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阳:一场错题引起的千古轶事

1
北宋时期,一场州学考试,考题竟然出错,主考老师却全然不知,由此引出一场千古轶事。
宋哲宗元符初年,姚祐出任杭州府学教授,即杭州官办学校的教育官员,负责讲授儒家经典,并考试测验学生。一次堂试测验学生,考题为:“乾为金,坤亦为金,何也?”考题一出,学生们满头雾水,不能下笔。
平时熟读经典,学生们自然明白考题出自《易经·系辞》:“乾为天……为金”“坤为地……为釜”。但考题明显与经典不符,学生们面面相觑,却又不敢上前向老师质疑。
2
良久,一位学生怀揣官学发给的“监生本”《易经》,小心翼翼地来到姚祐面前请教。
“儒家经典难道你也怀疑?”姚祐很生气,于是牵强附会地讲解了一通。讲完之后,这位学生怯怯地从怀里掏出“监生本”,指着书中的“乾为天……为金”“坤为地……为釜”字样,低低地说了句,“老师用的是麻沙本吧?” 姚祐取过官本一看,果真是个“釜”字,非常惭愧,面红耳赤地承认,用的是“麻沙本”!接着,他升堂自罚,不失老师气度,的确难得。后来他官至吏部侍郎,工部尚书,礼部尚书。
3
若论错题起因,不得不提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始于五代十国,其发展壮大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习惯手抄本的文人士大夫,一开始,非常看不起雕版印刷出来的刻印书籍。一方面,人们对新生事物普遍抱有怀疑心理。看惯用惯了手抄本的文人士大夫们,宁可费时费力地逐字手抄,也不愿接受省时省力的刻印本。另一方面,新生事物都是不断完善逐步发展的,难免某些阶段存在明显缺陷。尽管从今天来看,宋朝是刻印本的历史巅峰,收藏界也盛传“一页宋版,一两黄金”(需要指明的是,宋版之珍贵,不单在于它是现存最早的刻印本书籍),但宋版刻印本的确也是一路改进而成的。
4
错题事故起于北宋中期,刻印本书籍刚刚在社会上产生影响,自身还有许多毛病。考官姚祐所用“麻沙本”,因产自福建建阳麻沙镇地区,故称“麻沙本”。“麻沙本”是当时刻印本的代表,因为大量刊印,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但经常刊刻错误。生于北宋末年的周辉,在其著名的《清波杂志》中,就曾写道,“若麻沙本之差舛,误后学多矣。”姚祐所用“麻沙本”《易经》,正因为刊刻时“釜”字少了顶上两点,被他误作“金” 字,才造成了“乾为金,坤亦为金”的错题事故。所谓“监生本”,即官府组织刊刻的版本,因官府强力,要求严格,错误相对较少,但刊刻数量有限,不在社会流通,故影响不大。
为了扩大刻本书籍影响,有心的私人书商动起了脑筋,请文坛名家做序题跋,请书法大家书写模板,不断改进技术,精心雕刻打磨,世人由此逐渐消除了对刻印本的偏见,才有了今天“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大美宋版”。
5
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