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好的今日头条好的东西

书法回归传统,如何把握魏晋书风,理应从白蕉书学道路上借鉴其成功之处。大书法家白蕉的印章,自钤'晋唐以后无此人'并非虚妄之言。他的作品 ,似乎完美诠释古人书论妙道。
'笔之执使在横画, 字之立体在竖画, 气之舒展在撇捺,筋之融结在纽转,
脉络之不断在丝牵, 骨肉之调停在饱满,
趣之呈露在勾点, 光之通明在分布,
行间之茂密在流贯, 形势之错落在奇正。
古今书家,同一圆秀,然惟中锋劲而直,齐而润,然后圆,圆斯秀矣。
劲拔而绵和,圆齐而光泽,难哉难哉。
黑之度量为分,白之虚净为布
筋骨不生于笔,而笔能损之益之,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欲知多力,观其使运中途, 何谓丰筋,察其纽络一路'。
—— 清.笪重光《书筏》

诵张季膺“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惟是老人感之为切,少年当未知此。人从老年,坐

于无聊,须春时玩弄物华,以为性情之悦。而老其忘之所至,少之所达为惬耳。予自弘治乙丑

(1505)春,一病弥月,迨起则林花净尽,红白满地。不偶其开,而先其落,不能无怅。然触物

成咏,命为《落花篇》,得十律焉。写寄徵明知己,传及九栢太常,俱连章见和,能超老拙腐烂

之外多矣。嫫母不自悔,强又答之,累三十首。于重二公之辱,乃装卷,已登其作,而腐烂亦得

牵连于末简。或曰:苏长公咏梅“自开而落几”三和,子将希之乎?予曰:长公于是有“留连一

物吾过矣”之咎,然长公所和而自致留连一物,余则激戒于二公,出乎偶耳。今以无为而加有为

之过,是犹贵触于虚舟,怒擎于飘尾,凡信难为其任焉。若以老有稚心,更作稚语,竟人此过,

知自取也。嘲者不复相辨,因衍其说于篇首云。八十翁沈周。

开山鼻祖其实是【吴冠中】!他说:笔墨等于零。核心意思是:不是每一张画都适合用书法笔意来画,书法笔意对某一张画不适合的时候,传统笔墨的价值就是0。
这就是排除了骨法用笔的国画主体,也就不是国画了。好比包饺子不用饺子皮,那还叫饺子吗?是包子、肉夹馍之类的了。
他勇于实践,画画也不用毛笔了,钢笔、记号笔各种硬笔都画过,但怎么让画面看起来还是国画呢?他有办法:各种江南水乡的徽派建筑、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黑瓦等等,反正中国风元素总是会出现在画面中,这就看起来是国画了啊。
另外,你们不是说国画就是以线条造型为主么?于是大量曲线弯弯绕绕的来回的描画,可不是书法笔意的那种,是装饰画线条风格。

我说纯毛笔画不出来,原来吴冠中的线条是用不同的笔画出来,

笔墨,便是绘画所用的点、线条、颜色等,线条有苍劲的,有细瘦的,颜色更是多变,赤橙

黄绿青蓝紫黑白数不胜数。而“零”又作何解呢?它代表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笔墨等于零”

是吴先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时提出的一种说法,最早是出自他写的一篇文章,后来他又以此为

话题,作了一本书。

吴冠中是谁?为何要说“笔墨等于零”,依据是什么?

吴先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单独的线条、颜色都是零。单独的一个圆,哪怕它画得再好,再富有

技巧,它就是个圆,没有什么深意。单独的一块颜色,哪怕它的颜色再瑰丽,再夺人眼球,它也

只不过是一种颜色。没有人可以透过一个圆或者一种色彩明白这个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他更强

调的是画面。

他说,“脱离了画面,单独的线条、颜色都是零。”这让笔者想起哲学上讲“整体大于部分

之和”中的一个点,即只有有序、合理排列的部分才能达到整体的效果,杂乱、无序排列的部分

是比不过整体的。放到这里,就是所有的笔墨,不论是线条,还是色彩,都是为了组成整体的那

个画面,都是为了表达画者心中的主题与思想而存在的。

简而言之,笔墨只是作画的工具,是技巧,是辅助的部分,并非根本,一幅画最重要的还是

它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背后的主题。

如何看待“笔墨等于零”

在笔者看来,“笔墨等于零”的说法很有几分道理,就如同写作和弹奏音乐一样。

一篇好的文章,一本好的书,它能够获得读者青睐,能够深入读者内心,靠的从来不是什么

写作技巧,也不是或华丽或朴实的语言,而是它所刻画的意象,是它所反映的主题,是它藏于字

吴川飘色的原理是 当年是在哪拍摄的 三城三都指的是 唐朝“三绝”是指

里行间的精神与启迪。一首曲子,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使听众沉浸其中,凭借的也绝不仅是拉

曲子的人华丽的技法,而是歌曲背后的情感。

这些才是文章,才是歌曲的灵魂,才是它们生命的来源。作画也是如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