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 心灯
心灯
心里长明一盏灯,清辉耀耀百千层。
良知永是延光物,犀焰常为识准绳。
父祖自珍真热耳,儿孙不屑每寒膺。
谁知能否传三代,秉烛家风久继承?
【注释】4月3日,曾经写了一首同题七绝诗,解题写道:总觉得,无论夜有多黑,只要心里有一盏明灯,眼前就会有光亮。因以成句。现在将其延展为七律诗,记于2021年8月2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心里面长久地点燃了一盏明灯,灯光闪耀着,扩散到一百一千层。良知永远是延续光亮的圣物,洞察之火必须是保持识见的准绳。父祖珍爱此物的往事真是温热耳鼓,而儿孙们对此不屑的迹象每每令人寒膺。谁会知道能不能将这些光焰传给子孙后代,让秉烛的家风能够有一个续续的继承?
首联中的“清辉”,即清光,多指日月的光辉,见晋代人葛洪的《抱朴子·博喻》:“否终则承之以泰,晦极则清辉晨耀。”又见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圆》诗:“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还见明代诗人高启的《次韵周谊秀才对月见寄》:“登楼强欲揽清辉,刁斗连营不堪听。”
颔联中的“延光”,意思是留传美名,见汉代诗人扬雄的《长杨赋》:“延光于将来,比荣乎往号。”亦指承袭前人的荣誉,见南朝梁代诗人江淹的《始安王拜征虏将军丹阳尹章》:“藉以毓采上霄,搏华中汉,饮惠延光,偭爵假息。”这里是一语双关,还有延续光焰的意思。
这一联中的“犀焰”,指犀角燃烧的火焰,见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历阳书事七十韵》:“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另注,“犀照牛渚”,比喻洞察幽微,见《晋书·温峤传》:“扞温峤呴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燬犀角而照之。”又见明代诗人高启的《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万怪呈。”
这一联中的“识准绳”,指识见的准绳,识准,即识见,见《南史·宋纪中·文帝》:“识準弘正,才略开迈。”绳,即准则,法度,见元代诗人戴良《经金绳废寺》诗:“寂寞唐朝寺,频年客到稀。空山孤殿在,荒径一僧归。苔色骄秋雨,松声振夕晖。惊乌初有托,近亦出林飞。”
颈联中的“自珍”,意思是自我珍爱,见宋代诗人方岳的《病中》诗:“折铛破釜底堪修,纵使修成已不侔。谁与吾身自珍重,暮年药笼漫劳收。”又见宋代诗人邵雍的《人玉吟》诗:“玉不自珍人与珍,人珍何谢玉之纯。然后粹美始终一,更看清光表里真。韬韫有名初在石,琢磨成器却须人。古人已死不复见,被褐之言不谬云。”还见宋代诗人苏轼的《述古以诗见责屡不赴会,复次前韵》诗:“我生孤僻本无邻,老病年来益自珍。肯对红裙辞白酒,但愁新进笑陈人。北山怨鹤休惊夜,南亩巾车欲及春。多谢清时屡推毂,狶膏那解转方轮。”
这一联中的“热耳”,即“耳热”,指耳部发热,形容人兴奋的状态,见《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又见宋代诗人辛弃疾的《定风波·金印累累佩陆离》词:“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那边应是说侬时。”
这一联中的“寒膺”,犹寒心,伤心,见《新唐书·奸臣传下·卢杞》:“极言杞罪四海共弃,今復用之,忠臣寒膺,良士痛骨,必且阶祸。”
尾联中的“秉烛”,意思是持烛以照明,见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道损司门》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又见宋代诗人刘学箕的《醉歌》:“夜阑秉烛相对语,谩道今人不如古。”还见宋代诗人周弼的《牡丹》诗:“倚柱黄昏眼倍明,顿觉夜阑须秉烛。”以及明代诗人陆师道的《八月十六日同文太史诸公登郊台觞治平寺竹下》诗:“君不见胥门抉目郊台圯,何不清霄秉烛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