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细雨蒙蒙访琅琊
细雨蒙蒙访琅琊
唐锦禄||江苏
琅琊山的闻名,源自于宋朝欧阳修的一篇《醉翁亭记》。近千年里,慕名前往者有之,寻古怀旧者有之,旅游踏青者亦有之。几次路过滁州,都没能去探幽览胜,颇感到有些遗憾,好在天不负人愿,有人建议今年单位退休职工组织的旅游就去琅琊山。选定了日子,却很不巧,细雨不断,而且是初秋的雨。雨中琅琊怕别有一番情趣吧。
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汽车艰难地盘旋在琅琊古道上,琅琊山果如欧阳修所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透过车窗向外张望,仿佛觉得天不是在下雨,而是在下油,使山谷、树木、幽径、草叶显得那样葱郁,那样油亮。
车在山间一处停下,我们下了车。一阵轻风过后,寒意嗖嗖,几片黄叶从我们眼前飘落,慢慢地积在地上,哦,这就是秋风!我忽然觉得那油亮的生命背后是一阵萧瑟、凄凉。秋风你不要再来,秋雨你不要再下,同行的几个人此时似乎有些悲叹起来。
离我们十几米远的去处,有一座山亭,取名″洗心亭″,这是通往琅琊古寺的必经之路。亭壁上的一副对联:″枕流漱石,游目骋寰。″道出了此间的奧秘。我无心留恋于亭景,却在寻找地上那深深的痕迹。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此洗过心境?又有多少人得到神灵的保佑?人间沧桑,几度荣辱,可颂可悲,可歌可泣,心境可以洗尽吗?
雨并没有终止,人还往上行,远远地似有钟声徐徐而来,夹着雨声、风声、树叶声,哗哗喳喳,好像一首糊涂曲,我越发地感到困惑。心中便生出一种渴望:伫立于琅琊古寺之中,随着钟声,超脱此间,悠悠哉,怡然飘渺。
古寺是那样大,那样肃穆,那样旧,又那样新。我依旧是我,我依旧站在古寺里,没有超脱,没有飘渺。仰望寺外,雨越下越大,越下越密,密得连吹口气都透不过去,满山里云雾蒙蒙。听老和尚说,那云雾是山中"归云洞"的仙女织的白锦。有人不明白仙女为何要织这样的白锦,忽而笼罩这里的一切,让人什么也看不清,什么也看不见;忽而在翠色的山中薄薄厚厚、高高低低,好像要吞没这山,吞没这树,吞没这寺。有人开始埋怨起来。不该在这样的天气里来,不是人玩山,而是山玩人。我倒感内起寺中那副对子来:″此名山胜地,呼暮鼓晨钟,云去云来,空渺渺。有椿树撑天,任风刀霜剑,花开花落,何年年。″
又是一阵轻风过后,雨雾在我们脸上融化,雨丝在我们身上折断。我突然感到秋风秋雨并不可怕,惨淡凄凉是暂时的,山景万物总不会被秋风秋雨萧杀刈尽。你瞧,那薄雾缭绕的山中,一片润起的红叶,正在风雨中洇开,映染出一片殷红的亮丽世界。
插图/陈颖
作者简介
唐锦禄,笔名:翰儒,昭阳君,号:柳叶居士,江苏兴化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长期从事文秘工作,亦有2000多篇散文、小说和诗歌等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且多有获奖。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监制:倪宝元 陈俊泽
编审:吴秀明 孟芹玲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美编:陈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