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同心】之冠心病支架后——略说猝死

【医患同心】之冠心病支架后

——略说猝死

患者s/耿创新
患者s来稿:
本人43岁,五年前心脏不好,放了一个支架。放入支架后,身体反应强烈,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跟要死了一样。总之就是那种“濒死状态”,感觉很难受!血脂控制不好!血压不稳定!整天头晕眼花!感觉整个人就像飘着一样!睡眠就更别说了!整天半睡半醒!那感觉很煎熬!后来兄弟介绍耿大夫,我现在服药半年了症状基本消失,偶尔休息不好反应也跟正常人一样,没有那种“濒死”的感觉了,整个人的感觉怎么说呢,挺好去医院检查结果基本正常!(服药后没忌口)整个人感觉轻松!舒服!!真诚地感谢!!
患者s
20200831
耿创新注:
1.有关心脏支架——替代疗法vs元气

我们可以从冠脉造影上直观看到患者的血管被撑开了,为什么患者还是不舒服呢?(图片源于网络,致谢。)

心脏支架的疗法属于典型的“替代疗法”。患者的冠脉某支不通畅了,医生用支架给你撑开,替代你疏通。“替代疗法”虽然不是通过刺激和调动元气来治病的,但也依赖和消耗元气。不管是什么疗法,最终是作用于人身上,就要依赖人本身的元气。(敬请期待《中西医学的基本思路及其临床》,暂时可以参考《梁漱溟“东西文化观”下的中西医学(3-1)》/《梁漱溟“东西文化观”下的中西医学(3-2)》/《梁漱溟“东西文化观”下的中西医学(3-3》)。
金属支架,相当于一个大的异物放在身体里。会时刻调动和消耗元气。也就是说,“替代疗法”也要依赖和消耗元气。
危急关头,心脏支架确实能救人于顷刻。但是,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装的好。
从症状上看,患者说的濒死感。其实就是深深的无力,同时有强烈的恐惧。《内经》说:“北方……在志为恐”。这其实是元气大伤的表现,是肾气不足的典型症状。
如果单从物质层面去理解,从解剖学来看,s的血管已经被支架撑住,大大改善了阻塞情况,为什么装了支架反而不舒服呢?
从气机上看,那种濒死感是下陷了。——不是所有安装了支架后的人都这样。有些人元气还堪用,装上支架后只是短期的不舒服,能很快适应。患者装上心脏支架后反而出现很不舒服的感觉,也直接说明了“金属异物会时刻调动和消耗人的元气”这个观点。
那么,不放支架,如何治疗冠心病呢?
2.不放支架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形与神俱”。《内经》、《伤寒论》所表述的“六经辨证”,在临床上不是不考虑人体物质层面的病变(形)。但《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上守神”。我们应该注重“神”,注重正气,注重元气的作用。除了“上守神”这类明确提出应该以正气,以元气为主的话,《内经》、《伤寒论》满篇都是这样的观点,因为其整个精神就是如此。
如果可能,有六经辨证的保驾护航,在冠脉堵塞很严重之前治疗,最好不放支架。
2014年春,我接诊一个60岁女性患者x。
x患有冠心病,当时症状比较严重,胸背痛明显,吃不下饭,连走路都吃力。到北京阜外医院看病,医生要给x做心脏造影,并且准备支架。由于家庭的原因,x并没有去支架。X的女儿是我的老患者,对我很信任,带上x先让我保守治疗。当时x除了胸痛明显,身体十分虚弱。X在疼痛严重的时候已经在服用硝酸甘油了,她当时淤堵的症状不明显。所以没有用《金匮要略·胸痹胸痛短气病》里诸如瓜蒌薤白白酒汤之类的疏解救急的方子,而是用了温里的四逆汤。——我并没有无端冒险。我是在比较确认患者的心脏大概率不会出现很严重的意外的情况下开的药。并且我同时告知患者家属,近期住在县城,如果患者胸痛加重,第一时间送医院急诊。很快,x胸痛缓解,并开始想吃饭,有力气了。x服用两个月之后,身体已无大碍,随即停药。次年,x的胸痛有发作一次,再次找我吃药,再次缓解。
六年来,x没有去医院心内科复查,现在还在家还在做家务,干一点简单的农活。
另外,对于急症治疗,请参考《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大法:急症,属于被郁住的情况,需要用输泄的方法,比如瓜蒌薤白白酒汤之属。这时候,需要送医院。有医院物质层面的精确的诊断,以及生命支持疗法,会更加有保障。
冠心病的非急性期,属于“责其极虚也”,用“六经辨证”。最常见的病情,是少阴虚寒证,用四逆辈,或者灸法。也有可能出现厥阴证。任何疾病,都要面诊,都要进行当场的六经辨证。
提前治,就是养生。最好在患者病情发生之初,甚至在冠心病发生之前,比如已经有三高了,就进行通过六经辨证来治疗。
3.猝死与元气

