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的回忆 (王曙摄影散文之919)

王曙摄影散文之919

老照片的回忆

当年(四十年前)外出采风的艰辛确实和现在没法比,不像现在村村通公路,交通特别方便,有自驾车可以随心所欲地直达目的地。那个时候必须要乘坐数量极少的班车,按照班车的时间去安排,很多时候要搭乘“大篷车”或者手扶拖拉机在崎岖的山路上蜗行,充满危险和挑战性。我们经常地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徒步在弯弯的山道上,走过一个村又到另一个村落。还别说,一路上的风土人情和瑰丽风光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拍摄机会和精神享受。现在,交通方便了,也有弊病,许多的素材都在飞驰的车辆旁一闪而过,甚至在舒适的车厢里昏昏欲睡之中失去。摄影人也变得懒惰,车停着路边下车举起相机就拍摄,有的坐在车里摇下车窗拍摄。变得如此不谨慎,不细致,不深入,浮躁而粗心。

三十七年前的春天,我和浙江日报的程学武,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许志刚,吉林画报社的李立结伴而行,从杭州出发赴富春江采风。一路上乘坐长途车达到义桥镇,这里是钱塘江,富春江和浦阳江汇合之处。站在义桥镇江边的城墙之上,放眼远眺,江面无比辽阔,清澈蓝绿的江水碧波荡漾洗涤着两岸的村庄,浩浩荡荡地向东流淌而去。江面上渔舟点点,远处被江水簇拥着似乎漂浮在水面的村落影影绰绰,炊烟袅袅漂浮在村庄上空,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强烈的吸引力。

记得,我们乘坐渡轮忽忽悠悠地在碧水之上蓝天之下行驶了半个多小时,来到对岸的一个被梨花紧紧包裹着的小村庄。这里的梨树格外高大,梨花正处鼎盛期,满树洁白。风过,雪片似的花瓣飘飘洒洒落了一地,树影婆娑之中若隐若现地看见白墙灰瓦的村落,显得如此空灵与静谧。若不是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和鸡鸣,会怀疑自己进入了一幅静止的水墨画的画面之中。

进村后,几乎是一步一个景幻,浓郁的乡土气息将我等紧紧地缠绕着。在一家庭院之中,一位白发苍苍的奶奶正在专心地摇着纺车纺线,身旁一个别有情调的摇篮中熟睡着一个孩子,老奶奶不时地望一眼安然酣睡的孙子,一脸慈祥,一脸甜蜜从深深的皱纹之中流淌出来。那张红扑扑的小脸,那老奶奶飘逸的银发,那一树雪白的梨花,相映成辉酿造出一种有滋有味更是原汁原味的乡情。我们着迷似地拍摄着,总想将这种温馨与甜润统统地收藏这照相机中,镂刻这脑海之中。

我当时用的是传统相机,彩色胶卷,由于囊中羞涩,特别舍不得按快门,琢磨来琢磨去地拍摄,但还是拍摄了十多张片子,有些心疼。

从乡村捯饬了几次车,来到绍兴,满街道飘散着“油炸臭豆腐”的香味,二话没说,每个人先来几块解解馋。然后就进了鲁迅故居,从三味书屋到不大的百草园,我们回味这鲁迅先生童年的乐趣。在宋朝修建的沈园,我们重温着陆游和表妹唐琬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大家面壁高声朗读着《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还有唐琬和上的那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诗词哀婉动人,饱含的情感复杂,脍炙人口地穿越七百多年的时空,让人备受感动,那爱情的悲剧故事让我们都沉浸在深思之中,沉默寡言起来

记得我们还特意赶到“咸亨酒店”,要了几盘茴香豆,几壶绍兴黄酒,倒在粗犷的瓷碗之中,大口而饮,一面品酒,一面津津有味地咀嚼着满是虫眼窟窿的茴香豆,摇头晃脑体验一次孔乙己的“多哉,不多矣!”的场景。多才的程学武借酒兴要求大家每人一句地凑一首诗,按年龄大小为序:

我言到:   瓷碗举过首,

程学武:   咸亨聚朋友。

李立说:   今品茴香豆,

许志刚:   来年楼外楼。

哈哈哈哈!狂哉,不亦乐乎!

一幅老照片的回忆激发多少往年轶事;

一幅老照片的回忆勾起多少故里乡愁;

一幅老照片的回忆产生多少老友情谊;

一幅老照片的回忆沉淀多少芳华情怀。

2021.5.28于七都吟洲东江沙

春天的故事  (传统相机,尼康F4  光圈8,  速度125  富士21定彩色胶卷)

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  (传统相机,尼康F4  光圈5.6,  速度60  富士21定彩色胶卷)

喧闹的春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