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发现秦简,胡亥继位之谜终揭开?专家:我们冤枉秦始皇2000年
“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不威不伐恶,不笃不虚亡,距之不得留,残虐以促期,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开创封建王朝历史的第一位皇帝,身上向来围绕很大争议。《史记》作者司马迁写秦始皇的暴虐凶残、愚昧荒诞写得十分活灵活现,可以看出他对秦始皇有很多不满。此外,司马迁对秦始皇死后继位的胡亥,评价更差。
在他看来秦始皇属于暴君,胡亥属于强化版暴君,因为胡亥继位后不体恤天下民情,那边郦山工程还没完,又接着修阿房宫,大兴土木加重徭役导致了秦朝短命,秦虽然居关中享有天赐便利,也经不住秦始皇、胡亥两代暴君这么无休止折腾。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鲁迅先生对秦始皇的评价,鲁迅先生虽然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称赞司马迁的《史记》,同时却认为秦始皇获得“暴君”评价有点冤,因为秦朝只历经14年便灭亡了,“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那么,到底是鲁迅先生的评价中肯,还是长期被视作正史的《史记》更对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一个千古谜团入手:秦始皇驾崩之前,究竟传位给谁?按《史记》,胡亥继位是一场能佐证秦始皇暴虐又糊涂的阴谋:
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赵高)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
这段不光讲了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如何篡改遗诏,害死秦始皇本想立的长子扶苏,立了秦始皇十八子胡亥,还提到这笔糊涂账的缘由是秦始皇自己太过愚蠢荒唐。秦始皇驾崩于公元前210年第5次东巡途中,他临死前身体已经非常差了,但他不喜欢臣子说他可能要死,谁提谁遭殃,于是,没人敢请求立太子。
直到最后一刻,秦始皇终于感觉无力回天,匆忙写诏书想让长子扶苏回咸阳继位,但中车府令赵高截住了诏书,瞒住秦始皇已死的真相,改立胡亥为太子,赐死扶苏蒙恬,等胡亥回咸阳,立刻拥他做了皇帝。也就是说,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是秦始皇自己给的机会,要是他早点颁下立扶苏的诏书,赵高还敢那么胆大包天吗?
所以,“胡亥篡位”之说和“秦始皇暴虐糊涂”之说紧紧联系在一起互相佐证,胡亥继位后种种胡作非为,也常常被拿来和秦始皇一块儿作评价,比如从公元前212年开始兴建的阿房宫,因为是秦始皇起头、胡亥继承,史书中常常被定为秦朝灭亡原因,“阿房阿房亡始皇”。
但《史记》的记载其实也存在很多疑点。2009年,北大藏西汉竹书第3卷《赵正书》就引发争议,因为它写到:胡亥继位是秦始皇下诏指定、李斯在场见证的。专家分析,《赵正书》和《史记》说法不同是因为秦末汉初秦始皇传位之谜就有多种版本,司马迁选了其中一种;
而《赵正书》面世四年后,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又发现了一批新简牍,这批简牍共计5000多枚,被藏在14口古井之中,它的年代早起战国,晚至孙吴,著名的“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诏书”便在其中,这份诏书与同批简牍在2016年作了发掘报告,因为长期藏井下有变形损毁,综合专家意见可知主要内容如下:
“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即秦二世胡亥)奉遗诏,今宗庙吏及箸以明至治大功德者具矣,律令当除定者毕矣。以元年与黔首更始,尽为解除流罪,今皆已下矣,朕将自抚天下......毋以繇赋扰黔首,毋以细物苛劾县吏,亟布。”
这段话理解起来很简单,公元前210年,胡亥继位,为了稳固天下人心颁诏表示文武官吏应该各司其职,他将和秦始皇一样巡视天下,赦免一些百姓罪过,百姓不要为小事苛责地方县吏,县吏也不要给百姓增添徭役负担,总的来说是些漂亮话,重点还是在那句“朕奉遗诏”。
很明显,这是胡亥在强调自己继位是秦始皇指定,名正言顺。考古专家发现,这简牍的文书格式、传送时间说明都符合历史记载,“以元年与黔首更始”以及“朕将自抚天下”等句也和《赵正书》中胡亥“有(又)欲起属车万乘以扶天下,曰'且与天下更始’”很接近,这代表,司马迁所说的秦始皇稀里糊涂造成胡亥篡位恶果只是一家之言,不能证明完全准确。
何况《史记》中很多关于秦始皇的内容,细究起来也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如果秦始皇属意扶苏,为什么把他远远打发到北境去呢?如果胡亥没任何优点,秦始皇出巡时为什么只带他,“馀子莫从”?秦始皇和胡亥都不是完美的皇帝,他们大搞建设加重徭役负担应是真,但这些史料的互相矛盾,至少说明真相并非司马迁描述的那样简单,秦末汉初时,有关说法真假就已经分不清了。
这也就意味着,秦始皇的“暴君”之名很可能如鲁迅先生所说,是因为秦朝二世而亡、后世评价他时不够中肯,甚至将胡亥的一些罪名移到他身上混着评价,才导致世人以为秦始皇昏聩暴虐残酷到了令人发指程度。我们可以和汉武帝做对比,汉武帝也有穷兵黩武的缺点,但为什么后世对他的评价是“雄才伟略”呢?
因为汉朝并没有短命,汉武帝后还有汉昭帝、汉宣帝等明君,如果汉朝在汉武帝手上或他死后不久亡了,历史对他的评价也不会好到哪去,所谓成王败寇便是如此,秦始皇背2000多年“暴君”名头,确实有些冤枉。
历史上的始皇嬴政,13岁为王,24岁解决吕不韦之患,38岁扫灭六国、称皇帝,让分裂数百年的古中国重新归一统,功在千秋。嬴政并不完美,他也骄奢自大、也梦想长生,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所创造的功业,是后世任何一个以“明君”自诩的皇帝都难望其项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