现代社会,猝死,已经不是偶发事件。

(图片源于网络,致谢。)

很多人年纪轻轻,怎么就猝死了?
有些人从西方现代医学的检查来看,身体各方面都比较疏通,指标也还正常。但是忽然一场大病,重病,甚至就猝死了。这个问题不能单从解剖结构来说。从《内经》、《伤寒论》的角度看,其实很简单,就是元气在不在。凡是猝死,都是元气将被耗竭的时候,忽然出现了闭证或者脱证。气机上出现不同的证候,在物质层面表现出所谓心源性猝死,脑源性猝死,或者其他方面的猝死。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健康状态,不能单看其解剖结构,单看现代医学化验的指标。比如患者s装上了心脏支架,从形态上说,从解剖结构上说,已经疏通了。但是人更加难受。这就是元气大伤的明证。
人的健康状况,不能只看解剖结构,只看形态方面的问题。无形的元气更重要。进一步说,元气的多少,是否疏通,也就是说“虚实”最重要。
气的虚实强弱,是否疏通,不是悬空的概念,不是哲学思想,而是通过四诊,可以并且必须在每一个患者身上诊断出来的。六经辩证,辨的就是气机的虚实表里;用药、用针、用灸,根据就在气机的虚实表里。这正是《内经》、《伤寒论》之实学。
猝死,是元气被全部透支的必然结局。就像是《狼图腾》里,最终被汽车追死的那只狼。这不是看得见的、有形的解剖结构、脏腑组织的问题,而是看不见,但是感受得到(四诊)的,实实在在存在的元气的问题,是人体那条无形的生产线功能/过程是否完善和通畅的问题。
元气是我们身体健康问题的安全立命之本,是以不变应万变的那个不变。
猝死之前,一定有症状,征兆。——注意,那些症状,那些征兆,可能只是累一点,偶尔头晕,睡不好觉,有时胸闷。这时候,甚至做检查是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的。也就是说,身体的解剖结构基本正常。但是,元气早已经被超常透支,早已经不堪重负了。猝死的原因,从身体来看,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偶然事件。
如果我们再深入一层看,除了身体上,其实患者的认知已经被锁死了。如果我们不认为身体最重要,尤其不认为身体的承受能力有极限。我们认为工作的时候还可以再坚持一下;娱乐的时候,还可以再放纵一次……
如果自己已经习惯于忽略身体的感觉,已经流于麻木不仁,就非常危险了。梁漱溟先生在其《自述》中说:“读书不是第一件事。第一件事,却是照顾好我们的身体而如何善用他——用他来做种种事,读书则其中一种。”
《周易·坤卦·文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有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从这个意义上看,心性的修为,或者说心理的建设,更加重要。
有人会说,我看见很多人也在作,都没问题。那是侥幸,或者还未到时候。“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我们自己,不要存侥幸心理。
因缘一旦成熟,即便是佛祖再世,也无能为力了。
愿社会上那些血淋淋的教训,能够给我们深刻的警醒。
总结:
我们不可否认西方现代医学的“替代疗法”、西医在解剖结构上治疗的意义,不否认心脏支架的意义。在危急关头,确实能救人于水火。但是,在方向上,在战略上,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不能以放“支架”为主。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要从无形的功能入手。(请参考《无形与有形  玄学与科学——略论《内经》从“天”的层面治病的理念》)
爱护身体,不要落于这也不敢做,那个也不能吃的窠臼中。只是要让生命顺遂自然之理,该工作工作,该休息休息,该娱乐娱乐。(请参考《长寿六字真言》)
患者s/耿创新
2020.01.11
郑重提示: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文中方剂仅为作者学术理论的实践,非中医人员请勿试药,中医人员请勿以此特定病案的方剂套用到自己患者身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