高一些,模拟遍布北京的“卫生间“模式建设,改变垃圾桶站臭气熏天乱七八糟的状态,使人们感觉到投放垃圾和入厕一样重要而贯穿人的一生,期待北京的垃圾文明领先全国。
7、最关键的是加大北京条例的学习讨论,切实端正牢固树立法定义务分类思想意识,放弃依靠依赖二次分拣和拾荒的思想,坚持"条例"规定的"四分法”,放弃"两分法",尽公民的义务提高公民素质。
最后,北京垃圾观察团继续分享观察北京垃圾分类的情况,期待北京垃圾分类不断上台阶。同时,我们正在组建北京垃圾分类观察团,希望有北京的志愿者和伙伴能加入到北京垃圾分类观察的队伍当中,有想参与的请加小编微信ishghy
作者简介:张祥,民间环保人士,环保斗士,北京乐水行发起人之一,资深领队,曾被北京评为首届环保明星,曾被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特聘为“北京环保志愿者监督员“。乐水行带队7年,主导清河污水直排调研,推动北京三年治污计划出台,病后到至今一直关注乐水行以及其他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