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有望 (长篇连载)二卷 春天里 2
洛云飞书生气极浓,书中流连太久,他还不会与陌生人说话,尤其是陌生女子,也不屑于谈些生活琐事。对他的话,胡萍如听天书,她懵懵懂懂的样子,半低着头,两手不住地挽弄着辫梢儿。她不可能知道,这个个头不高的文弱书生,他的忧郁他的忧患,他的思考,其实 早就超出了一般人的视野。虽然他不写文章,他和朱友剑一样是教师,也是民间学者,真正的知识分子,民族的良知与大脑。他也曾狭隘、自私、虚荣,有孤独的奋激与嫉妒的心态,但他更喜欢奋进、反思,不断的学习与奋斗使他尝到了超越艰辛与痛苦的快乐——一种理性升华的快感。
他读过黑格尔的书,更多读了马克思的书,在冷酷的现实中,他借助哲学,逐渐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有机体存在着能量对流、转化与守恒,相辅相成与相反相成的人际关系,有着差异与对立的动态平衡。在生活中,他是浪漫主义者,他总是固执于自己的判断和理想意向,试图使现实更加理想,因而他又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他有经久不息的骑士精神,但他不是唐吉可德,他能透过风车看到古城堡,能看到生活中的“巨人”其实只是一些机械的无谓的风车。他不想做“智虑不离乎钟釜,慈爱不外乎妻子,则一室之人而已。”,而是立志要做“言为世法,动为世表,存则仪其人,没则传其书。”(张尔岐语)的大丈夫!
洛云飞一连串的问话,让胡萍很窘迫,最后她说:“我觉得我不行,不过我也是希望找一个文化水平高的。”“那么,我们改天再谈吧。”洛云飞说。当霍阳从胡萍口中得知这种结局,他几乎一夜没睡好。可是当他知道洛云飞并无意见。他的表情才恢复了欢乐,无疑,他有一副厚道的脸膛,却怀揣一颗市侩的心。与胡萍相识的第三天,洛云飞要求见她。她以为一定是男方变了卦,她那份傲岸的冷漠,却是误会了对方。他当面送她一本《简·爱》,一本蓝色塑皮日记本。这时她这才眉开眼笑,知觉防御的墙立即化为乌有。
在这第一个月里,只要洛云飞没有音讯,胡萍就以为关系马上告吹,每一次见面,她总要以虚假的高傲等待着这种消息。可是,说起话来,她又会发现洛云飞没有这个意思,于是她全身心放松下来,她把当面递给她的信捂在胸口,一种陶醉的神情,让洛云飞终生难忘。从芙蓉中学到城西小学不过三里地,他们书信频繁,或者让学生捎,或者霍阳转,或者邮局寄,一次书信就会几页稿纸,信中那温情的关心,火热的语言,在邮局的小台称上总是超重。洛云飞坚信自己已经找到了知己,而且他相信她的潜力和才能。当他们再次相见,她似乎健谈了许多,从学习到工作,从她哥、嫂到她母亲,她的话语象奥运火炬,热情奔放,动听的语调不绝于耳。而他则是一个并非愚钝的忠实听众。
“我嫂子总是爱笑,她很疼我,她常对我说:结婚后住过来吧,娘家距离单位这么近。”“我在家是老小,我妈不放心我,她希望我能早早成家,她怕自己说不定哪个时辰就……,心里很急,一说起这事,我妈就掉泪。”她看他一眼,低眉说完了这段话,她是在掩饰她内心的激动,但她的语调分明流露了她的情感,她的心情时儿欢快,时而幽咽。沉吟片刻,她猛然昂起头,正视着他的眼睛说:“真是的,我给你说这些干什么?唉,真是的。”洛云飞因为在专注地倾听,几乎忘记了说话,但他心里发誓:“定要用心呵护她,一定不辜负了这可爱的小妹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