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指,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终止。之后,用来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庆父是谁呢?这事儿先从他爹鲁桓公讲起。鲁桓公是鲁国第12代君主,在位18年(前711年~前694年)。鲁桓公的一生是悲催的一生,可谓生的窝囊死得凄惨。生前被老婆文姜戴绿帽,而且给他戴绿帽的还是他的大舅子——齐襄公。话说鲁桓公娶了齐襄公同父异母妹妹文姜为妻,文姜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女子,但她有一个特点:很淫乱,还没出嫁前就与同父异母哥哥齐襄公私通。
公元前694年这年,鲁桓公和文姜一起回到齐国娘家,文姜和齐襄公乘机再次发生通奸,结果被鲁桓公知道了,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乱伦关系啊,自己的妻子和大舅子乱来,成何体统?鲁桓公怒斥文姜,文姜受不了气,就把这事告诉了哥哥齐襄公,齐襄公为了维护自己妹妹加情妇的颜面,在酒桌上故意灌醉鲁桓公,还派公子彭生为鲁桓公驾车,在路上顺带就弄死了鲁桓公。
春秋战国时代,弄死一个君主跟弄死个普通老百姓一样轻轻松松。但堂堂一国国君死在了异国他乡,鲁国人当然不干了,纷纷要求齐国给个说法。毕竟齐鲁两国既是友好邻居又是亲戚关系,迫于鲁国方面的压力,齐襄公勉为其难的杀死了公子彭生。这个鲁桓公一共生了四个儿子——鲁庄公、庆父、叔牙、季友。其中庆父就是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中的庆父,一听这成语,就知道庆父是个大坏蛋,他到底有多坏呢?
鲁桓公死后,按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继承制,由公子同继位,即鲁庄公,是鲁桓公和文姜生的儿子。鲁庄公比他爹鲁桓公在位时间长,共在位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齐鲁两国本来就是睦邻友好,大搞政治婚姻,鲁桓公娶了齐襄公妹妹,后来鲁庄公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王位失败,齐鲁两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关系不好,在长勺之战鲁庄公用曹刿的计谋打了胜仗,后来齐鲁关系从归于好,再次政治联姻。
鲁庄公学他爹,娶了齐国国君的女儿哀姜为妻,哀姜的妹妹叔姜也跟着嫁给了鲁庄公,这俩人在齐国是文姜的晚辈,在鲁国又是文姜的儿媳。哀姜没有生育子女,叔姜生了个公子启,即后来的鲁闵公,庄公有个宠妾叫孟任,孟任生了个儿子叫公子般,另外一个妾成风也生了个儿子,叫公子申。
庆父是鲁庄公的同父异母弟,几兄弟中,就他最专横,并拉拢兄弟叔牙,蓄谋争夺君位,还与其嫂哀姜私通。公元前662年,鲁庄公弥留之际,找来三弟叔牙问他立谁为国君,结果叔牙推荐庆父,庄公很不满意。又找来四弟季友,季友推荐立公子般,并表示将不惜自己生命来扶植公子般继位。庄公死了后,季友为了立公子般继位,假托国君之命设计毒死了叔牙,除掉了一个政治对手。结果公子般外公病死,他前去参加吊唁,庆父就安排手下杀死了公子般。
季友得知这个消息后,知道是庆父主使这件事的,感到危机到来,就逃到陈国去避难了。齐桓公便派大夫仲孙湫到鲁国去了解情况。不久,仲孙湫把了解到的鲁国情况向齐桓公作了报告,并下结论说:“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哀姜见公子般已死,就怂恿叔叔兼情夫庆父继位。庆父考虑到公子启年幼,只有8岁,而公子申年长很难控制,同时公子启也是叔姜的儿子,于是庆父就立公子启为国君,即鲁闵公。不到两年时间,庆父就把鲁闵公杀了,准备自己当国君。鲁国百姓见庆父接连杀了两个国君,太残暴了,给鲁国造成极大混乱,于是都对他恨之入骨,纷纷起来反抗他,庆父吓得逃往莒国。这时逃到陈国的季友回到鲁国,立公子申为国君,这就是鲁僖公,还乘机号召鲁国人民杀死庆父。
鲁僖公继位后,知道庆父这个人继续存在,对鲁国是个严重的威胁,便贿赂莒国,要求把庆父送回鲁国,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回到鲁国没有好下场,便在途中自杀了。孔子《春秋》中记载“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段历史时,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了当时的大概情景,后来阐释《春秋》的《谷梁传》在评论这件事分析说,因为事件重大,如实记载会伤臣子之心,所以《春秋》把这件事隐瞒起来不说,明明庆父是逃往莒国,《春秋》记载的却是庆父去了齐国。孔子没有将这段历史写进《春秋》,人们说他是“讳莫如深”。所以,讳莫如深后指把事情隐瞒的很紧,不肯走漏一点消息,比如对自己的一些事关重大的事情不便于对外透露时,就可以用这个成语。
(0)

相关推荐

  • 《趣话五千年》第32回,庆父不死鲁无宁日 懿公有难卫有鹤兵

    上文书说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打了一个大胜仗,鲁国全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鲁庄公甚至想把打胜仗的这天订为鲁国国庆节以示庆祝. 但好景不长,庄公的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季友一天天长大了,一个比一个刺儿头, ...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孔子却为何“包庇”庆父的罪行

    作为中国奸臣中的风云人物,庆父已经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被后世口诛笔伐2000多年.关于他的事迹,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左传·闵公元年>:冬,齐 ...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前因后果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公元前662年,鲁国君主鲁庄公去世,鲁国陷入一场祸乱之中,而造成祸乱的罪魁祸首,正是鲁庄公的弟弟庆父.正是这场祸乱,使得鲁国出现了日后凌驾于君主之上的势力,三桓. 三桓名称的出现源于 ...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背后,是三个家族的崛起和一个女子的哭泣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齐桓公篇(16) 主笔:闲乐生 公元前664年,山戎大举侵入燕国,燕国国君燕庄公抵挡不住,赶紧向齐桓公哭诉求救. 燕国的先祖燕召公奭,与齐国的先祖姜太公,鲁国的先祖周公旦,都是辅佐 ...

  • 典故说春秋39:“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鲁国的政变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一个发生在鲁国的典故,故事的内容讲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跌宕起伏的政变. 上回说到,鲁庄公自济水与齐桓公分别之后,没过多久就因病去世,而随着他的去世 ...

  • 两次弑君,最终自绝: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已关注 周惠王十五年(即鲁庄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62年)至十七年(前660)的两年间,鲁国公子庆父先后弑杀两位鲁国国君(公子般和鲁闵公),鲁国因此大乱,这就是所谓的"鲁难".最终, ...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写给天下高血压患者:...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写给天下高血压患者:痰湿不除,吃再多降压药也没用. 我遇到过这么一位高血压患者,已经十年病史,病了十年,吃了十年降压药,按他的话说就是他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药罐子. 我说:" ...

  •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鲁庄公身患重病之时,他躺在病榻上,为自己的身后事犯愁. 他反思自己掌政32年,虽没有大作为,但也没有大失误,心里倒也安然,可立谁为太子却一时拿不下主意,令他心神难安.夫人哀姜没有生子,哀姜的妹妹叔姜生 ...