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名作家为何越来越少
文:周峄峤 聂传安
当你在翻阅一帮十三四岁孩子的文章时,突然见到诸如《中国的名作家为何越来越少?》这样的题目,是不是吓了一跳?
你会不会想:这是初中生涉及的话题么?
其实,当我看到10班周峄峤周记里出现这样的题目时,我的心真的有点惴惴:小伙子,你以为写文章像你打篮球一样容易么?
但看着看着,不由赞道:小子,说得还挺像回事的嘛!
“我想当作家!”
星期六我去上课,听到了一个同学说出这样一个理想时,我十分震惊。毕竟现在如果问十个同龄人,说不定连一个想当作家的都没有。放眼全国,只要稍作留意你就会发现,当今社会中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作家正在不断减少。(由同学之话引出本文要讨论的话题。这是议论文常用的开篇方法。从内容上看,峄峤的关注点异于许多孩子,显示出家庭影响的影子)
从潇潇洒洒的李白到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中国历史上涌现了不少的文学家,所谓文学家便是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作家。但在历长河中,中国文学家的数量可以用一个正在从底向上建造的三角形一“个”表示,不断减少。(从历史的纬度看出一个严峻的现象。这是提出问题环节)
(著名作家贾平凹漫画像)
那么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开始分析问题)
在我看来,可能有以下两点:(“可能”,没有确定,语言表达富有弹性,恰好符合中学生认知不一定全面准确的特点)
其一,想象力被不断束缚。现如今,人们的视觉艺术不断发达。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用照相机等工具记录万下事物,令人们的视觉艺术发展,从而导致想象力空间的变窄,但写作所需的却是后者。想象力越局限,人们“编故事”的能力就越弱,从而无法创作出更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但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科技在发展。从此便十分怀念海绵宝宝所说——要有想象力!(原来科技让想像力萎缩了)
第二,文学家、作家更职业化。马克思曾指出:“现在的艺术更像是一种艺术生产。”说的是什么呢?就像是在农耕社会,人们便不是将作家当作一份职业,而是发自内心的写作,更是纯粹的文学艺术。如苏轼这种了不起的人物,当官才是他的职业,写作只是爱好罢了。鲁迅生活在很艰苦的时代,写作就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为了唤醒那个时代沉睡的心灵……然而现在,文学家有些却加了点物质成分,更具有功利性。通俗点讲就像是我们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作家的职业化却仍旧无法避免,钱总是能勾起人心的贪婪。(现在的作家太物质太功利了)
由此,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很可能形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
虽然说这两种现象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些改变。(解决问题阶段)
首先,我们要减少依赖电子设备的频率,尽量改掉屁颠屁颠跟在电子设备后面的习惯,多动脑,勤思考。(解决想像力问题)
其次,虽说作家正在不断职业化,但总有好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不少经典作品,我们应该多去阅读,培养发自内心热爱写作的情感。(解决作家物质化问题)
希望大家越来越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也希望我们再听到谁说“我要当作家”时,觉得平平常常,一点也不再震惊。(照应开头,憧憬美好未来)
(金庸漫画像)
初二刚刚正式接触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式的结构这些孩子也只有感性认识。所以,当我看到峄峤文章三部分齐全,并且解决问题部分针对性很强时,不得不感慨这孩子写文章时从容自如、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不过这小家伙还是要说明是否仅是“中国”作家面临这样的问题。
读此文,感觉这不太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倒像是一个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的老学究。
这孩子是班里篮球第一高手,成绩又总名列前茅。
唉,的确有点让人羡慕,嫉妒,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